甲午战败后,张之洞路过采石矶赋诗一首,全诗充满怅惘与无奈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不敌起义军,被迫向宗主国清朝请求援助,日本早就觊觎朝鲜的国土,于是趁着朝鲜内乱的机会,派兵前往。当时清政府不少大臣们不想与日军作战,但是光绪皇帝在老师翁同龢的支持下,毅然决然地与日军开战。

前方开战,后方必须要稳定,于是光绪帝调派湘军老将、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率兵到山海关布防,以保证京城北京的安全,而他的空缺由张之洞顶替。次年,清政府战败,刘坤一继续出任两江总督,张之洞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他需要从南京沿长江到武昌就职。

途中,张之洞路过诗仙李白终老之地采石矶。采石矶绝壁临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张之洞联想到清政府败给日本,不由得感由心生,作了一首《登采石矶》:

艰难温峤东征地,慷慨虞公北拒时。衣带一江今涸尽,祠堂诸将竟何之?众宾同洒神州泪,尊酒重哦夜泊诗。霜鬓当风忘却冷,危栏烟柳夕阳迟。

张之洞写诗词常用典故,这首诗也不例外,要读懂首联“艰难温峤东征地,慷慨虞公北拒时”,就要了解张之洞在这两句诗中用到的典故。

典故一"温峤东征":东晋温峤曾出兵讨伐作乱的苏峻,他的水军曾在采石矶停留,经历多场作战后,温峤剿灭了苏峻的叛乱。典故二“虞公北拒”:南宋初年,金国完颜亮率军南下,已到长江边,虞允文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矶,指挥宋军大破金军,使“宋事转危为安”。这两人一人是“艰难”,一人是“慷慨”,不管结局怎样,温峤和虞允文都是在政权遭受大难的时候挺身,正合此时张之洞的心态,他此番出任湖广总督,前途难料。

颔联“衣带一江今涸尽,祠堂诸将竟何之”将思绪从古代拉到眼前。长江是天险之地,可是换一个角度,它正像大清版图上的衣带,随着洋人轮船不断进入长江腹地,这长江就不再那么“波涛汹涌”了。当年彭玉麟、杨载福奉命练长江水师,现在他们都去世了,加之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全军覆没,清朝的水军还后继有人吗?

颈联“众宾同洒神州泪,尊酒重哦夜泊诗”从眼前转到个人。张之洞这次登采石矶是带着自己门下同僚们一起来的,张之洞看着采石矶,感慨清朝国势衰微,不由得落泪,众人也陪着落泪。他把酒在手,不由得吟诵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采石矶的别名)。

尾联“霜鬓当风忘却冷,危栏烟柳夕阳迟”伤古感慨。张之洞用写景结束全诗,临风而立,忘记自己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更忘记江风的寒冷,凭栏送目,但见烟柳朦朦,雾霭沉沉,夕阳西下,诗句中使用了多个事物,而这些事物,都是为了烘托张之洞此刻的心态——迷惘、凄凉、无奈。

说起张之洞,我们不要简单地知道他是洋务派代表人物,读一读他的诗,或许更能走进他这个人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