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5.1【2017-7-28】

#每日学论语#15.1

【原文】

卫灵公问陈(zhèn)于孔子。孔子对曰:“俎(zǔ)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行军布阵的一些事情。孔子说:“关于祭祀典礼的事情,我还曾经听说过;至于行军作战方面的事情,我还未曾学习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微言微感】

道不同不相为谋,大不了一走了之。

孔子的志向是德政,是仁道,是天下安定,社会稳定,百姓安康。

卫灵公的志向是霸道,天下敬仰,诸侯臣服,最起码内无萧蔷之忧,外无敌国之患,而他则可以优哉游哉,尽享美人、美色、美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卫灵公待孔子怎么样?

年薪六万石,部长级待遇,以师友之礼尊敬。

从这个角度看,卫灵公不糊涂。吸引人才,尊重人才,这是国之根本。卫灵公还是知道人才重要的。

鲁哀公曾颇为自负地问孔子:“现在的国君谁最贤?”

孔子回答:“最贤的我还没见过,相比之下应该是卫灵公吧?”

哀公说:“我听说灵公闺门之内无别(应指南子参政),你怎么说他是贤君呢?”

孔子答道:“我说的是他在朝廷上的行事,不是指他在家里的事(孔子尤不喜女子参政)。”

哀公又问:“他在朝廷上的行事如何?”

孔子答道:”灵公弟子渠牟,其智足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有士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灵公贤而尊之;又有士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无事则退而容贤,灵公悦而敬之;又有大夫史(苟),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苟)之入,而后敢入。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

孔子在这里讲了四个人的事,一是渠牟,即弥牟,字子瑕,也就是被演绎为分桃夺车的那位,但人家韩非在《说难》中只是借用卫灵公和弥子瑕这两个人讲了个故事,再拿这个故事作比喻罢了。人家还讲过一个守株待兔的故事呢,你拿它当故事当成语都无所谓,可千万别当了真,历史上的弥子瑕乃卫国的将军,智信兼备,死后谥文子,所以灵公”爱而任之“

而“士”(士在当时为”职称“,贵族无职者为士,有职者为大夫、卿)林国和庆足一个“见贤必进”,一个“有大事则起而治之,无事则退而容贤(此为真君子也)”,故灵公“贤而尊之”、“悦而敬之”。

再就是大夫史苟(原文缺字,应该为史苟,与孔成子同梦康叔而废絷立元的史朝之子,灵公时与孔成子之曾孙孔圉共为相),其可能与孔圉政见不合而“去卫”,灵公就到郊外住了三天,禁绝声色,一定等史苟回来后才回宫。

从这里讲,卫灵公还是很睿智贤明的君上,善于识人,用人,授权有章法,控权有手段。

但是,在孔子眼里,这些都是权谋不值一提,是“术”非“道。

孔子会用兵吗?

毫无疑问,孔子在军事上是天纵之才。

首先,他是武将世家,孔子祖父、父亲都是战功卓著的大将,他本人也善于射御。在鲁国和齐国的夹谷会盟上,孔子的排兵布阵足以说明孔子善用兵;后来齐国入侵鲁国,孔子派子路游说齐国、吴国、晋国、越过,凭三寸不烂之舌,完成保卫鲁国的大事,可见孔子善用人。

后来,冉求、樊须一起打败齐国,季康子问冉求从哪里学的兵法,冉求说,跟着孔老师学习的。

孔子会用兵,而且很会用兵。但是,孔子认为:兵者,凶器也。死伤的都是平民子弟,毁坏的都是百姓家产,受灾难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为什么要热衷于打仗呢?

就像一个神医,精通治病救人,你不让他悬壶济世,不尊重他的医道,而是让他下毒害人,他当然不愿意这样。

华佗的悲哀,一生研究的救人药方被毁,只留下了“阉猪”“”阉狗“的雕虫小技。

孔子是救人的,不愿意害人;是希望给百姓带来富足安康的,不愿意让百姓受战争之苦。

就像我们做教育的,是希望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不希望他们苦于应试教育流毒,只会死读书,读死书,变成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如果受命只能应付考试,那同样是痛苦的,明知是“毁人不倦”,怎么忍心假装看不见?

孔子懂兵而不以此立世,教育者懂得如何应试,但是不以此沾沾自喜,反而追求一心一意追求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

我做校长之处,在乡下凭借应试成绩突出,而破格被提拔到市重点学校做校长。而后发现,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学生无后劲,走不远,实则是误国误民的害人教育,所以痛苦转型,寻找素质教育,所幸后来,慢慢发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中庸之道,非不可兼得,而在于循道而为。

兵者,凶器也!

应试教育,杀鸡取卵也!

(0)

相关推荐

  • 论语连载(281)《先进篇》第14章,“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14 鲁人为长(zhn)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zhòn)." [原文 ...

  • 学习《论语》我们还要知道一些背景

    因为<论语>的每一段都很短,前后连贯性也不是很强,因此想要准确了解每一章节的意义,我们不仅要知道文本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还要了解文本背后的时代背景.地理背景.人文背景.政治背景等,只有这样, ...

  • 说不尽的孔子

    传孔子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有较大成就者72人,其中最主要的有: 1.颜回:生于前521年,去世于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

  • #每日学论语#15.28【2017-8-25】

    #每日学论语#15.28[2017-8-24] [原文] 子曰:"众恶(wù)之,必察焉:众好(hào)之,必察焉." [译文]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的人或事,必须要仔细 ...

  • #每日学论语#15.2【2017-7-29】

    #每日学论语#15.2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xīnɡ).子路愠(yùn)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孔 ...

  •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0】

    #每日学论语#15.3 [原文] 子曰:"赐也,女(rǔ)以予(yú)为(wéi)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yú)?"对曰:"然,非与(yú)?"曰:" ...

  •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1】

    #每日学论语#15.3 [原文] 子曰:"由,知(zhī)德者鲜(xiǎn)矣." [译文] 孔子说:"仲由啊,真正懂得德的人太少了呀!" [微言微感] 对孔子 ...

  • #每日学论语#15.6【2017-8-2】

    #每日学论语#15.6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dǔ)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cān)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 ...

  • #每日学论语#15.7【2017-8-3】

    #每日学论语#15.7 [原文]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shǐ):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qú)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 孔子说:" ...

  • #每日学论语#15.5【2017-8-1】

    #每日学论语#15.5 [原文] 子曰:"无为(wéi)而治者,其舜也与(yú)?夫(fú)何为(wéi)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天下 ...

  • #每日学论语#15.8【2017-8-4】

    #每日学论语#15.8 [原文] 子曰:"可与(yǔ,下同)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zhì)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值得说说心 ...

  • #每日学论语#15.9【2017-8-5】

    #每日学论语#15.9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贪生保命而损害仁,只会以舍命牺牲来实现仁.&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