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文:八月初二话社日,春社祈,秋社报,简说桂平的食社文化

又到八月,对于一般人来说,八月最值得等待的日子,就只有等中秋节,但对于有些区域的人,这可是“十分重要”,等待已久的一个月份,因为,又到八月社,得食社了。

食社,是现在部分区域流行的文化,正经的说,是传统的民间节日;稍正经的说,吃喝节。如果认真的论,这八月社,名堂其实很大。

何谓之“社”?

桂平的社公文化

从字义上来说,“示”表示祭祀,“土”是土地,从“示”从“土”,“社”即是祭土地,从历史上来说,这“社”祭土地也是流传已久的一种行为,一种传统,背后的意义很广泛而有内涵。

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主要是传统的农业社会,那时候的人们对自然界中很多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从事农事,往往光靠自己的努力还不行,都还得靠天赏,靠地赐才能吃上饭,人力无能,只能从精神上寄以上天,只能作各种祭祀祈祷。

祭土地,实际上也是祭农业,祭神,目的都是为了有个好收成,说大一点,那些古代皇帝所说的社稷,也有这种意思。

一年中的“社”分两个时候,一是春社,二是秋社。按意义来说,春社是祈,秋社是报。

祈什么报什么呢?讲起来就有点话说了。

真正追溯历史,按传统来说,这春秋二社是按北方中原区域的气候环境所定的,在古代,北方一般只种植一造粮食,也就常说的春种秋收。

春社祈,指的是希望作物成长过程中,风调雨顺,无灾无害,种下的粮食能安安稳稳的有个好收成,日子不为吃发愁,是个祈愿;秋社报,则是在秋天粮食收获以后,为了感谢土地,感谢神明给予的恩赐,是个报恩,还愿。

春秋社的这些风俗,其实从汉代以来就开始有了,都是有着传统的仪式,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前进,环境的改变,这种源于汉代的传统春秋社日的活动内容就慢慢有所改变了。

在古代,春秋二社,主要是祭,摆案祭神,或是到当地的社坛祭祀一下土地,特别是广大农村,都十分流行,广西地方志中都记载有很多。

后来慢慢发展,无论春社还是秋社,除了祭社外,还“老幼聚饮散福”,也就是乡邻欢聚一起吃喝一顿,所以说,食社并不是现代人所创立的,这是自古以来的慢慢形成的一种风俗。那时候的食社,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互助,因为生产力低下,种点田,干点农活,有些事光是独门独户是完成不了的,还是需要大家一起协作,帮衬,春社,秋社同聚一起,春种前整上一顿,秋收后整上一顿,都是为了彼此间的感谢。

说好听的,是为了搞好关系;说合理的,是春种秋收之时,预祝庆祝丰收;说俗一点,则是大家找点理由丰餐一顿,不管什么理由,反正也就是现在广为认知的这种食社文化。

到了新时代的今天,食社就是另外一种意思了,只继承了个形式,保留了个意思,内容却有很大的改变与扩展。

社坛,社公地,一般各村各屯都会有一个,春社秋社中,祭社还是保留内容之一,不过一般都是每家单独去祭祀的为主,搞些祭品,挑个担,到当地社坛,祭一下。食社的活动,也是每家每户自己搞,请来的客人,不再是拘于本乡本村的乡邻,而是自家的朋友圈,亲友圈,甚至于朋友的朋友都可以来,都可以上席。当然,同一条村每家的条件都不一样,有大操大办的,也有小桌聚餐的,但都保持那么个意思。

以桂平来说,很多乡村的人,都不仅仅是靠依附的一亩三分田来生活了,而且随着时代各种科技,经济的发展,很多农事都比以前省事一些了,祭土地,祭社公,也不再是单纯的祈愿农业丰收,还有更多的其他祈愿。

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村里人更多的闲暇时间是出去打工,做生意等等,赚钱的门道,讨生活的方式多了,结交的朋友,伙伴也多了。这春社,秋社也就成为了联络感情的一个节日,以社日为名义,以吃喝为借口,实际上是维护与扩展自己的朋友圈,也是为了对日常各方亲朋给予自己的关照,更重要的是维系亲人间,朋友间的感情。

在当下社会,各种压力下,为了生活,很多人日常各种奔忙,亲戚朋友间也就靠春节这样的节日来走动走动,联络感情,但春节那几天往往时间有限,是不够的,所以借着春秋社,一桌简单或是隆重的宴席,把大家聚在一起,聊聊近况,也是很有温度的一个节日。

比如二月初二春社,过年时每个小家都有每个小家的节日安排,年假时间短,时间紧,亲戚多,肯定有走访不到,那春社就是一个很好的补漏时间节点了。往往彼此相近的亲戚也正好利用这个时间,趁着食社聚到一家,也算是弥补下春节的缺憾。

在古代广西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以做社为节日,但现在食社文化一直维系的地方,保持的范围并不大,也许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见识少,只知道横县(州),宾阳,桂平比较多见。不过即使是同一个县,也不是每个乡镇都有这种活动,比如桂平,一般也就蒙圩,社步,西山等三五个乡镇特别流行。

每个做社的地方,无论怎么样,时间大概就是迎合春,秋二季来安排。一般都是一年做两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一到做社日,相关的乡村就是人山人海,路堵人塞,吃得不亦乐乎,往往比过年还多人。

春社从二月初二,秋社从八月初二前后,每个村过的日子都不一样,反正只要你朋友多,这两个初二前后你可以连续十天半月,在不同乡村间混上几顿这样的饭席,都很正常。

食社宴席,讲起来像正席,又不像正席,在桂平,隆重点的,当酒席办,这种情况少;更多的,则是当作日常加菜办;都没有什么统一的说法,菜式就看各家喜好了。

搞只狗,生焖起来;搞十只八只鸡鸭,炒,煲,焖,煮,一鸡(鸭)几吃;扣肉搞起来,猪脚,猪蹄整起来,配上几个日常菜,总之,五花八门,各种菜式随意组合,看主家喜好,十大碗可以有,五六个菜式也行,反正都是食社。

总之,社日的那一桌饭菜,不是最隆重的,却是最有情感的。很多外人说,广西节多,舍得吃,各种负面评论,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广西的风土人情,不知道广西这种节日的真正含义。

当然了,以桂平说,各地安排做食社的日子,不仅限于二月春,八月秋,还有四月社,九月社,数一数,一年中真的好多食社日子。

那么,趁着日子没到,过两天就是八月初二社了,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发出这篇文章,不知道有没有人邀请去食个米果,饮半杯土炮,食几块肉呢?

作为好“社”之人,哦不,准确说是好吃之人,坐等~~~~~~~~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