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诊碎玉《伤寒论》经方学习思路
经方的定义:经方医学通常简称“经方”,是我国医学自医巫分家产生的原创思维理论体系。其代表著作《伤寒杂病论》上承《神农本草经》与《汤液经法》。其主要理论是八纲六经及方证理论体系。其学术特点,是根据人体患病后出现的症状反应,进行辨证施治,即于患病机体一般症状反应规律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临床治病具体实施,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
张仲景是经方的一个杰出传人,张仲景之前的辨证是八纲辨证,病位只有表、里。正是因为张仲景创造性的在148条提出来了半表半里,从而形成了三个病位(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各有阴证、阳证,进而构建了六经辨证体系,从伤寒论起,从八纲辨证,发展成了六经辨证。
学经方其实就是学习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体系,经方不是伤寒论的113方,而是仲景通过113方、398条。给我们构建的六经辨证体系,其核心就是三个病位、两个病性。读经典、做临床,我们都能够沿着胡希恕、冯世纶给我们指出的学习方向,深入学习,肯于临床实践,提升临床疗效,以帮助更多的苦于病痛的患者,做一代经方传人。
学中医的人,尤其是爱好者,刚开始一般都有一个成为药到病除、包治百病的想法。这个想法当然是好的,是奋斗目标,可以鞭策自己前进。
有了想法之后,就该一步一步地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很多人就误入歧途了,总想着学到最通用、最完美、最厉害的理论,多年之后一事无成。
所犯的错误,就是想一步到位。
遇秋认为,学中医,要先专,再广。
专,是指在一个较小的领域先突破。广,是指尽量全面广泛。
有了专的基础,再去扩展,就变得轻松容易。
比如,伤寒金匮,只是占中医知识总量的一小部分,就是专,学习中医入门,可以从伤寒金匮开始,把伤寒金匮搞懂,中医就已经入门了。
伤寒金匮的知识是很有限的,但是,比较成体系,知识也容易扩展。
比如,学了理中丸,再学时方四君子汤,就没有任何的隔阂感,把干姜换成茯苓,理中丸就变成四君子了。理中丸能不能加陈皮半夏呢?当然是可以的。四君子能不能加桂枝附子呢?当然是可以的,其实就是苓桂术甘汤加党参附子。
比如,学了肾气丸,再学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等,简直是没有比这更轻松的事情了。
所以,学习中医,入门的时候不能贪多贪全,选一个专的领域,比如经方,一门深入,先学习掌握好,有了基础,再去学习其他,就势如破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