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有的痛苦都是对人性认知不足:3条人性铁律,早悟透早翻身

由于贪图安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属性,所以大部分人在遭到伤害和背叛之前,都始终相信人性本善、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直到被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扎得体无完肤,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人心险恶。

然而,此时已经为时已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算计。唯有及早掌控人性,才能游刃有余。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 “人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和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而毫无理性”。

这句话很有道理,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生活水平有多高,从群里的视角来看,人的本性都没有本质的变化,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种种不一样的表象,很多时候都会透露出相同的内核。

1.贪婪成性

股神巴菲特曾经总结到, 别人在贪婪的时候,就是你恐惧和小心翼翼的时候,而当别人恐惧和战战兢兢的时候,你必须把贪婪当作工具。 很多人觉得无法理解,究竟人性中的贪婪是什么?人性中的恐惧又是什么?

18世纪20年代,南美洲的贸易权被一家英国贸易公司垄断,股价应声暴涨,短短半年里,股价攀升了近8倍。这让整个英国社会陷入一种癫狂痴迷的状态,没有人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理性地研究,有的只是无法扼制近乎疯狂的贪婪。

最疯狂的时候,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也加入到了这个毫无理智的淘金队伍里,跟着大家一起疯狂。然而股市莫测从古至今没有人能秘籍,泡沫过后,无数的人输得精光,连理性的牛顿也毫不例外。牛顿百感自己可以预测天体运行,却无奈于人性的贪婪。

贪婪和恐惧之所以会产生于大脑,追根溯源,不外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动物本性。人类初诞,能力弱小,再加之食物匮乏,环境恶劣,因为活下去的本能,贪婪和恐惧植根于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无边痛苦带来的恐惧无处不在,而贪婪则可以获取更多,也带来更多愉悦,因此,这两者伴生于人的生命始终。

正因此,财富给人类带来愉悦和活下去的条件,人们对财富的渴求,则燃起了人类欲望和贪婪,而一旦拥有了财富,却依然时刻陷入害怕失去一切的恐惧中。而人类始终无法看穿天地运行的各种规律,也因此无法精准预测拥有和失去的节奏。所以,人类的欲望看起来是如此贪婪和难以节制,人类的恐惧才会显得如此愚蠢和毫无理性。

2.自私自利

去年上映了一部由黄渤导演的、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风平浪静》,影片一出,立刻艳惊四座,并获得了金爵奖。电影描述了一个原本要被保送的好学生,如何在他人极度的自私自利的算计下,一步一步变成亡命天涯杀人犯的故事。

电影对人性黑暗的刻画和呈现,无一不在告诉人们,在没有约束的前提和背景下,自私私立的人性,就是人类的本性,而这种黑暗的人性,正是毁灭人类希望的根源。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宇宙的本质就是膨胀—毁灭—复生—膨胀—毁灭—复生……生生不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所以,人类作为万事万物的一分子,自私自利的人性膨胀的本质就是为了生存。人作为动物,求生是一种生存的本能反应,利己排他的自私行为,也基本上是求生本能所致,也是生存下来的前提。

有人常拿人类社会的很多利他行为加以反驳,事实上,这本质上仍然是一个自私利己的行为。当单一个体在复杂环境中难以生存下来时,个体只能被迫选择聚居,而得以生存发展。同样,出于求生本能,当利己行为的期望收益远低于利他行为带来的价值时,利他行为成为了唯一选择,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无私”“伟大”。

所以,从交换的角度来说,即使是利他行为,本质也是自私的一种必然选择,都是为了获取更多。从行为动机来说,自私就是实实在在的人的本性,而利他行为亦可以看作是生存压力下,引发一种超我性质的自私。

当然,这种没有尽头的膨胀若缺乏制约,将加速人类的自毁和重生周期。如果我们不想那么快地进入宇宙重生的轮回,就必须加以约束和管理制衡。人类只有了解与改造自私自利的灵魂,才能战胜自己,正向利用宇宙的发展趋势,使人类尽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3.好逸恶劳

伟大的人类学家克洛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认为,肉体的痛苦和快乐是能清楚地为人所感知的。因此趋乐避苦甚至是好逸恶劳,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爱行为。

人体是一部无比精密的机器,感受肉体所遭受的一切,必然会反馈遭受一切后的感觉。在人的肉体感觉中,支配人的基础感知是食欲, 而拥有最强驱动力的欲望却是性欲。

可见,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其本能所具有的感知,被爱尔维修当作了人的本性。他认为人首先会按照肉体感知来趋乐避苦,然后才会延伸出一些社会性活动和相应的感知。

而人所具有的全部精神活动的“感觉”,也被爱尔维修归结为肉体感知,即使是所谓的灵魂,也是一种生理上的感觉能力,这种感受能力和感受活动的结果,就是所产生的某种精神。

趋乐避苦行为本身本无所谓善恶,但人们往往对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有不同的评价。,且每个人又存在云泥之别的情感、个性、观念和欲望。 这在爱尔维修看来,不同的外部环境支撑了不同的感知内容,而不同的感知内容,又产生了不同的感知评价,这些评价作为教育传播的内容时,一切源于自爱的感知,便有了不同的变相。

换句话说,普遍的人性,是来源于肉体绝大部分情况下的感受性。只不过,这种普遍的人性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氛围里,又形成了具体的人性或个性。

“世界乃是为意见所左右的”,如果人性里,理性是一种自爱,能够获得更长远的利益,那么人们就趋向于制定出良好的法律,使得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和谐地结合起来。这便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把谋求公民个人幸福,自然地引导到寻求公共幸福上去”的崇高做法,由此,有德行的人也将布满整个人间。

媒体来源:御前十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