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的角度:要有“人”的意识
备课有很多角度。又着眼于知识点的,又着眼于能力点的,又着眼于智力因素的,又着眼于非智力因素的,有兼具以上诸点的,等等。应该说,这些角度都有道理,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角度又都没有道理,没有存在的理由和根据。
原因何在呢?
大家知道,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人,是理智和情感都具备的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人。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说备课可以着眼于知识点、能力点,可以着眼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甚至可以兼具以上诸点,但是,我们要问的是在这么多的点中,为什么偏偏不着眼于作为这些点的集合体的“人”呢?
着眼于点,显然是就事论事,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这个意义上而言,有道理;着眼于“人”是通观全局,是从整体出发,是从人的发展出发,是一种整体思维,因此,就这一个方面来看,上述之“点”似乎又没有道理,没有根据。
那么,备课究竟着眼于哪一方面最合适呢?答案只能是:着眼于“人”,着眼于学生,从整体出发,再兼顾到知识点、能力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实践证明,只有这样去备课,教学的质量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教学中有三个因素,这就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学习,也就没有教学。
教师必须树立目中有人,也就是目中有学生的观念。这里所说的学生,绝不是抽象的概念,无血无肉的,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青少年。每一个学生是具有个人特点的,有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他的长处,他的不足,他的潜力,他的发展趋向,他的语文能力和学习方法,教师都须了然在胸。”
这里,于漪老师谈的是语文教学,但何尝又不适宜于中小学任何一科的教学呢?
当今基础教育的质量备受社会诟病,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目中“无”人,只有知识点、能力点,只有分数!
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要想有根本的改观,最关键的是让教师学会备课有学生,教学有学生,如此,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才有提高的那一天;否则,所谓提高教学质量永远只能是一句不切实际的标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