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肠癌总是来势汹汹?3类人保持警惕,小心别被肠癌给“盯上”

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真的是因为我国医疗一直都没有进步吗?

错!

事实上,全球的医疗水平都在不断提升。

我国近些年的发展尤为迅速,有很多治疗、对抗癌症的办法和药物纷纷问世,比如靶向药物、放化疗、免疫疗法、热灌注疗法等。

诸多早期癌症类型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带瘤生存!

然而,遗憾的是,癌症由于早期症状相当隐匿,发现存在一定的困难。

就拿我国最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大肠癌”来说,它在初期阶段患者可没有任何症状表现。

由于其是空腔器官,所以普通的超声、CT也很难发现肠道黏膜的癌变

因此,最适合肠癌筛查的方式,其实就是“肠镜内窥镜检查”

它的检查方法就是通过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纤维软管,随着患者的肛门输送到肠道内部,然后对患者的大肠进行全面检查,在发现可疑的病灶之后,还能顺便取病理进行活检。

在临床上看来,以下3类人群,就需要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1、年龄在45-50岁以上

临床数据证实,肠癌的确是有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上也曾经出现过青年患肠癌的病例。

但不能否认的是,肠癌本质就是一种老年病,它的患病者绝大部分都是45-50岁以上的老年人,越是随着年龄增长,后期患癌的可能也就会越大。

这与身体器官随着年龄逐渐衰老、身体免疫机能降低、致癌物伤害长期堆积等多方面都有关系。

因此临床建议45岁以上的人,无论男性女性都可以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筛查.

2、有肠癌家族史

大肠癌在我国临床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家族聚集以及遗传倾向。我国每年新发近50万的肠癌患者中,有家族史的人群就占据了10-15%左右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曾患大肠癌,那自己患病的可能性,就要比其他人群高出4倍之多。

之所以肠癌出现家族聚集倾向,在临床看来它主要和肿瘤遗传易感基因、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共同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几大因素有关。

3、有慢性病史

就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肠道慢性疾病也是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比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腺瘤性息肉等,都具有癌变的倾向。

越是长期患病不积极进行治疗,后期癌变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这里要重点提到的就是腺瘤性息肉,它是我国肠癌病发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超过了80%以上的肠癌患者在病发前,都出现了肠道腺瘤性息肉病,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多发性腺瘤的癌变率更高。

从肠道上皮组织细胞发生癌变、到癌肿形成、再到癌症晚期,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甚至是几年、十几年之久。

因此,对于肠癌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相关的肠镜筛查很有必要,其目的就是为了尽早发现肠道黏膜的异常,及时阻断癌症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