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人说的又只有二三
我说我不行就是不行,不要说我行,不要鼓励我,也不要给我打气。
我没有承让,我就是真的不行。
今日份的丧,请签收一下。
2019年,
也是最后一批80后——
1989年生人,陆续步入30岁的开始。
昨天晚上跟朋友吃饭,席间突然谈论到年龄这个话题,三个人都沉默了。
朋友说,每次打电话都会听到他妹妹模仿他老妈的口气在一旁“教育”他。
我插言问,你妹妹多大啊?
朋友回,12了。
然后只剩三声干笑......
时间往前走,谁也阻止不了。
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口中吐出“我~我来XX也有些年了~”,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并参加工作好多年了。
不由得想起父母的耳提面命,“都这么大岁数了,还那么不着调?”
前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凯子在新疆上的大学,毕业之后留在了乌鲁木齐工作。凯子的老家在海南,一个听上去很有钱的地方,但凯子家没什么钱。
这是凯子毕业的第二年,虽然早早就用了N个抢票软件,但仍然没有抢到一张火车票,没办法,只有看机票,来回快5000,吓到了。
虽然半年前就开始为回家做准备,但是还完花呗,交了下半年房租,买了点礼物,兜里就只能2000左右。想了下找朋友借钱,但年底,谁还有富足的?
凯子不想告诉家里自己没回家的路费,只有说今年过年安排了值班。
“以前觉得自己虽然不富足,但过得还算可以。这一刻,才知道自己真的是很穷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现实却是,有人衣锦还乡,有人却了回家的机票钱都攒不到。
所以,老老实实承认吧,我们都只是普通人罢了。
不记得在那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到这样一句台词:
活到这个岁数,气节,磨的差不多了!
于是乎便开始无视困难,逃避挫折,甚至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把自己的自由软弱视为生命的坚韧,拿着平凡来为自己的平庸镀金。
但是“平庸”这个词的贬义,从来不是在于“平”,而是在“庸”。
记得以前就在文章提到过:
《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中言道:“平庸之子,无英华可以自见,无名誉可以震俗。”
这应该是对平庸最好解释。
诗人纪伯伦的《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中写道:
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你可以承认自己的普通,即使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
你生而有翼,怎可匍匐在地,形如蝼蚁?
想起那部电影——《无名之辈》。
电影的结尾给每一个小人物留了最后一丝尊严,一丝体面。
而生活中的你我亦是如此,皆乃籍籍无名之辈,生活似幻似灭,亦真亦假。
即使没读过《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的人,想必也听过这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斯特里克兰德对梦想的追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施特略夫给我的印象绝不亚于此。
一个天资有限、画风俗气、毫无特色的画家,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超出了当时英国的主流艺术鉴赏水准,他通过后天的努力,尽力使自己变得不再平庸。
这个世界太忙碌,我们连抬头看月亮的时间都没有,谁还会在乎脚边的一枚六便士?
但是,你是不是那枚努力成为月亮的六便士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剩下的一二,是特别不如意。
但,那又如何?
明天,天终究会亮的!
晚安,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