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中皮带,链条,齿轮的优点和缺点,这资料请务必收好
驱动各种设备的机器和设备需要能量。需要传输可用的能量/功率以获得所需的运动和功。使用机械元件将动力从输入传递到输出时,称为机械动力传递。机械元件(例如摩擦盘,各种类型的皮带,绳索,链条,齿轮,联轴器等)用于动力传递。
皮带传动
皮带传动 :
为了将动力从一个轴传递到另一个轴,将皮带轮安装在两个轴上。然后,皮带轮通过一条环形皮带连接。连接皮带保持张力,依靠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传动。通过改变两个皮带轮的直径可以改变从动轴的速度。
传输的功率取决于以下因素:
1.皮带的速度。
2.将皮带放在皮带轮上的张力。
3.皮带和较小皮带轮之间的接触弧。
当需要动力或旋转运动在两个平行轴之间传递时,皮带驱动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皮带的类型
1、按传动原理分:
(1)摩擦带传动:靠传动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实现传动,如V带传动、平带传动等。
(2)啮合带传动: 靠带内侧凸齿与带轮外缘上的齿槽相啮合实现传动,如同步带传动。
2、按用途分:
传动带:用于传递动力
传送带:用于输送物品
3、按传动带的截面形状分:
平带、V 带、多楔带、圆形带、齿形带(同步带)
平型带传动工作时,带套在平滑的轮面上,借带与轮面间的摩擦进行传动。传动型式有开口传动、交叉传动和半交叉传动等(外观参考上图),分别适应主动轴与从动轴不同相对位置和不同旋转方向的需要。平型带传动结构简单,但容易打滑,通常用于传动比为3左右的传动。
多楔带
柔性很好,皮带背面也可用来传递功率。如果围绕每个被驱动皮带轮的包容角足够大,就能够用一条这样的皮带同时驱动车辆的几个附件(交流发电机、风扇、水泵、空调压缩机、动力转向泵等)。它有PH、PJ、PK、PL和PM型等5种断面供选用,其中PK型断面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汽车上。这种皮带允许使用比窄型三角带更窄的皮带轮(直径dmin≈45mm)。为了能够传递同样的功率,这种皮带的预紧力最好比窄型三角带增大20%左右。
同步带
这是一种特殊的带传动。带的工作面做成齿形,带轮的轮缘表面也做成相应的齿形,带与带轮主要靠啮合进行传动。同步齿形带一般采用细钢丝绳作强力层,外面包覆聚氯脂或氯丁橡胶。强力层中线定为带的节线,带线周长为公称长度。带的基本参数是周节p和模数m 。周节p等于相邻两齿对应点间沿节线量得的尺寸,模数m=p/π。中国的同步齿形带采用模数制,其规格用模数×带宽×齿数表示。
同步带与普通带传动相比,同步齿形带传动的特点是:
1.钢丝绳制成的强力层受载后变形极小,齿形带的周节基本不变,带与带轮间无相对滑动,传动比恒定、准确;
2.齿形带薄且轻,可用于速度较高的场合,传动时线速度可达40米/秒,传动比可达10,传动效率可达98%;
3.结构紧凑,耐磨性好;
4.由于预拉力小,承载能力也较小;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甚高,要求有严格的中心距,故成本较高。同步齿形带传动主要用于要求传动比准确的场合,如计算机中的外部设备、电影放映机、录像机和纺织机械等。
V带(三角带)
V带也是咱们机械人平时用的最多的皮带传动了,三角带传动工作时,带放在带轮上相应的型槽内,靠带与型槽两壁面的摩擦实现传动。三角带通常是数根并用,带轮上有相应数目的型槽。用三角带传动时,带与轮接触良好,打滑小,传动比相对稳定,运行平稳。三角带传动适用于中心距较短和较大传动比(7左右)的场合,在垂直和倾斜的传动中也能较好工作。此外,因三角带数根并用,其中一根破坏也不致发生事故。
1.对带传动机构装配的技术要求
(1)两根传动轴必须严格地保持平行。
(2)带轮装在轴上,应没有歪斜和摆动。
(3)当两个带轮的宽度相同时,它们的端面应位于同一平面内
(4)平带在轮面上应保持在中间位置,工作时不应脱落
(5)带的张紧力应能保持带和带轮的接触面间有足够的摩擦力,以传递一定的功率。
带传动工作时所受的应力有:
1、由紧边和松边拉力产生的应力
2、由离心力产生的应力
3、带在带轮上弯曲产生的弯曲应力
皮带失效的原因
带失效主要是因为疲劳破坏造成胶带的断裂、橡胶层龟裂和包布层因摩擦造成的磨损。
胶带断裂和龟裂的原因可能是频繁过载、带轮直径偏小、橡胶老化等。
带传动的优点有:
1、运行时平稳且噪音:适合用在两轴中心距较大的传动场合。
2、有缓冲吸振作用:皮带具有良好的弹性,工作时传动平稳可以缓冲、吸振。
3、有过载保护作用:如果工作时遇到过载,皮带会在带轮上打滑,能防止薄弱零部件被损坏,可以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4、对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不高: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制造简单、成本低、不需要润滑以及缓冲、吸震、安装及维护方便等特点。
5、适于远距离传动(amax=15m):皮带是中间零件,一定范围内可根据需要来选定长度,以适应中心距要求较大的工作要求。
皮带传动的缺点有:
1、有弹性滑动使传动比i不恒定:靠摩擦力传动,不能传递大功率。传动中有滑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
2、滑动损失:皮带在工作运行的时候,由于带轮两边的拉力差以及相应的变形差形成弹性滑动,导致带轮与从动轮的速度损失。弹性滑动与载荷、速度、带轮直径和皮带的结构有关。有的皮带传动还有几何滑动。过载时将引起打滑,使皮带的运动处于不稳定状态,效率急剧下降,磨损加剧,严重影响皮带的寿命。
3、滞后损失:皮带在运行中会产生反复伸缩,特别是带轮上的绕曲会使皮带体内部产生摩擦引起功率损失。
4、空气阻力:高速传动时,运动中的风阻将引起转矩损耗,其损耗值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设计高速皮带传动时,皮带的表面积宜小,尽量用厚而窄的皮带,带轮的轮辐面要平滑,或用辐板 以减小风阻
绳索驱动:
当驱动器和从动轴之间的中心距离很大并且需要传输更大的功率时,将使用绳索驱动器。这里使用钢丝绳代替皮带。在皮带轮轮缘上提供适当尺寸的凹槽。例如电梯/升降机,高架起重机,提升机,索道等。
绳索驱动
绳索驱动的优点:
绳索可以传输大功率。
简便的维护。
传动过程静音。
由于凹槽的楔入作用,与平皮带传动相比,摩擦系数更高。
由于钢丝绳具有柔韧性,因此允许在驱动器中产生很小的错位。
绳索驱动的缺点:
由于打滑造成的功率损耗。
恒速比无法保持。
始终需要调整中心距离。
钢丝绳滑轮的磨损率更高
初始成本相对较高。
链条驱动:
链条驱动由三个要素组成-驱动链轮,从动链轮和缠绕在链轮上的环形链条。链传动是一种正传动,其中没有打滑并且可以保持恒速比。用于自行车,摩托车,印刷机,纺织机等的链条传动。
链条类型
1.提升和牵引链
2.输送链
3.动力传输链
链传动的优点;
a)链传动中不会打滑,因为皮带传动中会打滑。
b)与皮带驱动器相比占用更少的空间。
c)高传输效率。
d)传动比皮带驱动更多。
e)在不利的温度和大气条件下运行。
f)更高的速比。
g)用于长距离和短距离。。
h)与皮带驱动器相比,使用寿命更长。
链条传动的缺点:
与皮带驱动相比噪音很大。
初始成本比皮带驱动器高
初始成本比皮带驱动器高
需要调整中心距。
与皮带驱动相比,维护成本更高且更复杂。
使用链条传动的环境
高温等恶劣环境
轴间距较大
传动较准确
传动力矩大
传动链选型计算
在选型计算开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几个已知条件:
1.传递功率:P
2.大链轮需要的转速:n1,小链轮需要的转速:n2
3.传动用途,载荷性质,原动机种类
齿数选择
根据传动轴大小选择最小齿数链轮,但要注意俩个原则:
小链轮齿:Z1≧17;
但是当高速和承受冲击载荷时:Z1≧25
大链轮齿数:Z2=Z1*i (i:传动比)
2
理论传递功率计算
Pc=P*f1(应用系数)*f2(小链轮齿数系数)
GB18150-2006
如果使用的是多列链,多列链的传动能力达不到1+1=2的效果,它有一个多列系数,需要大家注意。
系数
链条节距p选择
链条节距一般是根据小链轮转速和理论传递功率Pc查表选取,由于每一个品牌的表格不一样,就不列出了,在选型时查对应型号的表格就行。
注意事项:
尽量选择节距小的链条,原因是节距小的链条结构紧凑,传动平稳,能跑高速。功率大时可选用小节距的多排链。但多排链要注意其对脏污和误差比较敏感。
中心矩选择
一般取30p~50p
脉动载荷,无张紧轮时:<25p
中心距不可调整:<30p
有托板或有张紧轮时:>80p
必要条件:保证小链轮包角>120°,且大小链轮不会碰撞
链结数计算
链速
n1:小链轮转速; z1:小链轮齿数; p:节距
n2:大链轮转速; z2:大链轮齿数;
低速:V<0.6m/s
中速:v=0.6~8m/s
高速:v>8m/s
传动链设计注意事项
1. 设计张紧轮,或者中心距可调。避免啮合不良和振动,应使链条的挠曲量<4%*轴间距 。
2. 有些品牌的链条和接头是分开卖的,买链条别忘了买接头。
3. 俩链轮轴应保正水平。
5. 注意使用环境。
(1)温度:-10°~60°
(2)无腐蚀气体和高度潮湿气体
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是目前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传动形式。它的传动比准确、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可用来传递力矩和运动、变换运动的方向、指示读数及变换机构的位置等。
1、按轴线的相对位置及齿线形状分类
①平行轴齿轮传动:
直齿圆柱齿轮
斜齿圆柱齿轮
人字齿轮传动
②相交轴圆锥齿轮传动:
直齿
直齿
斜齿
曲齿
曲齿
③交错齿轮传动:
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
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
蜗轮蜗杆传动
2、按齿廓曲线的形状分类
1)渐开线齿轮
渐开线齿轮
2)摆线齿轮
3)圆弧齿轮
在选择齿轮传动类型时,一般可考虑以下的原则:
1) 工作机械对传动装置的结构与动力参数的要求,如传动装置的尺寸、安装位置、功率(或转矩)、转速、效率等。
2) 工作机械对传动装置的性能要求,如传动精度、振动、噪声、负荷特性、工作可靠性等。
3) 动力机械的安装位置、功率、转速与负荷特性情况。
4) 传动装置的合理性、先进性、经济性与通用性等。
5) 制造设备条件、生产工艺水平与所需生产批量。
6) 利用类比法选型的可能性,即参考已有或类似机械的使用情况与选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