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应是长相守,你既无心我便休?
你既无心我便休
。。
如何用古诗词表达我不再爱你了/我们分手吧……
“此情应是长相守,你既无心我便休。”
原以为我们应该厮守一生,可没想到你无意于此,既然这样,我选择离开。
不卑不亢不纠缠,很符合我们所期望中的分手场景。
出于好奇,诗词君又想查出处,这一查只有一个感觉:真乱啊!
首先,呼声最高的一首长诗,据说是张若虚写的,名字就叫《你既无心我便休》。
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可明明教材中介绍的张若虚是这样的:
“他的诗仅存二首,收录于《全唐诗》”。
其中最著名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评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而另一首则比较小众,叫《代答闺梦还》。
总之,跟所谓的《你既无心我便休》根本沾不上边。
另外,诗友们看看,这像是张若虚的手笔吗?
其次,人们对这句诗的印象停留在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小说中。
英俊潇洒的金笛秀才余鱼同,迷恋上已为人妻的骆冰,情到深处,不能自已,痛苦不堪。
后来他无意中看到“你若无心我便休”这样一句偈子,才如梦方醒,放下偏执,追寻另一段情缘。
注意了,金庸说这是一句“偈子”,也就是佛家的诗,或佛经中的唱词。那么,到底是那位僧人写的呢?
没有线索。
但可以肯定的是,上一句“此情应是长相守”,纯属后人瞎编。
因为已知的几则偈子是这样的:
唱歌楼上语风流,你既无心我也休。
打着奴奴心里事,平生恩爱冷啾啾。
释怀深
偶闻清唱发高楼,你若无心我也休。
直下狂心能顿歇,从兹演若不迷头。
本觉一
你既无心我也休,此心无喜亦无忧。
饥来喫饭困来睡,花落从教逐水流。
宝峯明
此句或在前或在后,表达一种开悟的状态。
不过,得知僧人们爱以“你若无心我便休”作诗,诗词君还是蛮讶异的。
此外,关于此句,最为人乐道的是楼子和尚悟道之事。
说一个不知名姓的和尚,偶然经过一街市的酒楼,突然发现鞋袜的带子松了,便停下来整理,就听到了酒楼上的一句曲词——“你既无心我便休”,而后竟然大彻大悟了。时人便称他为“楼子和尚”。
有点玄幻,恕诗词君达不到此种境界。
最后,介绍一位我们不那么陌生又真实存在的人物——仲殊。
就是那位写“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的北宋词人。
为人浪荡不羁,或许因为这个,他被妻子几次投毒,差点毒死。后来,据说解毒后不能吃肉,否则毒再次发作,便无药可解。既然不能吃肉,索性出家得了。于是,他便成了诗僧。
上面提到,僧人们对“你若无心我便休”似乎情有独钟,仲殊自然也不例外。
天长地久大悠悠,尔既无心我亦休。
浪迹姑苏人不管,春风吹笛酒家楼。
仲殊
这首诗被仲殊写在了苏州一台柱上。后来,苏轼看到,惊为神作,引为知己。
到这里,你应该也弄清楚了。
“你既无心我便休”是古人之句,至于是谁先写的,依旧无考。
上句“此情应是长相守”八成是现代人加上去了,但也不违和。
至于那首长诗嘛,其实是四首轱辘诗,所谓轱辘诗就是将一个句子分别置于诗的首句,第二句,第四句(若律诗,则第一、二、四、六、八句),一圈下来,形似轱辘。
所以,应该是这样的:
诗友们:你一定猜出来了,今天的作业就是以“你既无心我便休”作诗,一首即可,不要求轱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