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铝合金常见缺陷及解决措施

‍‍‍‍
源:《铸造技术》
欢迎阅读本篇文章
铸造铝合金常见的主要缺陷有 6 种 。

1. 铸造裂纹
因铸件形状复杂, 厚薄不均,在凝固过程中,各部位冷却速度不一致产生较大内应力, 当 应力超过合金材料抗拉强度时, 铸件被拉裂 。
裂纹分热裂纹和冷裂纹两种。热裂纹是沿晶开裂, 裂缝有氧 化黑色, 形状不规则, 成锯齿状 ;冷裂纹沿晶内开裂, 断口未氧化呈折射状银色发亮。
消除裂纹的工艺措施 :合金化学成分应准确, 杂质 含量不得超标;避免熔体过热和在炉内停留时间不宜 长;制订科学合理的铸造温度和铸造速度;液体金属流 动和冷却应均匀 ;防止外来夹杂物掉入熔体等 。
 2. 花边状组织
边界晶粒呈波浪状、锯齿状折 线形花边, 形状类似铸造孪晶, 往往呈羽毛状, 显微组 织是相互平行呈薄片状。因化学成分调整不合适, 熔体发生过热和停留时间过长, 过滤管孔直径过细, 铸造温度过高,结晶器过矮和变质细化剂失去作用等所致。
消除花边状组织的措施:严格控制合金化学成分和杂质含量不得超标;科学合理设计过滤系统与结晶装置;精确控制铸造熔炼温度和时间;加入合格变质细化剂等。
3. 光亮晶粒
当铸件出现合金元素含量较低的贫乏固溶体时,其晶粒粗大,树枝状网络稀薄光亮晶粒,硬度低于正常组织。因在铸造过程,漏斗温度低,在底部形成低成分固溶体一次晶的结构,按原成分不断长大,当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光亮晶粒,降低合金强韧度。
防止措施:漏斗材料导热性要好,表面应光亮,漏斗距底部高度适中,漏斗涂料要均匀;浇注前预热漏斗和沉入金属液不宜过深;严格控制铸造温度,均匀平稳供应铝液等措施,能有效消除铸件光亮晶粒缺陷。
4. 浇不足
造成铸件产品不完整,因浇注温度低,加快铸件凝固速度,铸件未浇满凝固成形,形成浇不足。因浇注系统通道狭窄,铝液流量小,形成瓶颈;当浇注流量小于铝液填充速度时,便形成浇不足,成为废品。
防止措施:重新设计和改进浇注系统,加大铝液流量;预热模具,浇注时避免铝液流冷速过快;涂料在型腔分布应合理,厚度适中均匀,涂料不宜太薄;确保模具排气顺畅等措施,可有效消除浇不足形成的废品。
5. 缩松
因铝合金液温度和浇注温度偏高,冷却速度缓慢,收缩量大,导致晶粒粗大,组织不致密,形成缩松铸件废品。
防止措施:改进工艺,精心操作,控制好合金加热温度和浇注温度;科学合理设计冒口尺寸,涂料不宜过薄或过厚,确保铸件收缩补给量;铸件设计尽量对称,厚薄悬殊不宜过大等。
6. 氧化夹渣与气孔
因操作不当,铝液进入型腔时产生喷溅,形成气泡被包裹在铸件内部,使金属发生氧化,形成氧化夹渣;当铝液中有大量体积小的氢气时,则会形成不规则小孔洞,多见于厚大砂型铸件,急剧降低物理、化学性能。
防止措施:精心操作,浇注时铝液流速应平稳缓和,减少冲击力,采用蛇形浇口和底注式浇注系统为宜;严格检查炉料清洁度,制订合理的铝合金熔化温度和浇注温度,进行精炼除气等。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