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书法札记之六:渡舟记
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渡 舟 记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1.余性本疏阔,不爱应酬。庚子避疫书斋中,行无所事,终日临帖,血战古人,独得消夏之乐。欧阳修谓学书可解幽忧之疾,余于此正受益良多,偶有所感,辄随手记之。
2.大抵学书临帖,非为求像,实为取人之长、疗己之疾。古人碑帖好比药铺之黄芪防风,药性各不相同。学书者亦各察其症,各服其药,各疗其疾,安能有包治百病之方哉?
3.于学书而言,创作乃彼岸,笔墨是此岸,临帖实为一渡船耳。摆渡之目的在岸不在舟,若但以舟船为岸,以临帖为终点,则与刻舟求剑者何异?此语可为抄帖者之药石也。
4.虽为摆渡,而渡船有大小,河道有宽窄,彼岸有远近,眼光、学养、功夫又存乎其人也。终日晤对古贤,虽不能得正法眼藏,亦可入清凉境,生欢喜心,得大自在。
5.临摹之深浅在眼,拟仿之得失在手,自运之成败在心。自古习书当有此三段功夫以为砥砺,从临摹入门,自拟仿通会,以自运化悟。孙虔礼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正道此中甘苦,自有人知之。
6.初要深看,中须写熟,后乃顿悟。每段重点固不相同,而眼到、手到、心到之旨则一也。此境虽不能骤得,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焉。渐修与顿悟为书之要诀,而皆源于平时功夫。
7.笔法可习而得,字法因趣而妙,章法缘性乃就。仆书滞塞于此久之,自觉颇似年少时雨中所见老牛拉破车,用尽气力,不离故处,只能哞哞两声,徒唤奈何、奈何。
8.功夫之外,导以性情,辅以学养,观百家而后成诵,操千曲而后晓声,登山情满于山,观海意溢于海,郁郁乎文于外,勃勃乎质于中,下笔自能汩汩而出矣。学书最可玩味者在气息,然所谓气息者,实多得之于读书与修身也。
9.西人克罗齐云:“凡能至源头掬泉而饮者,自应弃绝渠中之水。”古语亦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此二语暗合,甚妙。愚陋如我,亦常思汲泉而饮,行稳致远。
10.韩文公《秋怀诗》云:“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 仆学书数载,至今焚膏继晷,深知溯流浚源,难乎其难!惟愿余生能为二王门下之走狗,淘得一二残札断简,碌碌余子,何足道哉。
11.书可丑,而决不可俗,盖俗则黄山谷所谓无药医者也。眼中无纤尘,胸中有块垒,下笔当有江雪意境、星空气象,方为高格。常存此念,虽自娱亦可通于道矣。
12.岁次庚子,夏秋之际,习书之余得此。书道惟艰,渺小如予,虽前路漫漫,亦当奋然前行与古为徒。
来禽山馆南窗之下,冯华书。
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作者简介:冯华,号二马头陀,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2014年开始临帖,2020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前100名、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前50名。本文记述的是作者关于临创转换与乘舟摆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