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了30斤的两年社工路!问一句,你胖了吗?
其实我不怎么擅长写这种感受类的文字,只不过从事社工两年四个月了,确实想跟身边的朋友,做一些分享。就是单纯地回首过往,做个前后对比和成长小谈,都是心底的声音,我姑妄言之,大家也姑妄听之。
首先,体重成长,算吗?忍俊不禁。14年入职的时候118斤,如今146斤。对于这28斤的成长,我分析了一下,它所反映的并不只是一个数字,或者饮食习惯的变化,更多的还是身体状况和心理压力的改善。
2012年我从闽南师范大学毕业,卖了两年的二手房。我大概是入了不正规的中介单位,所见皆是尔虞我诈,许多次房子就快卖出去了,结果却是被自己门店的同事破坏了。在那之后,我灰心离去。
步入社工行业,或者说回到专业怀抱纯属偶然。
如今想来,却是庆幸。社工这个圈子,与我过往所经历的,是两种感觉。大家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帮助别人,如何将工作做的更出色。
有时也会愤世嫉俗,或者吐槽一下工资水平和职业困境,但无论如何,它是温暖的,是正面的。无论是团队还是伙伴,都非常友善和向上,机构内部氛围就像家庭一般,让人充满归属感。
我喜欢跟伙伴们一起钻研服务技术、项目管理,也会想着如何让身边的伙伴变得更好。难免会有数不尽的文档工作,几万字也好十几万字也好,都这样写了过来。
有时想想,确实繁琐恼人,但换个角度思考,也是受惠于平日里的这些服务记录,才能提炼出一些或普适或特色的经验,以此让自己进一步成长,也能滋润他人。也时常会有束手束脚、施展不开的苦恼,但我从未丧失对工作和专业的热情。
我莫名地就是相信,哪怕是一隅之地的夹缝中,也绝对会有许多能做的非常出色的事情。薪水不高,涨的很慢,但我更愿意告诉自己,是我不够优秀。
身边也有那种月入六七千,甚至上万的社工朋友,我总会告诉自己,我距离他们还有段距离。两年四个月,我从一名策划书都写的纠结的专业社工,成长为如今机构内部的督导助理。
社工这份工作,给予我个人成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善了我跟家人的关系。我虽然不喝酒,但此时倒想矫情地说一句,“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我与机构许多伙伴都说过这个故事。
15年平安夜的时候,母亲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听你大伯说,你们年轻人晚上要吃苹果,你记得去买一个,平平安安。”母亲是很传统的农村妇女,这个电话让我诧异之余,也不免心中泛起一阵暖意。
我笑着说,“会的,你也记得买,一家人都平安。”
母亲在电话那头有些局促,“你哥知道晚上要买苹果吗?”
我说:“现在年轻人基本上都知道的。”
我妈显得有些失落,“那我还是不给你哥打电话了。”在母亲看来,这原本该是个惊喜的,她人生第一次听说平安夜吃苹果这样的事情,本想与子女分享,不曾想对子女而言都是寻常之事。
我安慰母亲:“吃不吃苹果其实不重要啦,妈你打电话告诉我这个事,我很开心啊,知道妈你很疼我,我想哥也会这么想的。”电话那头,母亲笑得好欢喜,至今难忘。
做社工以前,我是万万说不出这样的肉麻话。现在想来,那时的我用很社工的方式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是啊,肯定和接纳家人的关心,及时予以回应,疏导家人的忧虑,增进家庭幸福感,说几句肉麻话,有何不可?
我们并非只能对受助者同理、真诚、接纳……这些同样适用于我们自身,适用于我们的生命连结。
人们常说职业病,社工倘若有这样的职业病,我倒是觉得挺不错的。
文章作者:刘清斌
作者单位:晋江市益心社工服务中心督导助理
做个调查~你们猜小客胖了还是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