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成为一位慎思明辨的社工人!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楊煌

机构 | 广州优公益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记华南理工大学2017级MSW开学典礼

华园西湖,垂柳依依。随着华南理工大学2017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开始,我也正式开启了MSW的求学生涯,但我又不禁反问自己:未来的三年社工硕士学习,我要学习什么,又该怎么学?所幸的是,我在开学典礼中找到了答案。

我最先草拟的题目是“不忘初心,重新出发”,但仔细想想,这还停留在情怀层面,并没有落到实处(不清楚具体目标是啥)。周燕老师的发言给我启发,她说:我们每天的工作是琐碎的,学习也是碎片化的,但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缺少逻辑、系统性,因为我们只是停留在知道,而没有去思考。另外,朱静君老师引用华工校训寄语新生:博学,就是要在知识的海洋里广泛地猎奇,充满好奇心,兼容并蓄,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慎思,就是要有怀疑精神,是蜜蜂采蜜,不是蚂蚁搬家,分析、判断、有独立见解,这是做学问的前提;有慎思,才有明辨,真理越辩越明,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不是博学,而是八卦。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社工,必须做到知行合一。

现在很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越来越容易接触到丰富的知识,但很多时候,却陷入知识冗余的怪圈,看似学了很多,但却只知其一。我想,未来三年社工硕士学习,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构建起对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PS:独立思考不是一个人思考,而是能慎思明辨,有独立见解。

那么,具体来说,该怎么做?林子珺师姐给出了建议,确立一个清晰明确、可实现、适合自己的目标,带着对知识的敬畏,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学习工作中善于捕捉、善于发现,保持坚持与耐心。在开学典礼的学术讲座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翟振武老师为我们作题为《中国老龄化特点与政策应对》的主题报告,在场的听众都为其风趣幽默而不失严谨的演讲而倾倒,但我更佩服于翟老师的慎思明辨的精神。翟老师的报告引用了大量的数据,但他也提醒我们,数据有时也会说谎,我们在看到一组数据的时候,要反问自己:这个数据怎么计算的?这个指标突然增长/降低,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些数据之间的变化到底是相关性还是因果关系,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简而言之,就是多问几个“why”,这也是每一位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否则如何倾听服务对象的内心声音,又如何探寻服务对象的真实需要。我想,即使工作十多年的社工,也不敢担保自己与服务对象的第一次面谈就能确定对方的真实需求吧。

另外,我们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大多数是基础课程,且很多人没有学习《逻辑学》的课程,所以很多人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今天的开学典礼安排《中国老龄化特点与政策应对》和《社会正义重建——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两个主题报告,而我此前做过“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和“X地社区居民议事规则”的专题研究,因此我全天都是精神亢奋地听两位老师作分享,在听他们的演讲过程中,我才更清晰地看到社会养老服务和社区自治的整个知识体系框架。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的赵孟营老师在报告中提及现代社会危机根源——三大“政治正确”的基本共识:政府应当为主权范围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实现负责、政府应当执行公意(公共意志)、政府是公共权力的唯一合法主体。我此前在做“X地社区居民议事规则”专题研究的时候发现,X地的社区居民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找居委解决,一切都要政府来负责,甚至有的居委工作人员也认为政府就该大包大揽,并以此为荣,即使一边工作很多,一边又被居民埋怨。当初,我只看到这个现象,但跟着赵老师的思路,我似乎找到了一条自上而下的剖析思路:政府应当为主权范围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实现负责,个人与利益集团可以随意指责政府。这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分析,更具洞察。有位前辈曾讲过的,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你可以喜欢小而美,但你也可以选择登上高山,看得更远。我想,今天有幸听到两位老师的分享,就像是被他们拉了一把,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这就是我未来三年要历练的东西。

未来三年,正如范茹玥同学所言,我们在助人工作中可能会感到痛苦与无力,但这也会引发我们内心那厚重的责任感,支持我们继续前行。我们有理想,因为热爱,才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有理想的人,是幸福的,但要脚踏实地,做思想与行动的巨人。最后,改写赵孟营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你讲的内容都跟报纸/书上一样的,那你还有什么竞争力呢?愿您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成为一位慎思明辨的社工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