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种类较多,最为常见的当属茶杯,在这里主要谈一下茶盏、茶杯的鉴定与收藏。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此法早在三国时代就已山现了,唐代开始流行,盛于宋。下面,我们通过这些留存器物,更加明确的了解到中国历代饮茶方法的演变。在唐代以前包括魏晋以前饮茶是作为药用的,这个说法起源于神农氏。唐朝人是以煎茶为主,茶饼经过加工后于釜中煮过再饮。在宋代饮茶流程中可以看到,人们将团茶碾碎后置于盏中,注入沸水以茶筅充分搅拌,使之均匀混合,形成乳状茶叶,表面形成极小的白色泡沫,犹如 白花布满碗面,使茶膏不易散去。在这样的习俗中,黑色的茶盏因为方便人们观看茶膏而受到喜爱,其中就以福建的建盏尤为出名。现藏于日本的中国宋代建盏已成 为日本国宝级文物,比如,著名的宋代曜变天目盏,此盏黑如星空上的蓝色天目,被形容为“一手可握的宇宙”。从鉴定的角度来看,流传有序的建盏与盏托传世品目前多存于日本,在 国内能见到建盏多为出土器物。所以现在古玩市场可以见到的建盏多为窑址出土,多有残疵,宋代建盏之外,还有江西吉州窑的木叶盏也堪称名品,这种在盏心有一枚木叶的木叶盏烧造技法自宋代后其实已失传,我个人认为木叶盏只有两种造型,一为斗笠型,一为束口盏。因为直至20年前左右我国才重将木叶盏烧制成功,所以现在市场上的木叶 盏多为仿品。由于宋人十分钟爱饮茶,故宋代茶盏种类很多,除了建窑和吉州窑以外,龙泉窑、景德镇、定窑、钧窑等均有相当著名的茶盏作品。在这样的改变之下,我们今天熟悉的小巧轻便的茶杯开始流行起来了。唐宋时期饮茶用具与流程较为复杂,饮茶只是文人士大夫所为。到了明代饮茶风俗发生改变,,更加日常化与大众化,深入平民百姓之家。民间茶风多为集体式、欢快式、平民式的饮茶,称之为“俗饮之风”。不过,“俗饮”之下的明清茶具工艺水平却显得更高些,其中也有几件著名之物。首先,就是明代永乐时期的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压手杯的得名与其形制有关。压手杯有统一制式:杯口直径9.2厘米,高4.9厘米,底足直径3.9厘米。这个尺寸恰好适合一个成人手心向下一握,而且永乐时期压手杯杯壁较 厚(以保证茶汤不会烫手),握在手中有压手感,故称压手杯。根据明代文献《博物要览》记载,压手杯杯心画双狮滚球者 为最上品,画鸳鸯者次之,画花心者再次之。故宫收藏的传世品的杯心为狮子滚绣球,篆书“永乐年制”款,苏州博物馆也藏有一件杯心为花心的永乐压手杯,而杯 心画鸳鸯者目前尚未得见。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2.8124亿港元,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此杯为近15年来市场流通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只。由于成化斗彩鸡缸杯十分出名,所以本朝以及后代都有仿品,且多为官窑。乾隆时期的鸡缸杯则完全改变原有造型和构图,也是拍卖场上极受欢迎 的名品。有,比如最有名的康熙十二花神杯、最昂贵的珐琅彩茶杯。其一为款识,款识为料款,蓝料或红料四字款,若不是料款为珐琅彩可能性极小;其二为胎质,珐琅彩杯素胎于景德镇烧制,然后优选精品运进北京清宫造办处进行绘画烧造,因此杯子可谓百里挑一的精品。如果一只“珐琅彩茶杯”出现杯口不圆、有釉刺等明显瑕疵,那么其为珐琅彩真品的可能性就极小。清代的著名茶杯品种还有雍正时期的官窑素色釉小杯、墨彩小杯等,对于普通藏家而言,还有一个品种其实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存世量相对较多的清康雍乾三朝外销瓷。事实上,外销瓷在明代晚期开始大量行销海外,清朝早期实 施海禁政策,一度出现停滞,直至康熙中晚期逐渐恢复海运政策,康熙时期精美青花瓷器外销到欧洲,大量精品被保存下来,具有明显中国画风,使用起来古意盎然。2016秋季纽约佳士得美国珍藏: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瓷器拍品
Lot 924 清雍正 淡粉釉内粉彩折枝花卉纹小杯2016秋季纽约佳士得美国珍藏: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瓷器拍品普遍来说,一些特殊器型的杯子其实是用来饮酒的,如方形的斗杯和把杯;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