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丹阳曾风行的“叠罗汉”民俗运动,风靡一时现在却销声匿迹

晚清到建国后一段时间,镇江、丹阳一带曾风靡过一种群众技巧民俗活动——“叠罗汉”,其中高手很多。

几年前,去过一次丹阳延陵镇的柳茹村,这是一座镇江的千年古村。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也是镇江有名的长寿村,村里有好多超过八十多的老人,我见过一位叫“贡木木”的老人,当时已经96岁,但身手矫健,还能练武。他老伴刘休息比他只是小十天,身体也很好,两位老人几乎是一起散步、健身。

贡木木和刘休息老人正在练功(2015年)

当时我随口问了一下贡木木老人,您年轻时练过武功吧。

老人笑眯眯的说,他练过“叠罗汉”。

龚木木和央视采访的美女主持演示练功。

原来,当年镇江、丹阳一带,“叠罗汉”是流行一种集古代技巧、健身锻炼于一身,源于宗教的民间运动。

民国到建国初,当时镇江乡镇的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也不多,于是在庙会、打谷场聚集的年青人,就喜欢叠罗汉、翻跟头、跳马等空手运动,一方面锻炼身手,一方面也是玩耍,其中叠罗汉需要多人配合,讲究技巧,所以玩得最热闹。

贡木木老人就是其中的高手,练了这门技巧之后,身轻如燕、矫捷如鱼。

老人说:当年因为练叠罗汉的人多,人气旺。据了解,当时玩“叠罗汉”的时候,还要穿上漂亮但又轻松的土布表演服,脸上画上妆(黑脸、神怪都有),一旦表演,四邻八乡都来围观,非常热闹,当年的高手贡木木人气不亚于现在的网红。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丹阳很多小学的体育课程也练习“叠罗汉”,一度还购买了上海勤奋书局出版的《中小学适用叠罗汉教材》。

这本教材是阮蔚村先生编译捷尔滋氏的体育书籍,当年丹徒县立初级中学获得这本宝典后,如获至宝,以此为依据教育学生,获得很好的效果。

阮蔚村先生

原来,中国过去本土就有叠罗汉的玩法,“叠罗汉”还是唐代百戏之一,后面慢慢传到民间。敦煌壁画里就有儿童玩“叠罗汉”的壁画(注: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莫高窟第220窟南壁《阿弥陀经变》和第217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的化生童子图。)

壁画中的孩童,往往站在化育生命的七宝池、八功德水面,一个骑在另一个的肩膀上,通过童子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表现佛家的化生观念。

莫高窟第220室 主室 南壁

莫高窟第220室 主室 南壁

但民间的叠罗汉流传至今,一直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而阮蔚村先生是留过学的,知道体育教育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步试教,由浅而深,由简而繁,就不会感觉有任何困难,也不容易发生意外。

于是,阮蔚村先生对外国教材进行略加删减,降一般不适用于我国小学的内容一概删除,而对于其含有危险性的,也删去甚多。

丹阳县立初级中学当年藏书。

叠罗汉这种民俗运动,一度就是民国中小学的特色教育。

1949年3月的叠罗汉教材。

这套当年的叠罗汉教材,是目的在于一种艺术化而且科学化的游戏。其组织之优美和平均,颇能发扬其在艺术上的优点。

其基础的坚固、粘着、及力的方向,颇能显示其在科学上的价值。

这部书的原著者强调:除了实习之外,尤其要教学生以理论方法的智识,使其了解叠罗汉的原则。

1.全体适用的一般原则

姿势

智识

外观

训练

优美

均齐

注意周到

团体合作

2.基层人之原则

负担之态度

坚固

力的判断

力之方面的判斷

聰敏之头脑

大胆

3.中层人(Middle men)之原則

動作活靈

熟練

力量平均

冷静

勇氣

堅固

4.上层人(Top men)之原則

体轻(要身轻如燕那种,重了下面承重吃不消并且重心不稳)

冷静

敏捷

平均

果敢

熟練

练习叠罗汉的图谱:用简图来做教学,有点像武侠秘籍。

五人一组教材十四个

四人一组教材十二个

三人一组教材十八个

图谱:群体表演之一

图谱:群体表演之二

图谱:群体表演之三

那个没有太多其他娱乐项目的年代,通过叠罗汉表演,既让小学生们传承了老祖宗几百年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又锻炼了孩子的胆量,这个活动一度还是军训的必修课。通过叠罗汉,学生们性格上多了一些勇敢,在其它的生活方面,也肯吃苦,遇难不退缩。

如今“叠罗汉”应该纳入民俗表演、技巧、民俗杂技表演等一些范畴了。

这样的技巧运动,带有很浓郁的演艺观赏效果,现在在南方一些乡镇民俗中还能看到。

随着人们业余生活的不断提高,在镇江、丹阳一带再不容易看到叠罗汉的游戏了,孩子们可以选择玩的游乐项目越来越多,叠罗汉成为了镇江人、丹阳人珍贵的回忆。

但我们还是希望这种现在已经销声匿迹的民俗技巧能够走入校园,成为一种特色文化传承下去。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丹阳人最珍贵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这些文化,让它成为镇江、丹阳的一张名片,

如感兴趣,大家帮忙右下角点个赞哦,

最好再留个评论,万分感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