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景充:刚健雄浑,笔挟风云


曾景充,1932年出生于广州,原籍广东肇庆。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广州书法协会副会长、广州市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藏家协会理事。上世纪50年代加入广东省美协,其美术作品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工人美展二等奖和全国青年首届美术展览二等奖。1980年代以后举办多次个人书法展览、师生书法展览,先后受邀到香港、日本、美国等地讲学和举办展览。出版了《行书要法》、《魏体千字文》、《五体临池举要》、《曾景充书法选》、《曾景充师生书法选》等著作并发表了一些论文。曾获得广州市首届红棉奖和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2009年在广州逝世。

曾景充对历代碑帖无所不学。其中《张猛龙》、《龙门二十品》、《二爨》、泰山《金刚经》、铁山摩崖等尤为出入自如。其一直在践行自己提出数十年的书法主张:熔冶碑帖,北笔南意,把帖学的流美俊逸和魏碑的雄强厚重有机结合,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1988年其出版的《魏碑千字文》,这种风格已经初露端倪。让他在岭南声名远播的诸如人民公园、陈家祠牌坊上的长联和“皇上皇”“黄振龙凉茶”等公共场所及民间老字号招牌留下的墨宝,也是这种典型的风格。

2003年,作为广东第一个书法家应邀进入人民大会堂而创作的《沁园春· 雪》八尺巨制,是其以碑入草的成功代表作。晚年致力于创作略带行意的魏碑“今楷”,自出机杼,已达炉火纯青的化境,对浸淫一生的碑帖入古而出新、取神而遗貌,谓之“曾体”并不为过,浩浩然成岭南碑学一代宗师。同时,曾景充毕生致力于书法教育事业,桃李满园,屡获殊荣,是出色的教育家。

摩崖隶书五代·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130cmx50cm

1990年

白色生宣

释文: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龙飞蛇舞时代精神

美在斯——岭南书法艺术大家曾景充

文/曾小雅

曾景充认为,书法是一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因此,他能因应时世而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书法作品。1986年,他用浓淡墨创作的书 法“腾飞”二字,造型有如原子弹爆发,凌空而起,又像展翅雄鹰,排云直上。这幅作品参加广州市举办的各界人士大型书画展览引人瞩目, 反应强烈。《广州日报》新闻报道将其作为重点作品刊登,报道称作品直抒中国人民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和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此外,大型 “虎”字(虎年)、“马”字(马年)、“广州好”等分别被当年的不同报纸刊载。

1988年是龙年,曾景充又创作了一批以龙字为主题的书法作品,用书法形式来表现龙的精神和气势。春节的客厅布置上,挂在厅堂正中的四尺大酸枝镜框换上气势磅礴的繁体“龙”字。

曾景充解释说:“这个'龙’字取意原子弹爆炸和火箭发射的气势,表现了巨龙腾空而起的宏伟丰姿。”脸上满载欣喜的曾景充又说:“这种能挥写巨型大字的豪情气魄和本领,是'文革’在工厂里写大型标语中磨炼出来的。”

曾景充挥毫“花开花城

春节,学生李志东来家拜访,从“龙”字得到灵感,写了一篇《龙的精神》的文章,配上“龙”字照片发表在当时的《广州日报》上。他写道:“工余之暇,拜访孜艺楼,入门但见赫然飞龙在目,神采飞扬,主人曾景充先生介绍:'龙年挥笔,以报祝愿吉祥之意。’此龙字墨酣笔畅,一气呵成,大有矫若游龙、游天戏海之势。开笔浑厚雄健,如龙首昂扬,显示飞龙无穷的活力,继而挥运转折,写出龙身飞舞纵横之势;难能者是最后之神笔,下而复上,再显龙鳞、龙尾舒卷之状,既恣肆,又沉着,与起笔呼应,有千钧之分量,确是难能之笔。全字笔法虚实相生,沉雄潇洒,墨法则干湿浓淡变化,极尽神韵。题款以淡墨书写,有机映衬。观其笔墨,可知深得宋朝黄山谷的矫健,又见清末大家沈曾植的雄浑生辣。主人善画,笔下自有书画交辉之意。”

1974年春节,广东书法家在广州文化公园应众迎春挥毫,图片中书写者为吴子复先生,左二为曾景充老师

这一年6月12日,广州市举办综合性的龙舟节活动,近五十万市民参加,有几百万人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龙舟节的盛况。活动充分显示广州市改革开放十年繁荣昌盛,安定团结,娱乐升平的局面。开幕式在广州文化公园内举行,时任广州市副市长赖竹岩、市委副书记张汉青分别讲完话后,文质彬彬的曾景充穿着一身功夫式的民族服装格外传统庄重,双手提着一支巨型毛笔在狮子队和三条熠熠生辉的彩龙伴随下走上舞台。

曾景充与吴灏、邓圻同、许礼平在香港中文大学合影

曾景充面向群众挥挥手,然后便扎稳四平马步,屏住呼吸把毛笔饱蘸墨汁,一块12平方米布裱宣纸平铺在地上,但见他奋臂运笔,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一幅以龙字造型为主的龙舟竞渡画意书法作品。未待墨汁风干,一头雄狮便携着巨龙画卷呼呼跃上广场中央的一根高杆上,展示在欢乐的人海之中。这个“龙”字成为这次盛会的首要标题符号。

曾景充书《百年荔湾长联》

一表斯文的曾景充,写起大字来却有如此大的气魄。他把书法从书斋搬向舞台,新颖而独具现代感,是突破性的书艺表演。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了曾景充的巨“龙”书法艺术,其中《羊城晚报》记者李汇写道:“今年春节,曾景充在一幅四尺整宣纸上写了一个繁体大'龙’字,这龙字一气呵成,首尾呼应,笔酣墨饱,神完气足,厚重处见雄浑,洒脱处见飞舞,且能虚实相生,在高度熟练的传统书法技巧和形式中渗入现代意识,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在88龙舟节开幕式上,曾景充又在3 米×4米的布裱宣纸上,即席书写了一个横势的繁体'龙’字,其规模之大,堪称古今之'最’。这个龙字是作者反复构思的心血结晶,他立足于书法本体,运用了碑学的劲健和浑厚,写出了'龙’字的矫健和庞大;又运用了帖学的流转技巧,自然地表现了龙鳞的质感。更叫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还使用稀墨淡彩大写意手法,在龙字上写上了竞渡健儿和水面上的惊涛骇浪,书画结合,体现了'龙舟竞渡’的拼搏姿态和改革开放后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历来书法作品多为案头书写,装裱后成为艺术挂幅,然而巨型龙字的书写实践证明,书法将有可能从书斋走向舞台,走向大场面,而成为一种表演艺术。这种表演能让观众目睹书写的全过程,明显地看到笔墨技法的运用,其'立竿见影’的书法作品,又是一种永驻艺术,可成为盛会盛事的永存纪念品。可以说,曾景充的创作实践,是为书法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走向。”

曾景充1984年孜艺楼设帐授徒


“孜艺楼”学书漫忆

文/李志东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本师曾景充先生驾鹤西游已七年。由曾师长女曾小雅主笔的《美在斯——岭南书法艺术大家曾景充传》即将于近日举办首发式,出版发行。不禁忆起与曾师相识和拜入“孜艺楼”的经历。

广东书法界同仁,似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见面均互称老师。我也称过许多人为师,但真正拜入门下学习书法的仅恩师曾景充先生。1981年2月我参加工作。暮春时节,得知广州巿政协开办书法学习班,我即报名参加,任课老师为曾景充。已忘记第一节课上了什么内容,但记得我带了自己写的行书,下课时请曾师指教。曾师看后与我说,你愿不愿意每星期用一晚单独跟我学?我点点头。曾师说:“那你明天7点到流花交易会售票亭等我一起去。”到了第二天晚上,下了倾盆大雨。我骑自行车预先到了指定地点。不久,见曾师骑车到来,身上已经有些淋湿。我跟着他,一起到了广州水泥厂宿舍,已有几个人在。课间,曾师随手拿一白报纸用《张猛龙》体写了“李志东写魏碑”六个字。

1992年,曾景充与李志东夫妇

过了不久,曾师分到惠福东房子,正式命名为“孜艺楼”,用赖少其先生手书刻匾悬挂,每星期六晚开门授课。曾师是名副其实的书法教育家,授课语言生动,比喻形象,有教无类,耐心细致,诲人不倦,亲炙其中,如沐春风。

在李志东临魏碑《张猛龙碑》作业上的示范及批字(3张)

创作年代:80年代初

最近,曾师女婿魏锦光兄嘱找一些当年学习时的资料。翻了一下,在一画册中夹着一叠当年临帖,给曾师面批的作业。如没有曾师的铅笔、毛笔批改字迹,几不认为是自己的临作。到曾师“孜艺楼”入室学书的十来位师兄弟中,我是比较调皮的一个。颇为自负,对着帖,经常是按自己的意思临,对所临对象按自己意思有所改造。每次带作业,都给曾师呵斥,批评我太主观,但我依旧我行我素。现在回望这些临魏碑《张猛龙》字迹,实际上并没有越雷池半步,所谓主观,实际上理解不到位,临不到位借口罢了,曾师在批注中一一指出。

魏碑,临《张猛龙碑》3开(3张)

创作时间:70年代

曾师以魏碑入行草的书法,极具个人面目,一望而知为其书写,誉之“曾体”实不为过。许多知名企业,请曾师书写招牌,如“黄振龙凉茶”、“皇上皇”等,在广州地区深入民心,影响极大。

行草花露

33cmx238cm

1981年材质:白色生宣

释文:花露带香濡墨汁,一挥春意浩无涯。

写成书法作品,曾师多渗入章草意趣,如发表在1990年《岭南书艺》第3期的自作联:"学养弥深功独苦,挥毫朗豁艺斯成",方笔侧锋,用笔多变,上接北魏苍茫浩翰之韵,参以章草波碟浑厚,中融东坡偃笔肥厚之姿,近得沈寐叟翻覆盤旋,如游龙舞凤之笔,奇趣横生。

行草毛泽东《沁园春·雪》

138cmx68cm

2007年

白色生宣

释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从其书作,可见曾师于六朝《金刚经》、《铁山摩崖》,用功尤勤,更上溯汉之《张迁》、《开通褒斜道石刻》乃至《好大王碑》,并贯以行草之气机,融汇并蓄,推古为新,着意在布白聚散上下功夫,一片朴茂清奇,既有出之传统,又有时代精神。至于北朝魏碑,举凡《二爨》、《张猛龙碑》、《石门铭》、《郑道昭摩崖系列》、《张玄墓志》及大量的墓志碑石,曾师皆精临揭奥,再以灵动的笔触,把碑写活,独具金石之美。并吸收了日本“少字派”、“墨象派”的可取因素,创作的巨幅作品,融入构成意识,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时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行草诸葛亮《诫子书》

45cmx150cm

2007年

白色生宣

释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曾师不喜欢王羲之、赵孟頫一类靓仔字,认为线条嫰滑,形象比喻为"踩雪笳"。书法审美情趣喜魏碑、金文、摩崖、章草及苍劲古朴,浑厚老辣,金石味浓郁如沈曾植、康有为一路书法。另外,曾师也不喜欢方方正正,四面撑满的字,主张字要跌宕多姿,有收有放,象跳舞般有姿态,外框结构要三角形,倒三角形,菱形等等,从曾师的批改字句中可看出其美学思想。曾师极喜康有为老师沈曾植书法,曾说,看过沈的书法,其他书法就没味道了,其临沈曾植几可乱真,容庚先生誉为“翻生沈寐叟(沈曾植号寐叟)”。饶宗颐先生也高度推崇曾师,90年代,委托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常宗豪教授,邀请曾师到香港中文大学讲学,轰动一时。

魏碑五言联

138cmx33cmx2

1985年

白色生宣

释文:尔融山石趣,我结翰墨缘。

1994年,先生赴日本讲学,组织我省书法参加日本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十回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展”,与日本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协会长鸟居静秀先生书法交流。翻阅当年所出图录,有中国广东、韩国及日本书家作品参加展览,广东参展书家有:曾景充、陈景舒、莫仲予、黄子厚、关晓峰、吴灏、陈永正、魏锦光、我以魏碑五言联忝列其中。

行草高凤翰诗

138cmx68cm

1990年

白色生宣

释文:挟来海气神山雨,斸破岚光宝洞云。胸荡烟霞起五岳,阵盘龙虎拥千军。

回国后,曾师谈日本书法特点时说到,一是日本书坛虽以汉字书法为主流,但70岁以下的书写者多不会读,理解也成问题。少数字、墨象派兴起与不识读长篇汉字诗文有一定关系。另外,由于汉字退出实用,把书法视为视觉艺术,强调视觉冲击力,在汉字结构,字义,墨法上发掘,极尽能事。二是日本社会分工明确,搞书法理论的,不写书法,同样,搞书法创作的,也不进行理论研究,泾渭分明。三是日本书坛门户林立,师徒等级森严,从一个老师而终,不得转益多师。

行草高凤翰诗

138cmx68cm

1990年

白色生宣

释文:挟来海气神山雨,斸破岚光宝洞云。胸荡烟霞起五岳,阵盘龙虎拥千军。

后来曾师喜将纸铺在地上,脚踏其上书写等身大字,与在日本的经历不无关系。第一次应是在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香港无线电视来广州举办的“羊城贺岁万家欢”天河体育馆录制现场。此次现场挥毫,用的是白布,我们几个弟子上场四面撑开,曾师站立其上,像武林高手般挥写,惜具体内容已忘却。后来,曾师为广州申亚纪录片,书写巨幅“花开花城”四字。2003年应邀为人民大会堂书写丈二巨幅作品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经媒体广泛宣传,在广州地区以至家喻户晓。

曾景充在观摩会上挥毫

“驰骛古今际,高步天地间”。而今,“孜艺楼”门下人才辈出,目前活跃于广东书坛的本地中青年书家,很少没沾其德泽,有的已成为名家。如现任广东女书法家协会主席蔡瑞云,省书协主席团成员沈永泰、理事叶耀才、徐自生、李志东,还有魏锦光、刘广超、陈广志、尹永杰、黄少娥等。“孜艺楼”门人定秉曾师之志,将孜艺精神传承发扬,于书艺之路求索奋进不已!(写于2016-05-04 ,发表于2016年8月31日《书法报·兰亭》总34期。)


曾景充艺术年表

李志东整理

1932年 1岁

出生于广州西关珠玑路和息里13号,祖籍广东高要

1938年 7岁

9月,入读广州市第十八小学。

1941年 10岁

5月,在读小学四年级,获广州市辖(公立和私立)小学生学艺比赛书法科冠军。

1945年 14岁

7月,小学毕业。

9月,入读广州市第一中学。

1950年 19岁

4月,被选为广州市第一中学学生代表,参加广州市首届学生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受到时任副市长朱光同志的接见。

10月12日,参加北上学习观光团徒步4600多公里向北京进发。

1951年 20

2月1日,在广州市第一中学毕业,同年考取广州美术学院,但因家庭环境不允许便放弃了

3月,入广州西村水泥厂工作。

1953年 22岁

被领导安排到厂职工业余学校当语文老师,又被工会吸收到宣传部门业余搞宣传栏的墙报工作

曾景充(左一)在创作大型宣传画

1955年 24岁

4月25日,《南方日报》刊登他的1幅漫画《在责任面前》。

被划为“托派分子嫌疑人”,停职检查。

1956年 25岁

水彩画《工厂在扩建中》获全国首届工人美术展览二等奖。

木炭水彩画《煤场》参加全国青年美术展览获二等奖。

3月,由著名雕塑家潘鹤引荐,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第一批会员。

1957年 26岁

“反右”运动之后,下放到广州郊区小洲村劳动,同贫下中农“三同”,这时受到组织的任命创作了大量的宣传壁画。

3月,作为广州足球工人队队员参加与苏联的火车头队在越秀山体育场进行的友谊赛和技术战略报告座谈会。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都是工厂的足球和乒乓球教队员

一群“公仔佬”

1958年 27岁

12月,与郭宝碧女士结为夫妻

1959年 28岁

水彩画《佚名》被广州市总工会选为文化交流互赠礼物送给澳大利亚友好团。

其他还有多幅作品发表在《广州日报》。

1960年 29岁

被工厂选送到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专修中文系三年。

1961年 30岁

创作水彩画《沸腾的工厂》,发表在《羊城晚报》上。

入广州文史夜学院国画系学习。

1965年 34岁

开始钻研各类碑帖,自制书法字典

1968年 37岁

冬季,被定性为“牛鬼蛇神”’,关在“牛棚”,染上肺病。

1970年 39岁

重点编辑《隶锦》、《魏撷》、《草珍》三大系列的字例词典。1975年完成。

1973年 42岁

2月21日,冒雨拜访林君选先生,得到林先生指点。

3月,拜访方人定先生。

拟颜真卿行书李白句

80cmx68cm

1985年

白色生宣

释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974年 43岁

1月30日,应邀出席广州市文化公园举行的春节书法春联挥毫表演。

1975年 44岁

年初,离开广州水泥厂,到黄埔港指挥部报到。

5月,因公事飞往重庆,工作之余三访重庆博物馆馆长邓少琴先生,并大量勾摹了公孙长子的作品。

11月,完成《寐叟探奥》一书的编撰。

1976年 45岁

10月,建港工程告一段落,被批准离开建港指挥部,分配到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宣传科工作,在地处繁华闹市北京路的青年文化宫开辟了一个书法橱窗,取名“挥毫”。

参加广州市总工会组织的市工人文化宫乒乓球比赛,获得第二名。

1978年 47岁

5月8日,与书友们乘火车赴杭州、嘉兴、上海南等地游学,参观各种艺术展览,并拜访了早年恩师李天马先生还有数位上海名家。

9月,完成《行草结构与章法(初稿)》一书的编撰

1980年 49岁

9月28日上午,主持组织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成立广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与秦咢生、李曲斋一起担任顾问。

由市政协、市文史馆、市参事室等单位合办,由曾景充主讲的广州书法研究班成立。

曾景充(右三)与吴子复、秦咢生等老前辈一起到肇庆创作后留影

1981年 50岁

年初,移居广州市惠福东路395号四楼,在此继续设帐受徒。

作品入选文化部组织的中国现代书法展,在日本、西德、芬兰等地展出。

作为中年书家代表,在广州文化公园举行的中日书法共同展览上即席挥毫,日本书家赞叹不已。

1982年 51岁

在海珠区开办书法研究班,连续办了4个学期(到1984年春)。同年秋季,又在员村工人文化宫开办书法学习班

1983年 52岁

年初,得到刘海粟的指点,并为题字“美在斯”以表赞赏。

调入广州市政协任职,创办第一届市政协主办的书法研究班。

创办广州书画学院。

8月,书法作品得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鉴定组组长苏庚春推荐,在中国现代书法展展出

1984年 53岁

6月,参加了广东书协组织的为期二十多天的访碑之旅,北上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

9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会员。

曾景充与商承祚(左)合影

1985年 54岁

年初,正式调入广州市美术工艺职中(前身广州市第110中学)任书法教师,直至1993年退休。

6月中旬,与夫人一起赴桂林、庐山、黄山等地写生,途经杭州时,会晤了时任浙江美院书法系教授陈振濂先生。

1986年 55岁

2月—7月,在岭海老人大学担任书法导师,任书法系主任。

5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专著《行书要法》,印数6万册,很快销售一空。

6月,再推出修订加厚版《行书要法》第三次再版18万册。

8月1日—9日,“曾景充书法及所藏书画展览”在广州市文化公园隆重举行。展出作品106幅及其所藏明清名家书画真迹近百幅。

9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别吸收为馆员。

9月,应邀赴香港作书艺交流和挥毫表演。

9月,文章《北碑南帖,熔冶一炉》在《岭南书艺》杂志发表。

书法作品《腾飞》参加广州市举办的各界人士大型书画展览,被《广州日报》作为重点作品刊登。

1987年 56岁

2月,应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常宗豪教授邀请,前往该校作书艺讲学。被誉为“翻生沈寐叟”。讲学期间还拜访了国学大师饶宗颐。

4月—1991年8月,创办广州师范学院书法培训中心。

5月下旬,开始为《广州日报》“书画艺术”栏目撰写《书坛拾萃》,把从古到今各种书体、流派、书家的代表作,用连载的方式撰文评点。被评为1988年度《广州日报》的最佳栏目一等奖

5月,编写并出版了《曾景充钢笔书》。

7月,在广州市文化公园举行“孜艺楼师生书法展”,为广州市书法界首次师生联展。

10月,和学生们一起,历时半个多月在陕西河南一带游学,并受各处博物馆邀请,题字作永久收藏。

12月,广州市文联授予1982—1986年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首届红棉书法奖。

曾景充在深圳蛇口《女娲赋》作品前留影

1988年 57岁

5月,书法作品获全国青少年第二届神龙大奖之“园丁”金奖。

6月12日,为广州市举办的综合性龙舟节活动现场创作巨幅书法作品

9月,著作《魏体千字文》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从事教学25年证书。

1989年 58岁

春节,分别为香港亚视和无线电台创作榜书《蛇》。

2月7日,应邀为穗港两地举行的首次合作春节联欢晚会“羊城贺岁万家欢”现场创作16平方米的“蛇”字书法作品。

10月,与学生魏锦光合作的《五体临池指要》,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0年 59岁

9月,李志东所撰《北碑南帖  探索不息—曾景充的书法艺术》专题评价及4件代表作在《岭南书艺》一九九0年第三期(总二十期)发表。

12月,《曾景充书法选》(第一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入作品九十余幅。

1991年 60岁

9月1日,赴日本参观、访问,

9月中旬,应日本东京帝京大学的东京书道学院院长湖山先生邀请到该校作书法交流讲学。

10月21日,应新日本书道院邀请,参加第七届国际艺术文化交流书画联展,翌日赴仙台松岛观光。

11月,著作《魏张猛龙书法入门》,由香港明天出版社出版。

11月18日,在日本东京池袋太阳城大厦二楼新画廊举办“曾景充在日书道展览”。

1992年 61岁

3月,再次获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6月,举办“访日归来书法展”。

12月,广东省鲁迅文艺奖评选委员会授予曾景充第四届鲁迅文艺奖书法奖。1993年 62岁

书法作品获邀参加广州市举行的第一届“广州艺术博览会”。

1993年 62岁

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成立,曾景充任教授,一直担任高研班的主讲。

1994年 63岁

5月,撰写的《蒙学精选—钢笔书法》一书,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篆刻作品展览”

10月,应邀提供作品参加“日本第十回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展”。

1995年 64岁

论文《日本少字数书法评价》在《书法研究》杂志第三期发表

带领学生再次探访山东泰山碑林,并为碑林题字。

1996年 65岁

11月,应邀与夫人同行到美国三藩市访问。

12月14日,举行“曾景充书法艺术欣赏会”。

1997年 66岁

1月5日,在美洲亚洲艺术协会举办“曾景充书法艺术研讨观赏会”。

1月6日,参观旧金山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展览:中华瑰宝—“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展览。

1998年 67岁

年初,出版第二本书法集—《曾景充书法集》(第二集)。

4月,被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委任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11月28日,在广州书画学院院长及学院同仁主持下,召开了“曾景充老师书法教学研讨会”。

1999年 68岁

2月,由吴南生题签的 “曾景充师生作品展”在广州举行。

春季,随广州书法交流团赴湖南省永州,应邀为《永州日报》题写报名

2000年11月,守望与前瞻——当代是中书法十二人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左起曾景充、张旭光、朱培尔、李志东。

2000年 69岁

荣获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全国优秀教师奖”。

2001年 70岁

《曾景充书法选集》(第三集)由广州出版社出版。

秋,出版《千字文—曾景充行书册》。

2002年 71岁 

9月“曾景充、李伟铭、蒋悦、王璜生、卢小根、李志东书画联展”在东莞可园举办,精选8件代表作参展。

2003年 72岁

2月,上海《书法》杂志二月号(总一六一期)专版介绍,发表代表作品3幅。

3月,应中央文史馆的邀请,赴京参加六省市文史馆书画家精英联谊会,会上即席挥毫,创作约4米×2米的巨幅书法作品《沁园春·雪》。

10月初,北京市人民大会堂来电向曾景充发出创作邀请

10月28日,广州市文史馆筹办“曾景充应邀为首都人民大会堂创作书法作品观摩会” 展示曾景充即将寄出的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作品,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成为广东书法界的一大盛事。

2004年 73岁

2月2日,收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发出的“首都人民大会堂收藏证明书”。

7月5日,应邀为广州市政府创作“花开花城”特大书法,作为申办“亚运”主题。

11月30日,广东电视台专题报道“著名书法家曾景充先生”。

2005年 74岁

5月,应大连房地产公司邀请与夫人赴大连作书法交流、办书法展览。

8月,带领书画学院研修班的同学们出游陕西。

秋季,与二女儿小敏、魏锦光、魏翰扬一家人去内蒙古写生。

2006年 75岁

5月,随广州市文史馆到俄罗斯参观旅游,作散文《巡天观日话奇观》。

7月23日,成立“孜艺书社”并出任社长。

8月,举行孜艺书社首展。

12月,肺病复发,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身体每况愈下。

2007年 76岁

年初,应邀为陈家祠广场牌坊题额及书写两侧《百年荔湾长联》。

6月,由广州书画专修学院策划,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曾景充作品集》(第四集)出版。

8月,响应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号召,完成了《沁园春雪》、岳飞《满江红》和千字文等具有今楷示范意义的作品。

应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邀请,带病赴佛山、南海、中山等地为国展冲刺班授课。

2008年 77岁

病情恶化,先后多次入院治疗,仍未停下创作,奋力完成多件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作品。

6月18日,丘仕坤和魏锦光合作的《盛世书法繁荣 今楷应运而生》一文在《书法导报》发表,重点介绍了曾景充在今楷探索与创作方面的成就。

11月26日,《书法导报》以两大版的篇幅介绍了曾景充的书法,其中刊登曾景充所写的《名人真言实事——曾景充在书坛的部分回忆》,对自己从事书法艺术几十年自我总结。

2009年 78岁

1月,在病床完成最后一校的作品集《广州书法名家系列——曾景充作品集》(第五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1月14日,在广东省中医院病逝。

身后纪事

夫人郭宝碧女士带领家人整理遗物,将部分珍贵藏品捐献给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第一批),部分代表作捐献给荔湾区档案馆。

2011年,学生、二女婿魏锦光在广州越秀区华侨新村建成了“曾景充艺术馆”。

2019年3月23日,翰墨缘——“纪念曾景充先生”孜艺楼师生书法展在中山图书馆举行。(根据曾小雅著《美在斯—岭南书法艺术大家曾景充传》编写。以上内容摘编自第75期《广州美术研究》)

近期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最新!中国美术家协会2021年6项大展征稿通知
维米尔,看不够
戈雅:从来不用画笔讨好任何人
陆俨少课徒画稿精赏(高清)!
冉茂芹:生命的歌者,自然的诗人(100幅作品)
伦勃朗:“绘画最重要的是什么?”“灵魂。”
戴顺智:不吹牛的 “追牛教授”
李可染:画画没太多大道理,就是大量的练习,要顿悟!
曹宝麟:学习书法,我有10条建议!第一条就直指要害!
田黎明:朦胧斑驳的天光云影,寄托我对山水田园诗意生活的向往
39岁北漂,47岁写楷体,53岁开始作画,不着急的人生过得多高级?
艺术家检索(点击直接阅读)徐章·林蓝·张志祥·方楚雄·张闯·司徒绵·李劲堃·郭子良·许钦松·杜滋龄·潘喜良·邱健彬·文祯非·黄唯理·丁松坚·梁如洁·方晓龙·李金明·黎明·袁武·戴士和·马新林·莫肇生·陈永忠·唐晓·关山月·方声涛·吴冠中·吴昌硕·任伯年·张蓉·石涛·赵孟頫·杜松儒·江汉城·董源·弘一法师·史文集·米芾·倪瓒·金城·刘济荣·宋玉明·马顺先·马远·徐渭·仇英·靳尚谊·宋徽宗·顾恺之·胡江·门采尔·姜今·周彦生·黄庭坚·罗宗海·唐伯虎·冯少协·齐白石·毕加索·黄宾虹·于右任·黎雄才·王憨山·林风眠·赖少其·贾又福·冷军·陈丹青·潘天寿·蔡楚夫·王义明·田克盛·何家英·黎楚池·邢少臣·罗尔纯·高剑父·赵少昂·卢禹舜·孙洪敏·维米尔·于非闇·戈雅·陆俨少·张修竹·周波·伦勃朗·冉茂芹·周思聪·迪本科恩·宋雨桂·田黎明·萨金特·戴顺智·吴勇·崔振宽·崔小冬·金农·陈训勇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