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镇江名医师,抢救淞沪会战伤员数千人,也是镇江四院创始人之一!弘仁医院戴秾季先生!
最近整理收藏的民国及建国初的信函,翻查出一些关于“江苏省苏南干部疗养院”的信函,因为有这家疗养院院长“戴秾季”的签名,以及来往请示函件。了解了建国初的一些军管医院制度。
戴秾季,即民国时期镇江弘仁医院院长戴棣龄,江苏镇江人,也是一代名医师。
恰逢今天是8·19中国首个“医师节”,特别写这篇文章,纪念一下。
01
戴棣龄,字秾季,镇江人。年幼时,曾在九江同文书院、金陵汇文书院等校读书、学习外语,18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
1904年(光绪三十年),20岁的戴秾季考入日本长崎医学专门学校。1910年回国,清廷任命他为医科举人,任南京军医学堂教员。
辛亥革命爆发这一年,1912年任南京陆军医院主任,同年调任天津军医学校教务主任;1922年天津军医学校迁至北京,改为北京军医学校,戴秾季接替全绍清(1884-1951)任校长,其间曾再度赴日本大阪军医学校深造。
1923年(民国12年)日本东京大地震后,同汤尔和、孙柳溪、侯毓汶,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医疗队到日本帮助救灾。1925年辞去军医校长职务,任保定河北大学医科教授。
1927(民国16年)应弘仁医院董事会的聘请,回到镇江,接替刘庆绶担任私立弘仁医院院长。
弘仁医院,是1925年由热心地方公益的吴言欣、袁佐良两位先生发起、筹建的。南通张謇对弘仁医院的筹建,多方鼓励和支持。建成后,院门上的《私立镇江弘仁医院》横额,就是张謇所书赠。
镇江弘仁医院的第一届董事长是徐静仁先生,第二届董事长是严惠宇先生。弘仁医院为贫民专设减免名额,门诊每天50个减免号,住院80张病床中设10张减免病床。
弘仁医院又在院中开办护士学校,前后共办3期,培训护士约百人。冷遹在黄墟举办农村试验区,弘仁医院又协助培训农村护理人员,多次选派本院医生到南京、上海等地进修深造,使医院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最初弘仁医院设立在宝盖山附近。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医队赴日参与救援前合影,其中可能有戴先生。
02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大量伤病员从前线撤至镇江,戴秾季院长以弘仁医院为战时伤兵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全力以赴抢救伤员,最高峰时收纳伤员400名。
并进一步联系有关单位组织救护队,支持七里甸后方医院和火车站急救站。
直到12月7日医院被炸,戴秾季才离开镇江。
避居上海期间,戴秾季得到严惠宇先生帮助,临时开设弘仁诊所,维持少数人的生计。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镇江,恢复弘仁医院。科室设置,有内、外、小儿、妇产和爱克斯光、检验等科室。
新中国成立,弘仁医院由国家接管,改建为苏南干部疗养院。
苏南干部疗养院后即合并于江苏省第四康复医院,后为镇江精神病防治院。
戴秾季当选为镇江市人民代表,历任镇江专员公署卫生科长,苏南卫生建设协会主任委员。1953年任苏州医士学校校长;1956年调任镇江医士学校校长。1961年辞世。著有《生理学大意》。
戴秾季的第四个儿子戴荣钜(又一说名为戴荣钊),戴荣钜在报考空军之前就是西南联大地质系的一名学生,顺利通过了美国的空军训练。后牺牲于1944年的长沙空战中。
03
戴秾季医师为人正直,办事严谨,深谋远虑,见解过人。
他主持弘仁医院以后,着意改革,建树颇多。因为这家医院对各项开支,都是从严从紧,力求节约,尤其是对人力的使用,更是精打细算,既要求有一专之长,又要求能博学多才,在业务上不拘于一格。
戴秾季关心平民疾苦,专设减免医药费的名额。
旧中国的广大平民,苦难深重,经常遭受疾病折磨。公立医疗视构,数量少,质量差,衙门作风严重,平民有病不敢问津。社会上私医又以医术骗人者多,有一定医疗技术,讲究道德者则少,而收费之高,往往非平民所能担负。
戴秾季医师于应聘伊始,即提出对贫病减免的主张,并为董事会所采纳。就职以后,首先决定医院每天门诊设五十个减免号,只收挂号费,不收药费。
在八十张病床中,专设十张减免病床,受减免优待的住院病员,只缴药品材料费,免缴住院费。
戴秾季经常告诫医务人员重视品德的修养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务求做到诊断准确,治疗及时。他处处都能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别人。
所以当时弘仁医院的医师、护士,能以热情负责的态度对待病人,精心细致诊断,实事求是治疗的医疗作风,被病人所赞许。
戴秾季重视医护人员培养进修,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因戴先生多年来从事医学教育,深知医学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临床医师必须养成读书求知的习惯,从理论上温故知新,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弘仁医院聘的各科医师,绝大多数是国内知名医学院校毕业生,有一定临床经验,为了帮助在职医护人员系统的提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特别利用他自己与医务界的多年关系,与附近有规模的医疗机构联系好,分期分批选派医师、护士随专家进修实习,时间或三个月,或半年。这在当时全国的私立医院中,可谓创举。
由于采取措施帮助在职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所以弘仁医院的医疗质量,是比较高的。
戴秾季兼办医学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
旧中国医护人员非常缺乏,非常突出。大中城市,还有一些有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的医师,在公、私医院工作,或个人开业,偏僻小县和广大农村,真正称得上医师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微乎其微了。
平民患病,都靠中医中药力量,但是有一些疾病和外伤急救的处理,由于中医、药的局限,需要借助于西医、西药,因此有不少自称是“西医",实际是江湖术士、假医骗财者流。甚至会静脉注射者,也能“日进斗金"。旧社会城市农村,“性病”患病者很多,痛苦的折磨,不得不求治于医生,凡能使用“六〇六"、“九一四",不管病理药理,标“一针见效"。差错事故,时有所闻,贻误病人,茶毒社会,实非浅鲜。
戴秾季曾与医院各科负责医师多次商量,根据当时国民党政府有关规定,以弘仁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兼办一所小规模的护士学校。毕业后,参加中华护士学会公考,公考及格,由学会发给护士证书。
从1928年以后,大约举办过两、三班。培训的人才,虽然不多,但在旧中国的医药事业发展中,起过一些作用。
戴秾季医师关心农民疾苦,为农村培训医务人才,他曾经主动建议,把改进农村卫生工作,列为实验内容。
于是,弘仁医院护校举办农村护士班,专为农村培训医药卫生人员。
招收的学员,绝大多数是农村中有一定文化程度,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经过三年的学习,预防医学和治疗医学都有较好的基础。
毕业以后,不少人都是在实验区范围内工作,有计划有领导的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改善环境卫生,实施预防接种,治疗常见疾病,待遇虽然很低,但都能安心于农村工作,确实解决不少实际问题。
像这样摸索为解决农民疾病痛苦的设想和措施,在当时的旧中国是罕见的。
古人说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医生
大抵是360行中最为沉甸甸的职业之一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故所谓医者,无论古今中外
唯大医精诚,大慈恻隐,方能悬壶济世,普救含灵,
亦唯有不忘初心,回首方得始终。
愿镇江医护人员能记得多年前的戴医师:
医者仁心,铭记梦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