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赏析/《我就是那朵花》[阿根廷]斯托尔尼
斯托尔尼简介
斯托尔尼,阿根廷女诗人、剧作家。生于瑞士,1911年随家人移居阿根廷,1920年入阿根廷籍。曾任教师和新闻记者。早期诗作《甜蜜的创伤》《无可挽回》《消沉》《赭石》等,带有浪漫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期诗作《七口井的世界》《假面具和三叶草》等,转向象征主义。剧作有《世界的主人》《两出烟火喜剧》等。还有散文集《爱情的诗篇》。
你的生命是一条大河,滔滔地奔流;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不为人所见。
我就是那朵隐藏在灯心草菖蒲草里的花,
你的滋养是怜悯,然而也许你从未看我一眼。
你涨水时拖走了我,我在你的怀里死去;
你干涸时我就逐渐逐渐地枯萎在泥潭里。
但是我将会重新美好地生长,
当你滔滔地奔流的美好日子又再来临。
我就是那朵迷失的花,生长在你的岸边,
我是那么谦卑沉静,在所有的春天。
(王央乐 译)
【赏析】
女人深爱男人的那种心理情感状态,有时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把自己的心态放得很低,那种卑微的感觉令人进入一种特别的境界。然而,爱人的滋养也是怜悯,即使爱人从未看过自己一眼,但自己心里却是高兴的,怎么看都是欢喜的,即使对方是个一无是处的人。爱情的魔力所带来的心里的喜欢,能使人从卑微的状态中充分体验幸福的震颤。
斯托尔尼在本诗中就描写了这种作卑微姿态的爱慕。自己所爱的人的“生命是一条大河,滔滔地奔流”,自己是一朵“隐藏在灯心草菖蒲草里的花”,就因为有了爱,“我”愿意“在你的岸边”,“美好地生长,不为人所见”。爱情带来的“迷失”让“我”愿意“在你的岸边”“谦卑沉静”。在爱情面前人人都是傻子,除非你不够爱。诗中的这朵“迷失的花”也愿意与“大河”爱人同生共死:“你涨水时拖走了我,我在你的怀里死去;/你干涸时我就逐渐逐渐地枯萎在泥潭里。/但是我将会重新美好地生长,/当你滔滔地奔流的美好日子又再来临。”
此诗用三个不均匀的段落和连续的短句恰切地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激情四溢,感人至深。诗人在诗中勇敢地表达了她追求美好爱情的心声,但是诗人美好的理想在现实中却总是不能如愿。她曾这样解释自己不幸的原因:“我的价值高于周围男人的平均值;而就身体而言,作为女人,我却是男人的奴隶,男人的模子,男人的黏土。我不能随意地爱男人: 我过于骄傲,我不能屈服。我又缺乏使男人屈服的身体条件。在我身上,悲剧的痛苦比歌唱的愿望更强烈……”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首诗当作是诗人的爱情声明: 坚贞不移、义无反顾。正如诗人裴多菲一首著名的诗所说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诗人就是这样,她不会以牺牲自由为代价而爱一个男人,但是一旦爱上便是同生共死,无怨无悔。正是这种执著坚贞的爱情观,使诗人不惧一切艰难险阻也要和爱人在一起。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崇高的爱的坚韧追求、对自由的向往,使得诗人连同她的诗深深地打动了人们,刻在了一代又一代渴望自由与理想的人们心中。
我们在诗中可以感受到斯托尔尼那洗练而有分寸的语言、热情而又沉稳的气质,以及她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她用诗歌的方式打磨着灵感,筛选出一串串耀眼的珍珠,成为她的思维习惯与文学习惯,当她不断走向成熟时,她的诗歌也不断地焕发出光彩。
斯托尔尼能很熟练、准确地用诗歌向心上人倾吐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欢乐,以达到一种心与心的交流与共鸣。为了表达其深挚的爱恋,她运用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直抒胸臆,纯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忸怩拘束之态,就像山间里的小溪那样自由自在地流淌,显得那么纯净,那么清澈,并不惹人注意但却有着最精粹的美。
(党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