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让人懵逼,又佩服的书!
我很喜欢它的装帧,小小的口袋本,可以随时翻开。趁这个机会,打算重读一下海明威。
今天,先从《乞力马扎罗的雪》开始吧。
01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一本短篇小说选。不过很奇妙,它不是固定的。只要任何一家出版社想要出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就会用这个名字。如果你愿意,可以找到二十本,甚至更多不同版本的《乞力马扎罗的雪》。
在所有的选本里,首先要选的,当然是同名的这一篇《乞力马扎罗的雪》(要不然怎么叫这个书名)。另外,就是同样以非洲为背景的《弗朗西斯·麦康伯的短暂幸福生活》。这两篇小说篇幅相对要长一些,并且写得很成熟。其他的篇目,比如《印第安人营地》《杀手》《白象似的群山》,也都让人印象深刻。
哈罗德·布鲁姆说,海明威本质上是一位诗人。他那独树一帜的风格,更适合短篇小说。这话没错,他的“冰山理论”,他的那些不讲出来的话,在短篇小说里会形成一种张力,在长篇里,就很容易弥散了。
在这本集子里,有好几篇可以称为海明威最好的小说。我记得毕飞宇在《小说课》里非常生动的讲解了《杀手》的叙事技巧,那篇小说酷极了,很有点科恩兄弟电影的意思,当然这样讲,是讲反了。总之,《杀手》有一种酷劲。人物说着废话,做着狠事。这种模式,启发了不少人。
在这几篇小说里,《白象似的群山》最短,也最能代表海明威的风格。这是一个很多人看了之后一头雾水的小说,因为就像海明威自己说的,他把八分之七的内容藏在了水下,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这个故事发生在西班牙埃布罗河峡谷附近的一个火车站。和海明威的其他小说一样,这篇小说也基本由对话构成。说话的是一个女孩和一个男人,他们在为什么事而争吵,或者说,也没有争吵,总之,他们之间有一些别扭,但你读着读着会知道,有一件事,很重要的事,他们提到了,但是没有明说,海明威更没有说,它们藏在叙事之下,如果你不知道这件事是什么,不知道女孩在忧虑什么,可能就会觉得一头雾水。
但,作者也给了一些线索,比如你会听到他们讨论“手术”,一件没有那么危险的手术。女孩显然不那么想做,但好像男人想让女孩做,女孩愿意为了男人去做,但男人发觉女孩不想做,又让女孩不要去做。这有点像绕口令,但小说中,他们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说来说去。
相信你已经猜到了,这场手术就是流产手术。如果把这个前提告诉你,女孩和男人的对话就立刻清楚了,但是如果海明威一上来就写,女孩怀孕了,那么这一切对话就没有那么迷人了。
怎么说呢,我们看这篇小说,就像是一个路过的乘客,我们就坐在那女孩和男人的边上,也许我们摊开了一张报纸,但其实我们耳朵在听他们说话,我们听到他们车轱辘话来回说,我们猜到了,女孩怀孕了,但我们也不能确定。然后,女孩和男人走了,最后你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做那个手术。
我在网上看到一句关于海明威小说的短评:“当海明威的读者好辛苦,还要自己脑补出一部小说来。”
确实,读这些短篇小说,需要读者全神贯注,找到蛛丝马迹,补全那些被省略的部分。不过,我觉得这是一重乐趣,倒不觉得辛苦。甚至,当你从那样简单、重复,甚至于废话的对话中,窥见了人的某种状态,是有一种周身的震撼的。你会突然发觉,一切就发生在我们周围,而很有可能被我们忽略了。不论是别人的人生,还是自己的。
当然,这样的小说也有危险。简而言之,它的大部分能量都分配给了技术层面的东西,以至于它没有那么深厚的可以一层一层穿透你,或者被你穿透的东西。但不论怎么说,只要你读过这些小说,就不能说它们不存在。它们确立了某种鲜明的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写作者。它至少启示了一点,我们说话和我们的行为不一定是一致的,我们的话语并不能代表我们的本质。
02
下面,我还想聊聊《乞力马扎罗的雪》和《弗朗西斯·麦康伯的短暂幸福生活》。
1933年,海明威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宝琳去非洲进行了为期十周的旅行。这次旅行,他写成了《非洲的青山》。
在这场旅行中,海明威感染导致阿米巴痢疾,被飞机送往内罗毕治疗。而这一经历,或许正是《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灵感来源。
《乞力马扎罗的雪》写的就是一个男人去非洲打猎,并死在了那里的故事。这个男人叫哈里,是一名作家,他已经很久写不出东西了。他原本希望这趟旅程可以带给他灵感,却没有想到,一个微不足道的伤口感染了,他的半条腿失去了知觉,开始发烂。他动弹不得,快要死了。也许会有飞机来救他们,也许没有。他感到焦躁,与同行的妻子争吵,陷入回忆,最后他做了一个梦,梦见飞机来救他,在飞机上,他看到了乞力马扎罗白雪皑皑的山顶。但,事实上,他死了。
毫无疑问,这篇小说中,也出现了许多重复的,看似毫无意义的对话。和其他小说里的对话一样,我们会发现,交谈是无效的。喝酒,争吵,和好,总是这样,没有别的。真正重要的信息,来自于哈里的内心世界。
这篇小说,是哈里在面对死亡时的人生回顾,实际上,他非常脆弱、矛盾,他一方面遗憾自己还有好多东西没有写,好多素材没有用上,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自己没有写是因为自己写不出;他一方面骂妻子为“婊子”,厌恶她的臭钱,但另一方面他又乐于享受有钱的安逸生活,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清楚自己的弱点。他不算个好人,当然也不算个恶人,他自省,同时无力,但他真的意识到死亡来临时,感受到一股冲击,「但这冲击既不像流水,也不像一阵风,那是一股带有恶臭的、突然的空虚感。」
我总感觉这篇小说是海明威的自我嘲解。相比《老人与海》里那个打不败的“英雄”,这个死于一场微不足道的意外的男人,更让人难忘。在最后,他知道自己满身的弱点和缺点,但就这样吧。
相比之下,《弗朗西斯·麦康伯的短暂幸福生活》更加戏剧性,他着重讨论的是“恐惧”,一个男人兴致勃勃的跑到非洲打猎,结果遇见狮子就怂了,被向导和妻子看不起,终于在第二天面对野牛时克服了恐惧,却被妻子一枪干掉了。你也说不清这妻子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
总之,这篇小说的节奏、语言都非常出色,三个人物之间的角力也很吸引人。你想不到还有谁会写一篇这样的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