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汤。(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桂枝去芍药汤
组成:桂枝、甘草、生姜、红枣。
【经典方证】
《伤寒论》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怕寒),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通过发汗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因为各种医疗问题导致医生给患者误用了“下药”或者寒药,这时候就是在给身体对着干,这样把症状压下来之后,就演变成了更为复杂的症状,比如出现脉促胸满,这里的“脉促胸满”可以看作是“气上冲”的一种表现,只不过这里的“气上冲”更为严重。为了突出桂枝“平冲降逆”的作用,张仲景把起反向作用的芍药去掉。如果不去掉,就要相应的增加桂枝的用量,如伤寒论中第117条的治疗“气从少腹上冲心”的桂枝加桂汤。
“脉促”有两个意思:经方大家胡希恕认为这是强调寸部的脉管相对于关脉、尺脉要更充盈一些,说明人体的排病能量与趋势主要是集中于上焦部位,这种体内功能的分布不均是心血循环异常导致的。光音流中医师认为,这是心悸、早搏、心律失常等的脉象,类比桂枝甘草汤的“心下悸,欲得按”。所以,桂枝去芍药汤是桂枝甘草汤的加强版,多了生姜、红枣,以顾护脾胃。若患者同时出现心脉瘀阻导致的心绞痛,也可以考虑加“赤芍”活血化瘀,但也需同时增加桂枝的用量。
【适用人群】
心胸阳虚、阴寒内盛,男女虚阳上攻,气在身体中停滞,不升也不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疼脚弱,肢体倦怠,腹肚疔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临床运用】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胸痹、心悸、脾胃阳虚、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病毒性心肌炎、心律不齐、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