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人生歪理,其实句句在理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总是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经验之谈,仿佛经验之谈能让我们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然而,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一切都会变。
有时,你相信一些耳熟能详、流传已久的道理,非但没有少走弯路,反而走进死路、让自己受伤。
有人坚持“独善其身”,于是工作中不顾整体局势,被孤立,被排挤;
有的人秉承“吃亏是福”的至理名言,不计回报地付出,结果真心被人轻视、不被当回事。
曾经深信不疑的那些做人原则,走了半生才发现,早已不适用于现在的生活、更不适用于自己。
而一些被人说成是歪理的事情,看似离经叛道,其实句句在理。
早一点看清本质,早一点改变,才会发现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道理,少走弯路,活出更好的自己。
道虽不同,也可与之谋
圣人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每次遇到三观不合、达不成共识的人,我们就会用这句话来说服自己远离他。
但是,越长大越发现,人与人的交往是为了共赢,道不同,也可与之谋。
战国时期,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惠子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
同为思想家,两人一个归隐避世,一个积极出世,一个一穷二白,一个贵为国相,可谓道不同。
然而,二人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同谋”。
一次,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由此,二人引发一场经典的争辩。
《惠子相梁》中,庄子借鸱鹰讽刺惠子追求功名利禄,然而惠子去世后,庄子经过他的墓前,痛心哀叹“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不知道和谁辩论了!”
尽管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都大相径庭,二人依然可以一同游玩、思辨、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世道无常,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今日好友也许他日分道扬镳,有时“道”是否相同,并非一日两日可知。
况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的眼光和见识终究有限,与不同道人相谋,听听不同的声音,也许会有新的启发和感悟。
好汉也要吃点眼前亏
老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然而多少悲剧都是因为“不吃眼前亏”的情绪作祟。
有时,吃点眼前亏,不是没骨气,而是大智慧。
“汉家天下四百年,尽在留侯一箸间”。张良是秦末汉初杰出的谋臣,为刘邦出谋划策,助其打下汉朝江山。
天下初定,分封行赏之时,作为最得力的谋臣,张良却自愿“吃亏”。
当时,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功绩得到汉高祖认可,他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
张良却拒绝了,他只求受封最初与刘邦相遇的留县,以此怀念,不敢承受三万户。
因为他深谙“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于是不恋权势,不争名利,自愿功成身退。
最后,汉初三杰,韩信被诛,萧何下狱,张良一人全身而退,毫发无伤,可见好汉也要吃点眼前亏,正是甘愿“吃亏”,才换来他日后的善终。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碰到无可奈何、力不从心的时候,与其争高低、较死理儿,生闷气。
不妨眼光放长远,先吃点眼前亏,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金子,并非在哪都发光
俗语道:是金子总会发光,以此用来激励时运不济、郁郁不得志的人。诚然,是金子会发光,但并非在哪里都能发光。
一次,伯乐受楚王之托寻找宝马。
路上,他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在陡坡上吃力行进,十分艰难。他靠近端详,那马突然大声嘶鸣,伯乐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便对驾车人说:
“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觉得这马瘦弱又不中用,当即同意。
伯乐将此马献给楚王,楚王看见这匹走路都困难的马十分不悦,然而伯乐却坚信这是一匹好马。
果然,在马夫的精心喂养下,它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不过瞬息,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即便是千里宝马,在不懂马的车夫手上,反而不如普通的马,还难逃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命运。金子放错了位置,不过是一颗顽石。
只有在对的时间、对的场合,才可能成就自己的光芒。
相反,在不合适的环境里,即使用尽浑身解数,也难有用武之地;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回头时才发现,已经回不到过去。
茨威格说过:“真理只在瞬间,没有一个永恒的真理。”
世界纷繁复杂,其实,无论真理,还是歪理,只要有理就值得借鉴。
走自己的路,要管别人怎么说吗?
为什么与人争辩,你是永远不会赢的?
什么样的亏能吃、什么样的亏不能?
为什么选择“好的”,却害了你?
什么时候明白也要装糊涂,什么时候要据理力争?
怎样判断一条路是正确的,还是弯路,甚至死路?
在《很经典的人生歪理》一书中,作者释颢颠覆了传统观念,结合实际情境和故事,用新奇的视角梳理了与众不同的人生箴言。
包含“侧眼看人间”的人生哲理篇;给“成功加点创意”的思想观篇,办公室生存的职场应对篇,抓住幸福的生活八卦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