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爷爷的忠告: 真正“命苦”的人, 都有这三个恶习, 注定人生不顺!
一、半途而废
爷爷说:半途而废敲不开成功的门。
半途而废常用来比喻事情中途停止。《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自从硝化甘油的爆炸性引起诺贝尔极大的兴趣后,他便开始对炸药进行艰苦的研究。
诺贝尔努力寻找硝化甘油爆炸的引爆物,经历了多少失败,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实验,以至于他的父亲和哥哥嘲笑他固执。他不急躁,不灰心,耐心地分析失败的原因,经过锲而不舍地反复试验和细致分析,诺贝尔终于发现了用少量的一般火药导致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由此他第一次获得了瑞典专利权。
1867年秋,他开始用雷酸汞做引爆剂,失败了几百次。成功的那一天,“轰”的一声巨响,诺贝尔的实验室被送上了天,他自己也被炸得鲜血淋漓。诺贝尔以鲜血为代价,换得了成功。由此,他发明了雷管。
1864年9月3日,在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家住宅附近的实验室,发出了硝化甘油爆炸事故。这次事故使从事实验的5个人死于非命。这次事故使他极为悲痛,对他的毅力和理智都是一次严峻考验。许多人开始对他的研究进行责难,连亲人也劝他放弃这危险的实验,但诺贝尔绝不愿半途而废,他决心完成对硝化甘油在爆破工程上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使炸药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要是诺贝尔在困难面前退缩了,他就不会研制出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安全炸药。而诺贝尔正是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始终如一的信念,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了一代发明家。
爷爷的忠告:总有人说要“知难而退”,很少有人说“迎难而上”,殊不知成功与失败就在这八个字之间。
二、患得患失
患得患失是人生最常见的心理隐患,是人生的精神枷锁,是附在人身上的阴影。阴影的存在会挡住我们应该拥有的明媚阳光。生活中往往就有这样一些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考虑,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对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尽量周到。如有不妥,就很担心把事情办砸并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极其注重个人的得失,他们被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心房被得失纷扰得没有一丝宁安。
这些人在开始创业时,虽然艰难,可下决心、做决定时很痛快,不会想那么多。但是当他有了一些成就之后,就变得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了。因为他以前囊中无物,当然无所谓得失,现在有一些基础了,就害怕失去这个失去那个。人在害怕失去的同时,又期望什么都得到,想要这个,想要那个,所以才痛苦。
人们常说“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要学会“舍得”,不能太贪,不能企盼“全得”。通俗地说,“舍”就是放弃。其实,得失都是一样,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到了最高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
正确地看待个人的得失,不患得患失,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人不应该为表面的得到而沾沾自喜。认识人,认识事物,都应该认识其根本。得也应得到真的东西,不要为虚假的东西所迷惑。失去固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失去后我们又得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要学会取舍,取其要者而为之。因为人是血肉之躯,精力有限,时间有限,不应为琐事患得患失,劳心伤神。舍弃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果敢。有谋略的军事家面对即将全军覆没的境况时,他会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有远见的企业家在面临破产清算时会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爷爷的忠告:有舍才有得,舍就是得,无舍便无得。做人不能因得而猖狂,也不必因失而绝望。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才能走向成功。
三、好逸恶劳
懒惰是一切罪恶的基础。不爱劳动,或者轻视劳动的人,必将是人世间最大的失败者。
从前有一懒妇,日用饮食,全部由丈夫操劳,自己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一天,丈夫要远行,需要五天时间。临行前,他担心妻子会因懒而挨饿,便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妻子颈上。大饼可作懒妇五日之需,于是丈夫便放心地走了。
五天之后,丈夫回家,懒妇已经饿死了。
懒妇只将颈上靠嘴巴部位的饼吃了一块,而其余的饼却丝毫未动。
懒妇代表的是“好逸恶劳”中极端典型的一极。它不仅否定了劳动这种作为生存的手段和过程,甚至将人贪图享乐的欲望,即生命之原始冲动也彻底否定了。
从前有位老人,他有一座葡萄园。老人辛勤地照料着自己的葡萄园,每年都要收获许多葡萄。
老人的三个儿子却懒得出奇,什么农活都不愿干。老人想到自己归天后,这些懒儿子们该怎样生活,心里十分忧虑。
老人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子们叫到床前,对他们说:
“我把自己的全部财宝都埋在葡萄园里了,你们自己去找吧。”
不久,老人就闭上眼睛去世了。他的儿子们到葡萄园里拼命地挖呀,掘呀,却始终没有找到财宝。由于他们如此不辞辛劳、一心一意地寻找财宝,把土地翻了一遍又一遍,所以葡萄长得越来越好,结的葡萄也一年比一年多。就这样,老人的儿子们变得越来越富裕。最后,他们才明白过来,逢人便说:“真的,葡萄园里确确实实埋着一笔巨大的财富哩!”
爷爷的忠告: 人间的“乐园”只给予那些曾经付出过自己艰辛劳动的人。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