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百年(226):出名怕老婆的皇帝,也没象李治这么搞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18)

长孙无忌之死,标志着李治与元老派斗争的结束。李治虽夺回他的天子权柄,但代价也是高昂的。

第一,朝廷政治生态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帝王体制,最糟糕的是两种极端:一是中央失掉权威,讲话没人听了,割据四起、军阀混战;二是皇上不听劝谏,底下人不敢讲话了,纠偏失灵、发生颠覆性问题。

李治对元老派残酷打击,势必造成一种恐怖气氛——有理怎么样,皇上亲舅舅怎么样?照样给你打成谋反逆党。事后看,这桩冤案是李治政治生活一个不好的开端。这个案子直接的影响,是贞观时期畅所欲言的良好风气从此不再;长远影响,则伤害到李治自身的地位和形象。

五年前(永徽五年),李治曾质问长孙无忌:“先帝在时,大家上了朝各抒己见,讲不完回家还要写报告,现在怎么都没人讲话,难道真是天下无事?”后五年(麟德二年),他又再次抱怨:“隋炀帝拒谏而亡,我常常引以为戒、虚心求谏,可是怎么都没人进谏呢?”李勣在边上说:“陛下已经做到尽善尽美,我们想谏也没东西谏啊!”

李勣这话明显在拍马屁,尽善尽美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那么,究竟谁在堵塞言路呢?胡三省在这里作注:'褚遂良、韩瑗之死,不唯拒谏,且杀谏者矣,群臣谁敢复谏乎!’进谏的不但没捞到好处,反而掉了脑袋,谁还敢进谏呢?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曾说过一段话:'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众。辐凑攻之,各求自售,以取荣禄。’说明他的心得体会:大家千方百计想打动皇上,好从他手里捞点好处。打动最简单、也最稳当的办法,是顺着领导心意说话办事。但皇上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不犯错误,一旦听到全是同样的声音,恐怕离灾祸就不远了。

李治在长孙无忌一案上处理过重、打击过广。官场上敢说真话的本来不多,再有这样一个惨痛的教训,谁还去走那条荆棘之路?所以李治尽管倾慕贞观风气,也只能空留羡慕而已。李世民当年交代他:'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培养一个好的政治氛围,与此相同。曾经美好的贞观遗风,随着长孙无忌一案,已永远地离他而去了。

李治的第二个代价,是武则天地位的迅速窜升。

李治夺权,武则天功不可没。有功就要受赏,武则天这时已是皇后,再赏拿什么赏呢?

一是荣誉,二是权力。

同样是皇后,李治给武则天的待遇是惊人的,这从她当皇后第一天起就体现出来。

当时李治下个指示,'诏李勣、于志宁奉玺绶进昭仪为皇后,命群臣及四夷酋长朝后肃义门,内外命妇入谒。朝皇后自此始。’注意最后一句,皇后单独接受群臣的朝拜,从武则天这儿开始。

理论上讲,皇帝皇后等级相当、为天下父母,但传统上男主外、女主内,一些重大场合,皇后陪着皇上接见群臣可以,单独接见,这是从没有过的事啊。

远的不说,举个前朝隋文帝的例子。

隋文帝杨坚,是皇帝里著名的'妻管严’。他曾宠幸的一个小老婆,竟被独孤皇后趁他上朝时杀掉。大怒之下,文帝'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被大臣们追上后,'上太息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受了老婆气不敢发作,只好一个人到山里去飙车。《隋书》讲到独孤皇后的牛气,用了很一个传神的词:'高祖甚宠惮之。’高祖,是杨坚的庙号。

隋文帝、独孤后泰陵

独孤皇后不但性格强悍,政治才能也相当不错。隋文帝经常拿一些政事和她商量,都能说到点子上,宫中人把他们并称为'二圣’。这个称呼可不简单,当时日常口语把皇帝称作'圣人’,能和皇上并称为'圣’,可见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这么一个'外预朝政、内擅宫闱’的皇后,她享受了什么样的待遇呢?从下面两件事情可以看个大概:其一,'上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每天送皇上上班,到办公楼就止步,单独接见大臣,那是没有的事;其二,有关部门大概想拍皇后马屁,上个报告,说按古时规矩,百官老婆受封,由皇后来主持。结果独孤后说:“以妇人与政,或从此渐,不可开其源也。”把报告给否掉了。连接受官太太们的朝拜,也不敢开这个口子。

人类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趋势是男性支配政治权力。隋唐承北朝之胡俗,女权有所抬头,但即便悍勇如独孤皇后,还是不敢逆流而动、恢复古制。对比她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李治给予武则天一种多么不寻常的待遇。

这种超乎寻常的待遇,势必对李治的领导权威造成侵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