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合课改的新课堂教学
陈集土
为了深入进行课改,使课改工作开展的更有成效,我想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构课堂,在现代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现有课堂普遍存在:
教案化: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教学中这样的“三唯”现象,可以说是普遍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a、现有的考试制度。b、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c、现有的教研制度。d、现有的教师教育制度。
模式化:其表现在教学结构和教学行为的模式化,也就是说不论什么课型、学科,清一色地运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即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识,练习巩固,布置家庭作业,教师把教学程式化了,我们知道教学需要模式,但教学切忌模式化,用唯一的来替代多样的,肯定不会教好书。
单一化:表现有三个方面,教学目标上的单一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化和活动角色的单一化。具体表现在每一堂课和每一具体的教学行为上,目的和目标,理想和现实,观念和行为之间的脱节,判断一个学生学业水平,评制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还是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而我们现在,不管是讲授,还是讨论,不论是班级学生多,还是少,清一色地都使用几何图形排列的课桌椅形式,这样的狭小空间中,学生日复一日地从事着单一化的学习活动,厌学等情绪也就难免会滋生出来;在课堂上只能看到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乏大多数学生的真正参与活动。教师的“独脚戏”式的表演几乎成了所有课堂中最常见的一幕。
静态化:其表现有两方面。a、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无交往或交往等,真正的互动与交往应该是平等展开的,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达到对问题的互相理解与把握。有效的互动与交往应该是引发教师与学生双方面变化的。b、课堂上只教固定化的知识,而极少涉及探究知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还未能真正体现。
如何构建新课堂,使现代的课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要求呢?我想应该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要素:
(1)教学目标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的目标上应体现几个特征;a、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b、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认知目标、情意目标、技能目标等方面的内在统一。C、目标要有弹性,即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d、以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作为目标的重点。
(2)教学内容组织要得当,一堂课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具体要求是;a、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结构性的统一,基础性仅仅是“学科基础”还不够,还要注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当代的实际生活。课堂者学要体现时代精神,要把课堂内容变成连接课堂与课外的桥梁,注意内容的质的延伸和扩展。b、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要规划好,教师要转变教材观,把教材看成是一个例子,要举一反三,对教材内容有时可改变程序,适当改编,不死搬硬套,使之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
(3)教学方法选择运用贴切,首先,在选择方法的标准上,一是要符合学生特点,二是要符合学生实际,三是要符合教师个性,力戒千篇一律,四是要以“掌握创新”为主要原则,其次,在运用教学方法里,一是科学化地运用,二是艺术化地运用,三是个性化地运用。
评价手段上,应设计多种手段,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也可以师生评价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总之一堂课设计好与坏,要体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被学生认同和表现,有利于教师获得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