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婺源】李坑古村落
李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一个叫李洞的人在此建村,村名最初叫“理田”,因村子位于一条小溪的两岸,后来就慢慢叫成“李坑”了。
李坑位于一条峡谷中,一条小溪从峡谷穿过,民居背靠青山临溪而建,这种格局很符合中国传统风水学的观点。
溪水在村子中蜿蜒曲折,两岸青石板小道纵横交错,一座座小桥横跨小溪之上,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
李坑的古民居也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虽经百年民居依然挺立。
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
这是清初儒商李瑞材的故居,故居面积并不大,也没有人们想象中徽商住宅的奢华气息,不过气质高雅、木雕精致。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艺术的画廊 。
李坑也有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官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靠给清政府捐款捐了个五品官,这个官是虚职但享有特权,就象现在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样。
大夫第内部装修也极其讲究, 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
李坑虽然只是一个村子,但由于众多的文人雅士,官商富豪曾在此居住,村中茶馆客栈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清清的溪水不仅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更是起到了交通运输的功能。
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如果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
通济桥:始建的年代已难以查考,不过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溪流开始变窄,两旁的道路也在变窄,三轮堵在这里真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古戏台:婺剧应该是当时最主要的娱乐项目,“鉴古观今”戏曲也承载着文化传播,教育后人的作用。
戏台旁弯月状的回廊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看戏的人可坐在这里欣赏戏曲。
砖木结构也是徽派建筑常见的形式,一层为砖二层为木,即保持住房的坚固,又是整个建筑更加生动。
年代较近的建筑依旧保留着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的格调。
李书麟故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这幢民居是“八字门”,别具一格,并正对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
光明茶楼依山临溪是进入后山的咽喉, 这里曾经是电视连续剧《青花》的摄制场地之一。
再往前走就又回到了申明亭,这里也是和另一条溪流的汇合处。
李坑的古民居其他村落的徽派古民居一样.大多是粉墙青瓦,马头墙,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一种朴素淡雅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