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无名乞丐深藏不露,弥留之际写下一首《绝命诗》,留名千古

文·段宏刚

民间出高手,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的共识。因为民间人口基数庞大,按照概率学,进行万里挑一,总会挑出一些拔尖者。只不过,这些拔尖者的光芒被掩藏在浩瀚的人群中,若被发掘出来,势必会如同天空中的明星发出璀璨的光芒。

另一方面,民间高手的功利心都不强,做什么都是干一行爱一行,极少考虑用工作当跳板,让自己功成名就,留名青史,因此,民间高手始终是深藏不露的。如果露两手,必定一鸣惊人。

我国历史上民间出高手的例子很多,比如,距离我们较近的民国时期,国画大师齐白石和文学大师沈从文,油画大家林风眠、潘玉良等人,都是出身于穷苦农家,却能吃苦耐劳,不断勤学苦练,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人人景仰的大艺术家。

古代乞丐形象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并不是每一块金子都能被发现,历史上依然有许多高手,虽然才华横溢,却没有机会得到千里马的赏识,最终让自己的才华被埋没。

史书记载,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有一名流浪诗人长期在京城顺天府(北京)郊外的通州一带活动,他实质上是一名乞丐,附近居民几乎每天能看到他上街乞讨,他乞讨时,只要食物,能果腹就很满足了,偶尔也会乞讨一些御寒的衣物,对钱财从来不感兴趣。仅凭这一点,附近居民大多数乐意给他施舍。

有一年秋天,天气早早开启了冬天模式,风雪交加,寒风刺骨,许多居民不得不拿出冬衣穿上,来抵御寒冷。

穿衣单薄,身材瘦削的乞丐,蜷缩在一条干旱的沟渠里瑟瑟发抖,最终,他还是没能逃过严寒的侵袭,慢慢被冻僵了。

清代乞丐

几天后,另一名老乞丐发现了他,摇头叹息一声后,抹了一把眼泪,把所见所闻报告给通州官府。

乞丐、流浪汉因为饥寒交迫,被冻死街头的事情,在古代常有发生,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毕竟是人命关天的事情,该走的程序还得走,要不然当地老百姓可不答应。官府很快派人来验尸,准备查明乞丐的死因。

办案人员在搜查乞丐的遗物时,从乞丐怀里发现一张纸,纸上用工整的字迹写着一首诗,起名为《绝命诗》,诗歌底部用一行小字交代了他的家乡在江南永嘉。后人谈论他时,都把他称作“永嘉诗丐”或“通州诗丐”。

诗曰: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从乞丐到皇帝的朱元璋

诗是乞丐在临终前所写,没有任何疑问,他对自己的身世命运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办案人员读完诗,相当惊讶,他们绝没有想到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乞丐,竟然有这么好的才华,真是深藏不露。于是,他们带着《绝命诗》去见州官。

州官是举人出身,认真读完乞丐的诗后,非常钦佩乞丐的才华,认为这首诗在品质和境界上,一点不输于优秀的唐诗宋词。他甚至有些愧疚,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父母官,没有早早发现这样的人才,让其白白损失。

随后,为了表示对乞丐的尊敬,州官下令把这首诗公布于众,让通州的文人雅士好好学习。州官还决定,要为乞丐建造一座坟墓,并且立碑,碑文由他题写。于是,“永嘉诗丐之墓”就这样诞生了。历史上,一名乞丐能拥有坟墓和墓碑,被后人纪念,这种情况很少很少,“永嘉诗丐”因为这首诗,无疑成了幸运者。

从文学价值来看,《绝命诗》确实是一首造诣很高的七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中国古代乞丐风俗》

其一,乞丐文学修养很高,非常熟悉历代名家的古诗词,对典故信手拈来,能把典故很好地融合进自己的诗作中,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首联“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一句,用“水上鸥”象征自己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身世,非常形象。实际上,这个典故来源于杜甫765年写作的五言律诗《旅夜书怀》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一句。

“竹杖”的典故借用苏轼创作于1082年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

杜甫写作《旅夜书怀》时正值他的朋友严武去世,身在成都草堂的杜甫一下子失去了生活靠山,苏轼写作《定风波》时,已经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黄州三年有余,两位前辈都是在人生低谷时写作了顾影自怜的诗词,“永嘉诗丐”对他们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

中国古代的乞丐

其二,对仗工整,用词非常精准,并且语言诙谐幽默,很好地彰显了自己的高风亮节。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都是对仗句,如同两副精致的对联。

颔联“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意思是说,讨饭的饭囊里边存放着残月的余晖,我打着拍板迎着秋风歌唱。在这样饥寒交迫的处境下,只有心态豁达乐观的人,才有这么高的境界。

颈联“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一句,表达了乞丐对世事的看法,以及自己的高洁品质。

嘉庆帝

清代嘉庆年间,表面看起来繁荣昌盛,只不过那是上流社会的生活,民间处处能看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景象。面对不公平的世界,乞丐多想做一次大侠,踢翻这个世界,再用大无畏精神,肩负起古今芸芸众生所有的愁苦。这种担当,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忧天下之乐而乐”的最好诠释,足以说明乞丐拥有济世情怀,人格很高尚。

尾联“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是乞丐交代自己身世的。

可以看出,乞丐很有故事,他原来也是有身份的人,供职在权贵之家,只不过不喜欢被嗟来之食所束缚,不愿跟施舍者同流合污,因此,心甘情愿做一名乞丐。这多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样的傲骨和气节,足够让所有人崇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