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讲给孩子听的3个元宵典故
过了元宵,年就过完了,人们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活。
故而古往今来,人们总会将今天过得格外隆重,用各种节日仪式来欢庆元宵,以表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人朋友的祝愿。
万人空巷花作秀,喜看银河落人间。
在这些仪式中,燃放烟花爆竹总是最得人们青睐,被视作节日的氛围来源。
虽然现在的元宵再难出现爆竹动山谷、人海围灯山的节日盛况,但人们寄托于其中的节日祝愿却永远不会改变。
今天,评测学就带你梦回历史,去看这3个元宵夜的火树银花,去迎接其中的浓浓祝愿。
第一夜: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某年元宵,隋炀帝杨广在观灯之时写下这首《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这一年的隋炀帝也许还是一个皇子,否则如何会有闲情咏叹烟花盛放时的美景,或许那时身为皇子的他正陪同他的母亲文献皇后独孤氏一同观赏烟花。
文献皇后与隋文帝杨坚是古代宫廷中极少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帝后夫妻之一,文献皇后具有极高的政治才华,对隋文帝的政治生涯中给予了很大帮助,她与隋文帝的婚姻关系算得上是许多现代人推崇备至的势均力敌,甚至还让隋文帝留下了一桩皇帝离家出走的千古趣谈,据《隋书》记载,隋文帝晚年时曾宠爱一位宫女,违背了与文献皇后新婚时“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誓言,这件事传到文献皇后耳朵里,她没有通知隋文帝就私自处理了这位宫女,这让隋文帝觉得文献皇后不给自己留面子,但又不敢对她发作,愤懑难平下当即“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直到夜半方被臣下追回。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表达出了夫妻间的缱绻羡爱、鹣鲽情深,用于形容文献皇后与隋文帝夫妇之间的感情恰如其分。也许在这一夜的烟花下,夫妇二人也曾把臂同游,共看太平盛世,感叹身居高位依旧有人执手相伴而不至高处不胜寒的幸运。
这一夜的烟火,是对孩子未来婚姻和睦、枕边人即是知心人的美好祝愿。
第二夜: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
据刘肃《大唐新语·文章》记载,初唐时期的一次元宵灯会,灯火绚丽、烟花璀璨,为与民同乐、共享盛世,武则天暂停了当夜宵禁,特许百姓晚上出来观灯。这一晚,诗人苏味道受邀参加一场诗歌比赛,并在其中留下这首咏叹当日盛况的千古绝唱《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至此,后世咏叹绚丽的灯光和焰火时便有了“火树银花”这个代名词。
苏味道曾被贬为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后来他的二儿子苏份就留在了眉山娶妻生子。北宋时,以苏味道为始祖的眉山苏氏子孙传至第十代,这一代里有个子孙名叫苏洵,苏洵生子苏轼、苏辙,三人都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这一夜的火树银花,是对家族绵延、子孙皆为翘楚的美好期望。
第三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词人辛弃疾写下这首《青玉案·元夕》抒发心情时或许不会想到,这一夜他会为后世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千古佳句。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此句喻为人生的第三境界,大意为人们总要经过对人生所寻之物的勇敢追求、苦苦探索以后,才能发现所寻之物就在身边。
在地球的另一端,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也通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表述了类似观点:牧羊少年不远千里去埃及金字塔寻找宝藏,历经万难,最后却在原来牧羊的地方找到了宝藏,并且,他与王国维不谋而合地赞美了“寻他千百度”这个经历的弥足珍贵,纵使如此,如若可以,世人无需独上高楼,也无需衣带渐宽,只要蓦然回首,就能看到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巧笑倩兮的模样岂不也为人生幸事。
这一夜的烟火,是对孩子不需辗转奔波、费力追寻,只需垫脚就能握住理想幸福的美好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