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代”父母养老:向左走 向右走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海风讲故事(ID:haishangfeng2016)
01
孙叔和老伴是我在长途火车上遇到的一对东北老农民,他们从吉林千里迢迢地去江苏无锡女儿那儿看病。
孙叔和老伴年轻的时候生养了两个女儿,小女儿早年夭折,大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无锡工作,成家立业,就成了80后的“独一代”子女。
起先,孙叔和老伴在东北老家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随着年龄渐长,老伴的身体状况频出,高血压、心脏病、耳聋、小脑萎缩。
老伴的血压和心脏需要常年服药;耳朵配备了高档助听器,却一点儿效果都没有,大夫说是遗传性神经耳聋,无法根治;小脑萎缩也是常年服药,有向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倾向。
孙叔带着老伴在吉林走访了大大小小的医院,看了不少大夫,吃了不少中药西药,老伴的精气神却愈发不如从前,病情愈发严重。
原本爱说爱笑的老伴,现在见了人也不爱说话,还总躲着人。
老两口的沟通渐渐地从语言化为手势,老伴耳聋,孙叔和她说两句话,老伴听不懂,孙叔就急了,他一生气,老伴就难过、委屈。
用语言沟通倒不如用手势比划,简单明了。
60岁那年,孙叔做粮食生意,原打算赚个养老钱,没想到赔了十几万。从那以后,孙叔再也不敢折腾了,穷就穷过,富就富过,一家人平安健康就好。
自从老伴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女儿就成了老两口的经济支柱。
乡下的收入少,老两口那点养老金,加上几亩口粮地的流转费用,满打满算一年也没有五千元收入。好在女儿孝顺,一年孝敬父母五六千。
孙叔和老伴的着装打扮不像乡下人,孙叔自豪地说:我和老伴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穿的鞋子都是女儿买的。每到换季,女儿就把我们俩老疙瘩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的衣服、鞋子、袜子、内裤从南方快递到北方。老伴吃的药,也都是女儿不远千里快递到家。
女儿女婿工作忙,每年也就是春节期间能够回家探亲。女儿女婿邀请孙叔和老伴去南方和他们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并给他们准备出一间向阳的带独立卫浴的房间。
可是老两口有自己的考虑,三代同堂有诸多不便,孙叔和老伴习惯早起早睡,年轻人周末喜欢睡懒觉,孙叔和老伴口味重,喜欢吃咸吃辣,鸡鸭鱼肉喜欢红烧,女儿一家口味轻,饮食清淡,鸡鸭鱼肉喜欢清蒸。
孙叔在老家一天一包烟,一天三顿酒,到了女儿家,就得收敛一些,女婿不抽烟不喝酒,身为长辈,他不能给晚辈做坏榜样。
孙叔和老伴不肯和女儿一家生活在一起的原因除了生活习惯,最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天长日久让女婿,让亲家嫌弃。
亲家公亲家婆和女儿一家同城而居,身体还算壮实。虽说女儿当家,可这个一家之主不好当,需要平衡娘家、婆家、小家三个家庭的关系。
孙叔说搬到同一座城市,和女儿分开住,他和老伴勉强可以接受,住到同一个屋檐下,他们心里发怵,怎么也行不通。女儿女婿没有表态,也许孩子们有他们的考虑。
老伴和孙叔商量:到了女儿家,我这病是实话实说还是瞒着点?
老伴护病,又心疼花钱,她总是瞎寻思:我怎么整宿整宿地睡不了个囫囵觉?我的耳朵怎么听不见别人说话?我怎么会得这么奇怪的病?越想心思越重,越想病得越严重。
孙叔的身体相比老伴还算健康,可是他不会煮饭烧菜,老伴的病情一严重,他连口热乎饭菜都吃不上,仿佛平白少了一只手。
从女儿大学毕业找工作到成家立业,孙叔和老伴就没帮上女儿,老了病了反而拖累女儿。孙叔说他特别自卑,感觉特别对不住女儿。
02
邻居马姨年轻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生养了一个独生子,儿子结婚后到了女方的城市生活。
为了支援儿子的小家,马姨出钱出力没有二话。
谁成想,这才几年的工夫,马姨的养老就成了难题!
老伴在世的时候,老两口彼此还有个照应,老伴患胃癌去世后,马姨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人一旦上了年纪,总是百病缠身。马姨也不例外,经常三天两头进医院。儿子没时间陪护,就给老妈请了护工。
马姨心里不得劲,生病的人都脆弱,想念儿子儿媳孙子在身边,可哪次住院都不见儿媳妇的影子,她真有那么忙吗?小孙子从小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和她这个奶奶也不亲。
马姨的想法是只要生活能够自理,尽量不去儿子家添乱。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她已经年过古稀,越来越糊涂了,成天丢三落四,不是忘了关煤气,就是忘了关水管。
儿子远在外地不放心,和儿媳妇商量后,打算送她去养老院。马姨想不通,养儿不防老没关系,你们还要送我去养老院?真是养儿养成了白眼狼!
马姨油盐不进,固执地坚守老家。她不差钱,每月都有一笔不菲的养老金到账,她渴望的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儿子左右为难,接老妈进城,老婆和老妈合不来,送老妈去养老院,老妈的思想工作做不通。
小时候,“独一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长大后,赡养父母就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下哪个儿女,不希望自己亲历而为,让自己的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可现实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幸福的孩子,一夕之间,陷入了最不堪重负的危机。
作者简介:徐俊霞,媒体撰稿人,笔名:海风,微信公号:海风讲故事(ID:haishangfeng2016)一个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与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