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银-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巅峰之作
金银错工艺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主要用在青铜器物、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顶级精细工艺,其在青铜饰件上的使用,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西汉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图为英国大英博物馆藏错银几何纹敦。
早在先秦时代,贵族们便用金银来镶嵌青铜器物,此种装饰工艺通称为“金银错”,又称“错金银”。错金银工艺包括镶嵌和错两种技术,镶是把东西嵌进去或是在外围加边,嵌是把东西镶在空隙里,“错”即用厝石加以磨错使之光平,其工艺可谓精密细致。图为英国大英博物馆藏错金兽。
其制作工艺是,先在青铜器表面预铸出浅凹凸的纹饰或字形,再用硬度较大的工具錾刻浅槽,然后在浅槽内嵌入细薄的金银丝、片,用厝(错)石磨错,使嵌入的金银丝、片与铜器表面相平滑。最后在器表用木炭加清水进一步打磨,使器表更加光艳。被“错金银”工艺装饰过的器物的表面,金银与青铜的不同光泽相映相托,将其图案与铭文衬透得格外华美典雅。图为英国大英博物馆藏错银伞(车)饰。
关于战国时期的错金银工艺,传统的理论已经阐述的很清晰,主要是镶嵌法、包贴法和泥金法。图为英国大英博物馆藏错银伞(车)饰。
镶嵌法具体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在范铸阶段预留凹纹;第二步是对凹纹再进行精细的剔刻修正;第三步是将金银丝镶嵌到凹槽;第四步是打磨。包贴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钩身将金银箔粘贴上去;泥金法是以金银汞的“混合剂”为原料进行表面处理,然后烘烤蒸发后得到去汞存金的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鎏金”,是一种更兴盛于汉代的工艺。图为错银鎏金壶。
虽然,最近也看到了一些关于错金银工艺的最新探讨,主要是对镶嵌法中金银丝镶嵌到凹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认为应该是液态金银液浇铸填充的结果,结合到一些要将细如发丝的金银丝严丝合缝地镶嵌到凹槽里,确实有些不可思议,而液态浇铸填充似乎也确实更有可操作性。可事实上,经过大量仔细的观察,古人确实是采用的镶嵌工艺,无论怎么不可思议,但2000多年前的能工巧匠们确实是做到了这一点:把细如发丝的金银丝严丝合缝地镶嵌到凹槽里。图为南京博物院藏错银铜牛灯。
战国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1977年河北平山三汲乡中山王墓出土案面正方形,下有四龙四凤案座,四神龙昂首挺立于四方,头顶承托案面,前肢撑立于环形底座上,双翼向后张开,聚于中央,呈半球形,龙尾相交处其上各立一凤,环形底座下由四只跪卧的梅花鹿支撑,器身以金银丝嵌错纹饰,各部分铸铆焊连接。
▵ 错金银镶嵌铜车马具,西汉早期,美国J.J.Lally藏
▵ 错金银剑,战国,台北故宫藏
图为南京博物院藏错银铜牛灯。
▵ 错金银青铜虎噬鹿器座,战国,出土于中山王墓
错金银云纹犀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错银衔环兽饰,欧洲私人收藏。
▵ 错金银犀牛带钩,战国至汉
战国 错金银铜杖首 1978年山东曲阜鲁国故城乙组M3出土
错金银壶,欧洲私人收藏。
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 战国于1951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出土。
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 战国
错金银弓承及车饰,河北满城汉墓出土。
错金银弓承及车饰,河北满城汉墓出土。
西汉错金银鸟篆文青铜壶。
鎏金铜熊镇,安思远旧藏。
错金铜车饰,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错金银铜席镇,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错金银铜镜,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错金银铜镜,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错金铜车饰,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错金铜车饰,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错金银铜双身兽镇,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战国错金银神兽器足,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错金铜车饰,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错金铜车饰,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错金铜车饰,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错金银铜牛镇,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错金青铜敦,海外私人美术馆藏。
▵ 陈璋圆壶(错金银重络铜壶),战国中期,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庄出土
战国嵌错宴乐采桑攻战纹壶,四川博物院藏 。原器图案为错铅,历经久远,已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