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时常见到这样的散文或者诗歌:不断出现的音译的外国人名和引用的文字,满是别人的思想,异域的典故。拾人牙慧,然后故作高深地把自己的语言给省略了。我不知道作者是为了炫耀自己阅读的富足还是为了有意拉开与读者的距离。
果实还剩多少(代后记)
作者 黄明山
我想绝大多数作家都有喃喃自语的毛病。这大概是作家们寻找语言的一种方式。想象着在孤独的状态下,让思想信马由缰,让一些鲜活的句子脱口而出,那过程,实在是一种享受。语言之于文学,就好比果实之于植物体的全部。果实是花朵受精后子房渐渐长大并臻于完美的呈现。这中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果实的过程,让我们懂得了有一些东西是不能够省略的,比如作家对只属于自己的语言的寻找与锤炼。现在的情况是,语言所剩无几。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表面上,我们被花花绿绿的貌似语言的东西所簇拥,实际上,那些真正意义的语言却在文字的泛滥中逐渐丧失。对功利的追逐,可能是语言逐渐丧失的原因之一。语言的丧失总是趁虚而入并不给发音者带来失语的症状,于是就变成了一种疯狂。那么,作家们又在忙碌中省略了些什么呢?时常见到这样的散文或者诗歌:不断出现的音译的外国人名和引用的文字,满是别人的思想,异域的典故。拾人牙慧,然后故作高深地把自己的语言给省略了。我不知道作者是为了炫耀自己阅读的富足还是为了有意拉开与读者的距离。阅读的放大,有时会给语言的创造带来障碍。可能的情况是,我们从阅读中提取精髓又把它巧妙地分布在我们的作品中,其结果是并没有产生什么新鲜的内容。借来的或者说偷来的,毕竟不是我们自己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是文学的赘疣。语言的丧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考的缺席。过分强调写作的字数,思考也显得碍事了。一心想着出名,一心想着轰动,只要抢人眼,“克隆”也无妨;如果有捷径,绝不绕道行。我常常想到一个问题:一个作家一生中到底应该写多少文字为宜?留不住的东西,我们有什么理由或兴趣如此炮制又乐此不疲?“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古人有话,不需我多饶舌。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文字的快速获得,使一部分人成为了操作高手。长篇小说可以成为“月记”,“搭积木”甚或“井喷”式的写作可以成为看点,于是乎,写作变成了短跑竞赛,变成了流水作业。面对这样的作品,我们该选择怎样的阅读方式呢?速度跟不上,那只有“一目十行”或“随便翻翻”了。当然有人吹捧。可记住了:当时的吹捧,往往会成为一个作家的致命伤。有人说,文学是“荷尔蒙”;又有人说,文学始于欲望止于性。这些似乎都有道理,道理在于其强调了天赋和本能。文学需要本能,唯其如此,文学语言的结构才有了原动力。本能是一个过程,就像语言,就像果实,不该省略的,我们就要抓住其中的新奇。
往期精彩:我的名字里有个“山”,可我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却没有山,所以每次远足,途中所见,总是对山有一种特别的敏感。山让我仰望、遐想,让我的沉默穿行在云水间。
个人简历:
黄明山,湖北潜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当代》《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中国作家》《诗刊》《散文》《中华散文》《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诗选刊》《散文选刊》《杂文选刊》《新华文摘》等处发表文学作品千余件。诗歌《蛙声里的蓝天》、散文《听疯人拉二胡》、小说《爱情歧路》等获中国人口文化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和《小说选刊》全国小说笔会一等奖等奖项百余次。歌曲《大西部》由好莱坞影星演唱并收入《欧美百名歌手好歌精选》。作品收入《中国诗歌精选》、《中国散文大系》、《名家名篇·精短散文》、《99篇震撼心灵美文》、《中国当代杂文精品文库》、《中国年度最佳歌词》、《中外哲理名言》等多种选本。散文《寒冷的味道》、《鸟语》等选入中考试卷和中学语文阅读教材。著有诗集《檐雨》、《立交桥》、《钢琴与排箫》、散文集《寒冷的味道》、《墨绿的地平线》、诗文集《雷雨天风》、格言集《草径思踪》、歌词集及同名网络歌曲集《中国红》、六集电视纪录片《曹禺》等。现任潜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