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3《终结的感觉》:真相未必会被记忆,生命的终结是虚无!

“自杀才是唯一的真正的哲学问题。”

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时,送给李克强总理很多书,其中就有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创作的《终结的感觉》。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连续多年稳居畅销榜上,入选23家主流媒体年度好书。

2011年10月18日,巴恩斯凭借这部作品荣获布克文学奖,评委Gaby Wood称:

“受困于日常生活的悲剧如此感人、如此敏锐,人们只能几乎盲目地、以片断地形式面对——而这,正是真正大师级小说的标志。”

三年前,我在微信读书上一口气就读完了。

-01-

小说分为上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六十多岁的离了婚的退休老人托尼追忆往事。

高中时代的铁三角小团体中加入了天才少年艾德里安,他们讨论哲学、诗歌和历史,也经历了同学罗布斯自杀事件的震撼。

毕业后,四个人各奔东西。而托尼与初恋女友维罗妮卡第一次发生性关系后提出分手。

随即,维罗妮卡与艾德里安相恋。托尼给好友艾德里安写了封绝交信,并祝他们好运。没过多久,艾德里安自杀了。

在第二部分,当已离婚的托尼得知初恋维罗妮卡母亲留给它五百块及艾德里安的日记之后,展开了一段对于往事的追寻之旅。

托尼发现原来脑海中的记忆并非事情的真相。

托尼当年给好友艾德里安的回信是一封充满了恶毒语言的诅咒信,没有任何祝福。

信中诅咒艾德里安与维罗妮卡的爱情,诅咒他们的孩子,并挑拨维罗妮卡与其母亲萨拉的关系。

这成为艾德里安的自杀的直接导火线。

-02-

艾德里安与维罗妮卡的母亲莎拉发生了不伦恋。

这段不符合道德约束、违背世俗伦理的爱情,却是艾德里安生命最终的幸福时光。

很快,莎拉怀孕生下智障残疾的婴儿,这对于入世不深的艾德里安是措手不及的。而来自最好朋友的诅咒信可能成为摧毁艾德里安的最后一根稻草。

艾德里安选择了自杀并留下遗言:

“生命是一份礼物,却非我辈索取而得,但凡有思想之人都有一份达观的责任去审视生命的本质以及随生命附赠的条件;倘若这人决定放弃这份无人索求的礼物,那么,一句这一决定的后果行事,是合乎道德与人性职责的。”

而艾德里安的死亡早在读书时期就已埋下伏笔。在讨论罗布斯的自杀时,它引用加缪的话说,“自杀才是唯一的真正的哲学问题。”

-03-

其实,巴恩斯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福楼拜的鹦鹉》,这是一部向偶像福楼拜的致敬之作。

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性,且阅读门槛相当的高,属于难啃劝退的书籍系列,而且读完后很多人可能因不能鉴赏而给予差评!

但是,《终结的感觉》给人的阅读体验就很赏心悦目。

《终结的感觉》不是一本与大师对话的文学作品,而是巴恩斯与自我对话、与读者对话、与历史对话的的文学小说。

小说的情节设置层层递进。

起初是一个惊世骇俗(狗血)的爱情故事,后来变成了悬疑推理小说,最后回味起来却充满了哲学意味。

第一部分托尼的回忆有初恋时的自卑与痛苦,有好友离世的懊恼等往事,但我感受到的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青春气息。

这本书前半部分对年少时友情与爱情的描写,与纪德的《窄门》有相似之处,对年轻读者而言都充满吸引力。

而第二部分的真相解密,则是充满了悬疑与刺激。

仿佛往井口里扔块石头,表面上荡起一层波纹,底下却更加汹涌澎湃。

看完后,你才明白:真相未必会被记忆。

真相只是按照人们期望的方式被储存。

终结的感觉到底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真相,可能也是托尼的那封信。即使是被盖棺定论的历史也未必真实可靠。

生命的终结、宇宙的终结、人生的终结——终结的感觉大概就是虚无吧。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