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紧张、人才短缺……中越农业科技合作面临哪些问题?!
《北方农资》记者 甄素娟
本期嘉宾: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温国泉 韦幂
双向合作不平衡,合作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与越南科技合作主要以技术输出转移为主,具有较强的援外性、公益性和区域性。合作应是双向的,然而目前无论在国际范围内还是东盟地区,越南的农业科技水平均不具有较强竞争力。因此,迄今为止,中越农业科技合作内容多为我国的“走出去”项目,而越南“引进来”项目相对较少,难以达到双向平衡。在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方的深入合作,导致双方农业科技合作的动力不足,不利于合作关系的长远发展。
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缺乏
两国专业从事对外农业科技合作的人才较少,熟练掌握中越双语的农业科技人才更是缺乏。目前,中越双方交流方式十分局限,主要是高层领导的交流考察,基层专业人员交流机会较少;交流的形式主要为短期参观和考察,缺乏长期的实地研究考察。
合作模式缺少创新,合作局限性大
目前,两国合作方式主要以相互走访交流考察、农业技术培训为主。此外,还有中国-东盟博览会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等定期开展的农业科技交流活动。但是,以上合作方式往往具有形式单一、受时空控制大灯缺陷,影响力相对有限。另外,双方也尚未建立成熟的常态下合作机制,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有序的规划,难免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甚至资源浪费等现象。目前,中越合作参与人员局限性较大,多为政府或或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涉农企业数量少、技术水平低,因此,双边的企业合作范围仅集中于边境地区,主要为单一农产品小额贸易,产品质量及附加值一般不高,难以对双边农业起到推动作用。
合作资金较紧缺,项目资金投入较少
部分中越合作的运行依赖于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两国政府机构的财政资助。国际组织需要面向全球范围提供资助,无法长期顾及单一国家的需求,由于国情限制,我国所提供的无偿资金援助也有一定上限,经济相对落后的越南更是难以稳定提供合作资金。因此,对于合作项目的投入非常有限。以上因素直接影响了两国合作项目的实施进程及质量,使得合作效率较低。
本文作者:甄素娟,制作:及美芳,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微信公众号:北方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