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孙武:高明的军事理论家,却是平庸的指挥官!

一部《孙子兵法》,让孙武名垂千古,被后人誉为兵家之祖、兵家之圣,如今更是全球知名。然而,孙武贵为一代兵圣,军事大家,为何战绩平平,最后又神秘失踪?

春秋战国时期,史书文献上没有孙武的记载,到了司马迁时期,才在《史记》上有了简短记载,只记录了两件事:一是孙武献书,二是孙武练兵。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此后,阖闾“卒以为将”,在吴楚之战等,司马迁只记载了“孙子与有力焉”,大概意思是孙武也出力了,至于功劳究竟有多少,司马迁也不太清楚。

作为一代兵法大家,历史如此忽略孙武,史记记载如此寒酸,的确让人难以置信。但从孙武战绩来看,史书这么对待孙武,其实意料之中,因为孙武战绩实在平平,以至被世人忽略。

从史料文献中看,明确记载孙武独立指挥作战的,只有过一次。其他时候,可能独立指挥,可能是作为副将之类,反正史料记载不明。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孙子为将,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盖余、烛佣。

这里所谓“吴亡将”,就是叛变吴国之人。孙武为将,攻克了舒城(大约在如今安徽六安),杀死了这两个叛徒。

至于后来的吴楚之战,主帅是阖闾,主谋是伍子胥,前锋是夫概(阖闾弟弟),孙武是随从。其中,立功最大的是夫概,屡次破敌。尤其是最关键的柏举之战中,夫概想要率先攻击,但阖闾不同意(孙武应该跟随阖闾身边),最后夫概私下率5000人突进,进而大败楚军。

总之,除了“拔舒”之外,史书上没有孙武将兵、或献谋献策的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时代,诸侯征伐无度,这时最重要的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将军,史书更喜欢记载这些人。至于军事理论家,当时并不稀缺,没有实战考验,往往会受到质疑。比如,孙武见到阖闾,献上《孙子兵法》,阖闾就质疑实战效果,所以才让他拿宫女练兵。

其实,就比如现在有人写了一本《发财指南》,可能过了几百年,人们会发现这本书简直神了。但在你眼里,却未必有多神。《孙子兵法》在阖闾眼里,大概就是如此。

由于孙武战绩平平,没什么亮点,家世又不显著,当时自然鲜有记载(或有,但失传)。到了西汉前后,《孙子兵法》展现出巨大价值,银雀山汉墓考古确认了这一点,所以司马迁才将之记载在《史记》中,但因为前人忽视,所以没什么文献可查,只能简短记载孙武。

从当时史书对孙武的态度来看,也佐证了孙武的确战绩一般。毕竟,春秋战国时代,真正顶级的将军,中国史书还真没有漏下。

那么,孙武战绩平平,究竟是指挥能力平庸,还是没有发挥机会?

高明的军事理论家,未必一定是优秀的战场指挥官,就比如好教练未必是好球员,所以如果孙武属于这一情况,也无可厚非,不值得大惊小怪。

会不会是阖闾不信任孙武,以至英雄无用武之地?还别说,《吴越春秋》中记载了一件事,还是给孙武留了一个大机会。

子胥、孙武、伯嚭留,与楚师于淮澨,秦师又败吴师。楚子期将焚吴军(战场上留下的尸骨) ......遂焚而战,吴师大败(此后楚军收复失地,吴军退回国内) 。

吴楚之战中,吴军攻入楚国首都之后,倒行逆施,毁楚国宗庙,掘楚王坟墓,对百姓杀抢,对美女施暴.......激起了楚国民众抗击之心。后来,在秦国帮助之下开始反攻,吴国连战连败,阖闾都受了重伤,由此夫概跑回国自立为王,阖闾为了回国平定叛乱,就留下一支兵马,让伍子胥、孙武等留守楚国,这就是上述记载的背景。

最终,孙武没能力挽狂澜,“秦师又败吴师”、“吴师大败”,吴军连续两次大败,由此退回国内。甚至,此战吴国没什么亮点,就是被秦军、楚军按在地上摩擦,也显示出孙武相对平庸的指挥能力。

吴楚最后一战之后,伍子胥和伯嚭继续活跃在历史舞台,但史书上却再也没有孙武记载,孙武神秘失踪了。

那么,孙武究竟去哪了?笔者猜测,孙武有二个下落:一是战死,或被俘处死,二是逃了,但心灰意冷,故归隐山林。至于作为战败替罪羊被处死,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如果这么做,阖闾应该大张旗鼓,史书自然会记上一笔。当然,孙武究竟是何下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