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百年开渠——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展将于6月12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展览名称:百年开渠——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馆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刘开渠艺术研究院
展览时间:2020.6.12-6.24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大哉雕塑 百年开渠
—《百年开渠——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展》前言
文/许江
名师塑巨匠,慈颜照高台。在南山校园一号楼的东平台上,2018年国美校庆九十周年之际,学院放置了一尊一代巨匠蔡元培先生的全身塑像。先生慈颜肃穆,深情远望,溢满姿韵卓越、山高水长的大师之风。而如是风貌包蕴在饱满丰盈的雕塑语言之中,洋溢着沉厚隽远的神情,突显这位塑者对蔡先生的深厚情谊。青砖群楼映衬下的塑像,把一代美院和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开拓先驱们、蔡先生“美育革命”的追随者们对元培大师的感情,把美院代代后生对缔造者的深深景仰,凝塑得如此浓重、如此悠长。这位塑者正是我院的老院长刘开渠先生。
2014年,国家博物馆举办刘开渠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纪念展。2018年,刘先生的《蔡元培先生像》坐落国美。今天,我们又在美院美术馆举行刘开渠先生纪念展的开幕式。我们为什么一场又一场地纪念和追怀这位先师,不仅因为他是我们的老院长,更因为他是中国现代写实雕塑的拓荒者。雕塑大业,百年开渠,肇始于其人其学。中华文化固存悠远的雕塑传统,却主要是留驻在宗教与墓葬的陪臣奇兽之上。正是刘开渠先生和李金发先生等一代先驱,负履欧陆,将西方写实雕塑引入中国,引入国美。诚如鲁迅先生所慨然言之:自此不塑死人塑活人,揭开中国雕塑塑造今人、塑造活人、塑造活生生的时代生活的历史新篇章。正是他和那一代先驱者一道,以高度的激情让中国现代雕塑创造从开端就达到自主自立的高度;正是他在抗战西迁的艰难岁月里铸炼和讴歌抗日将士的英勇塑像,将雕塑的力量播撒人间;也正是他上世纪五十年代远赴北京,主持完成了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共和国的开山之作。今天,当我们一再地仰望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当我们无数次被中国广场上的大型雕塑激起感动的时候,当我们反反复复受着这些塑像风神而深深濡染的时候,我们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感怀刘开渠这位杰出的艺术先驱,也会一次又一次地感怀那在中国雕塑事业成长的风雨岁月中磨砺而成的弘毅文心和开渠之功。
岁月东去,精神长存。今天,“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展”在他参与创建的母校开幕,这是先生的还家之展,这是中国雕塑引水开渠的溯源之展。感谢刘先生的家属和学生精心筹办此展,同时,向母校捐赠了三件刘先生的代表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浮雕头像》和《毛泽东浮雕像》分别是国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毛泽东选集》的封面像。“马克思像”还牵联着一段特殊的历史。刘先生留法时,马克思的曾外孙龙格是刘开渠所在班的班长,也是好朋友。刘开渠先生通过李大钊先生的助手谭祖尧烈士认知了马克思,龙格把马克思的生活照片提供给刘开渠,刘先生在那时就创作过马克思像。另一件捐赠作品是《农工之家》,这是现代中国最早的以劳动者为主题的大型雕塑作品。劳工铁肩,人民担当,刘先生在学院西迁的艰苦岁月中铸造了这件民族的铿锵之作。
国美九秩,历史辉煌。纵贯九十年全程的有以林风眠先生为首的中西融合、时代转化的融新文脉,有以潘天寿先生为代表的传统继承、根源出新的复兴文脉,还有以刘开渠先生为代表的人民之心、战士之责的担当文脉。前两年,校庆九十周年,我们创作《国美四联·清明》之时,遥想当年建院的一代巨匠立身葛岭之上,眺望西湖烟雨。那站在蔡元培先生侧旁的正是林风眠先生、潘天寿先生、刘开渠先生。这是一片精神性的永远的风景。他们的伟岸身躯昭示着蕴育之中的三条文脉。正是这三条文脉历九十二年而生生不息,传承不怠,交织而成国美的学术之风、创造之风、诗性之风,滋养和灌注着中国艺术教育自主之路的悟性与品质。
本次展览还具有两个版块的特别内容。一是“刘开渠与国美”,详密地介绍了老院长与国美的渊源、脉络和一路相伴而行的历史。另一个是通过专门渠道收集而来的刘开渠先生在法留学的导师让·朴舍先生的专题。国美三位历史上的雕塑系主任李金发、刘开渠、周轻鼎都出自让·朴舍先生的工作室。刘先生在让·朴舍工作室学习之时,还受到二十世纪最伟大雕塑家布德尔、马约尔等的指导。这些翔实的史料为我们揭示了一代艺者的历史性努力和开拓之功,揭示了国美雕塑与二十世纪欧洲艺术传统的血脉联系。
六年前,我有幸与刘开渠老院长同一时段在国博举办个展。当时正值刘开渠先生诞辰110周年,我应邀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诚挚地表示:有幸与刘先生比邻办展,是我的莫大荣幸。在我和刘先生展厅相接的前厅,我置放了十八展葵灯,那是向刘开渠先生、向国美的巨匠大师致敬。当此刘先生巨匠家还之际,我们心中仍然亮着那精神之灯。葵灯熠熠,深情脉脉,此情铸在美院的望境里,铸在代代学子的敬心中,历百年愈炽,共三光永光。
2020年6月9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刘开渠
文/盛杨
刘开渠艺术研究院院长:盛杨
刘开渠生平介绍
(1904年10月1日——1993年6月25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刘开渠
安徽萧县人,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中国现代雕塑事业、中国现代美术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美术界优秀的领导人。中国当代杰出的人民艺术家、雕塑艺术大师,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0年,刘开渠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21年升入大学部。1925年为孙中山追悼会现场画巨幅遗像;次年在中央公园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人像、风景、写生等作品。他在学生时代便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他早年主张创造,反对袭古,主张以新的理论、新的感情、新的生命、新的形式创造新的艺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拥护者。1927年毕业后赴南京,受蔡元培之命,与林风眠、潘天寿赴杭州西湖为国立艺术院选址并参与筹建。1928年,国立艺术院正式成立,任助教兼图书馆馆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经蔡元培推荐,刘开渠于1928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专攻雕塑,师从朴舍教授,结识雕塑家马约尔、布德尔(后参加了他的葬礼),与马克思曾外孙龙格同学并成为挚友。“九一八”事变后,因心系民族之危亡,于1933年回国,在蔡元培、鲁迅的精神感召下,面对着极其艰苦的创作条件,开始为发展中国的雕塑事业努力奋斗。他将西方的雕塑观念和技巧与中国的民族精神相融汇,努力表现人民大众和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形象,讴歌中国人民的革命业绩和英雄气概,创立了现代中国的写实风范,形成了朴素、洗炼、沉稳和重于内在生命表现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如《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全名《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之雕像》)(1934年)是中国第一座抗战纪念碑作品;《川军出征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又名《无名英雄纪念碑》,1944年立于成都)反映其艺术成就最高的雕塑作品;浮雕《农工之家》(1945年)是中国第一件反映农工生活的雕塑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等雕塑,不愧为歌颂中国革命历史和劳动人民的交响乐章。塑造领袖的《马克斯恩格斯浮雕像》(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封面,自1956年出版以来,历次出版印刷总数超过1500万册)、《毛泽东主席浮雕像》(用于《毛泽东全集》封面)、《周恩来总理浮雕像》(用于《周恩来全集》封面),以及塑造中国文化名人的《蔡元培像》、《鲁迅像》、《李劼人像》、《萧友梅像》、《梅兰芳像》、《杜甫像》等深深寄托着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的、深受群众喜爱的雕塑作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为美术教育家的刘开渠,1933年起任教于国立杭州艺专。抗战期间,随校辗转于湘、贵、川,教书育人,关心国家命运。曾参与组织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并联名写信支持郭沫若发起起草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抗战胜利后,积极参加如火如荼的民主运动,在上海参加反饥饿、反内战斗争,以战斗姿态迎接解放。1949年出任国立杭州艺专校长,1951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195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并先后主持中央美院第二、三届雕塑研究班的教学。1990年当选为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开渠是1949年以来中国唯一的文艺一级教授,他从教数十年,桃李遍天下,他珍爱人才,诲人不倦,中国当代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均出其门下。他主张艺术要有创造精神,要尊重艺术发展规律,对学生基本功和全面修养严格要求,这些都成为一代文艺新人继续前进的精神支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刘开渠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尤其是雕塑事业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就呼吁建造富有生命力的纪念性雕塑,以“激发国人的民族精神”;“永久为中华民族争光荣”。1946年他负责上海园林和广场的美术设计工作。1951年任杭州市副市长期间,负责杭州城市建设园林规划。1952年任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和雕塑组组长。在第三届全国人大和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多次提出发展中国雕塑事业、成立中国雕塑院和建设城市雕塑的建议。1982年,在他主持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向中央提出《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得到国家批准,并担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之后,又三度主持全国城市雕塑学术和工作会议,主持举办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并带头创作,为中国城市雕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刘开渠在中国美术界享有崇高威望,1946年当选为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1949年以来,先后出任华东美协主席、华东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刘开渠曾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和参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作为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善于团结海内外爱国人士、知识分子、文学艺术家。
他是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奠基者和创业者。自1963年起一直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收藏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主任。他带领全馆职工制定收藏、研究、陈列、展览和对外交流规划,为把中国美术馆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国家美术博物馆竭尽了全力。他多次向上级提出维修主楼、急需修建画库的建议和关于美术馆土地使用范围的提案,并参与主持1986年全国第一次省市美术馆工作会议。在他逝世前七天,还不顾疲劳,满怀热情地参加了“中国美术馆建馆30周年馆藏精品特展”开幕式和座谈会。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萦念着美术馆事业的发展,谆谆嘱托一定要加紧努力把画库建成。
刘开渠曾言:“我愿以我走过的全部道路证明一句话,人生是可以雕塑的。”他雕塑了人生,也雕塑了自己的光辉形象。刘开渠不愧为一代美术宗师,一位革命的文化战士。
刘开渠纪念馆
1904年,我出生在安徽省萧县刘家窑村。这是一个不到二十户人家的穷山村,大多数人家冬天得出外乞讨过日子。我家虽有三四十亩地,但由于我父亲不耕不种,再加上都是盐碱地,收成不好,所以有时还得靠典卖土地过日子。
这是刘开渠《雕塑艺术生活漫忆》中的一段话。萧县地处安徽北部,东临徐州,南接淮北。历史上曾长期隶属徐州,1955年为加强洪泽湖管理,江苏省萧县、砀山与安徽泗洪、盱眙交换,借宿了萧县从汉朝到建国前属徐州管辖的历史,属宿县专区。后来萧县行政区划又有数次调整,一部分被划归徐州,一部分划归淮北。但那块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是实实在在落在了淮北的行政区划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刘开渠纪念馆,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国家4A级风景区相山风景区内。刘开渠纪念馆坐北朝南,建筑在南低北高的山的怀抱中既有现代建筑的新颖特色。纪念馆占地4977平方米,是由三部分组成的长方形庭院。前面左右对称的两栋两层小楼构成了纪念馆懂得石门,中间四栋两层楼房首尾相接是展览厅,后院为大师的陵园。青松翠柏环抱着开渠大师的墓石。古朴的半圆形墓碑石上,镌刻着全国政府副主席赵朴初题就的“人民艺术家雕塑宗师刘开渠之墓”的金字。蹊跷的是在竣工数年之后,在开渠两字之间坚硬的石面出现一道类似小渠的清晰裂纹——与“开渠”两字契合。
刘开渠纪念馆收藏陈列着大师大量的珍贵作品和信件以及一些宝贵的影像、书报资料。纪念馆自1995年4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幕名而来参观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1995年5月,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刘开渠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主要作品
雕塑
为现代中国人造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女像》石膏 51cmx33cm 1930年 创作于法国巴黎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女人体》习作 石膏 1933年 创作于上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少女头像》石膏 1934年 创作于杭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母与子》浮雕 石膏 16cmx23.5cmx1.7cm 1946年 创作于上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蔡元培头像》泥塑 1935年 创作于杭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局部 石膏 1934年 1935年立于杭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浮雕正面局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少女头像》石膏 1936年 创作于杭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王铭章骑马像》铸铜 1939年 创作于成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画家林君默》浮雕像 石膏 1940年 创作于成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蓝文彬胸像》铸铜 1943年 创作于成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男人头像》浮雕 石膏 1943年 创作于成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孙中山像》铸铜 186cmx90cmx131cm 1944年 创作于成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设计稿局部 铸铜 1944年 立于成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蔡元培胸像》铸铜 1947年 创作于上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女人体》石膏 1947年 创作于上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鲁迅头像》石膏 1947年 创作于上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篮球运动员》石膏 1948年 创作于上海
立民族之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任弼时胸像》石膏 1950年 创作于杭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毛泽东胸像》石膏 65cmx55cmx60cm 1951年 创作于杭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周恩来胸像》石膏 32cmx30cmx50cm 1954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汉白玉 1955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支援前线》(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泥塑 1956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欢迎人民解放军》(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小稿)泥塑 1956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马克思、恩格斯》浮雕像 石膏 56.5cmx46cmx45cm 1956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斯大林》浮雕像 石膏 34cmx44cm 1956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工农红军》泥塑 130cmx112cmx230cm 1956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战斗英雄董存瑞》铸铜 1958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列宁》浮雕像 石膏 24cmx24cmx2.5cm 1959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杜甫半身像》石膏 63cmx30cmx73cm 1960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牦牛》石膏 19.5cmx25.5cmx9.5cm 1960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翦伯赞像》石膏 1962年 创作于北京
向新时代致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男青年像》石膏 67.5cmx41.5cmx31cm 1978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周恩来总理像》石膏 1979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解放军像》石膏 95cmx50cmx120cm 1980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萧友梅像》铸铜 47.5cmx25cmx27.5cm 1982年 立于上海音乐学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踢毽》汉白玉 38cmx25cmx23cm 1982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松鼠》木雕 1984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女青年像》石膏 60cmx78cmx40cm 1984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贺敏学像》石膏 95cmx50cmx100cm 1984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刘少奇立像》(与程允贤合作)玻璃钢 130cmx55cmx45cm 1986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蔡元培坐像》石膏 138cmx195cmx270cm 1987年 创作于北京(1988年立于上海静安公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梅兰芳坐像》石膏 127cmx175cmx270cm 1988年 立于泰州梅兰芳故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周恩来立像》泥塑 1989年 创作于北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佛头像》石膏 16cmx18cmx32cm 1993年 创作于北京
中国画、书法及手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水墨山水》中国画 56cmx68cm 1972年 中国美术馆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东风画稿》(册页二)中国画 35cmx50cm 1972-1973年 中国美术馆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黄山图》中国画 67cmx38cm 1980年 中国美术馆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令箭荷花》中国画 53.5cmx41cm 1978年 中国美术馆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录石涛题画》中国画 85cmx52cm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毛主席词浪淘沙·北戴河》书法 52cmx52cm 1973年 中国美术馆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李白绝句两首》书法 92cmx29cm 1980年 中国美术馆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书郁达夫题刘开渠画诗》书法 104.5cmx60cm 1990年 中国美术馆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松江人物》之二 淡彩速写 23cmx19cm 1947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毛泽东头像之二》素描 22cmx23cm 中国美术馆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海南人物》速写 24cmx17cm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冯友兰》速写 19cmx16cm 1956年 中国美术馆藏
雕 塑 名 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