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古建筑(16)
本篇目录:
*************************************
293 99.南阁牌楼群
明 浙江省乐清市
294 100.庆安会馆
清 浙江省宁波市
*************************************
99.南阁牌楼群
南阁牌楼群,位于浙江省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的中直街上。牌楼群原有七座,现存五座,皆坐南朝北。牌楼沿南阁村主街道一字排列,全长150米。保留较多早期手法,具有明显的浙南地方建筑风格。牌楼立于明正统至嘉靖年间,高7米左右,面阔5.5?7米,进深4米左右。现保存情况较好,周围历史环境未有大的改变。五座牌楼形制、结构相近。
均为木石混合结构,单开间三楼悬山式,进深分心用六柱。用材比较粗壮,收分、侧脚、升起均很明显。同时又出现异形斗栱、异形梁、插栱造和屋面平缓等。南阁牌楼群规模宏大,形制完整,是明代牌楼少见实例。既保持了一些官式做法,又有浓厚的地方风格。构造上中柱深埋以稳定整体建筑,空间透露以减轻负荷,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五座牌楼建造时间相隔百年,细部的变化反映了地方风格的演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南阁是雁荡山显胜门景区的入口处,在一条卵石铺成图案路面的直街上,矗立着这五座牌楼。高高的大红匾上,分别写着斗大的金字楷书:“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会魁”,显示着章氏几代人的功名和地位。“世进士”牌楼,为章纶、章玄应、章朝凤立于嘉靖二十三年;“恩光”牌楼,为章玄梅立于正德年间;“方伯”牌楼,为章玄应立于正德年间;“尚书”牌楼约建立于弘治初年,“会魁”牌楼建于正统四年,都是为章纶而立的。这五座牌楼的结构和形制,都是木石结构的三山顶重檐六柱(左右两主柱前后各添一柱支承出檐)的单间形式,脊饰龙吻,高约8米。两根主柱是园角方形的石柱,四根边柱是圆形木柱。柱子的基座用条石叠成,高约50公分或80公分。柱梁上的斗拱结构,颇具时代和地方的特色。以“尚书”牌楼来说,它的正梁上有护斗14个,小斗36个,木正梁的替下又有斗之个;两边柱头有护斗14个,小斗24个;又有单下昂18条。牌楼群在清初作过重修,但主体部分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2001年6月南阁牌楼群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宾贤”牌楼为章一(火阜)立。章一火阜,字伯勉,号陟瞻,官任衡州府莱阳县知县,重视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甲申之变后,清兵入关,浙江沦陷,满清政府下令强迫汉人剃发模仿满族,有留发不留头之严惩。但章不愿弃明投清,在太平县被威逼,以死自誓,留国诗一首,然后怀中塞石块投河自尽。当时,村里已备石料、木料,为他立“宾贤”牌楼作纪念,因改朝换代,未建成功。2008年,南阁村民在章原祖基“鸿胪第”前横路上重建“宾贤”牌楼。
据石碑上的文字记载:从明正统四年至嘉靖二十三年,百年间,章氏一门先后出过三位进士和一位举人。根据当地《章氏宗谱》记载,南阁牌楼群原来有10座,其中5座或毁于火灾或毁于水患,只剩下5座。
为了修缮还原南阁10座牌楼以及一座忠节门,2006年,章氏后裔成立了牌楼筹建小组,贴出筹款公告,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村民多方走访,选购质量过硬的材料,聘请能工巧匠,精雕细刻,重建牌楼。
为了修缮还原南阁10座牌楼以及一座忠节门,2006年,章氏后裔成立了牌楼筹建小组,贴出筹款公告,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村民多方走访,选购质量过硬的材料,聘请能工巧匠,精雕细刻,重建牌楼。2007年至2008年间,“宾贤”、“京兆尹”、“凌云”、“世大夫”等4座牌楼先后拔地而起。“还有一座牌楼无法还原,在它的原址边上已经建起了一座民房。”章晓钏说。
章纶(公元1413—1483年),明正统四年中进士,官至礼部侍郎。章纶入朝做官之际,大明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景泰元年(1450年),“土木堡事变”时被蒙古瓦剌俘虏的英宗获释回朝,当时已经登基的景帝不愿归还皇位,将英宗禁锢在南宫,一时间整个政局变得动荡不安。
为修两宫和好,景泰五年,章纶不顾官低职微,冒死上书直谏,结果触怒景帝被打入死牢,直到景泰八年“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后才得以释放,先是官复原职,不久又擢升礼部侍郎。英宗复位后,石亨、杨善这些权臣倚功跋扈,沆瀣一气。章纶的刚正不阿引来了他们的排挤,最后于天顺二年(1458年)被调往南京。章纶在南京廉洁奉公18年,告老致仕,善终故里。
章纶逝世后,宪宗皇帝鉴于他一生清正廉洁、忠贞爱国,赠职礼部尚书,又赐“忠节名臣”匾额。
*******************************
100.庆安会馆
庆安会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区三江口东岸。为甬埠行驶北洋的舶商所建,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落成于咸丰三年(1853年),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舶商航工娱乐聚会的场所。是中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仅存二处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之一。现改建为全国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馆,展出各个朝代的船模。建筑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这里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庆安会馆,即天后宫,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区三江口东岸,故名“甬东天后宫”。咸丰三年(1853)建成,为甬埠北洋船商捐资创建,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聚会的场所,系我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两处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之一。
庆安会馆坐东朝西,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宫门、仪门、前戏台、大殿、后戏台、后殿、前后厢房等建筑。建筑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天后宫内建有前后分别为祭祀妈祖和行业聚会时演戏用的两戏台,为国内罕见。
庆安会馆兴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咸丰三年(1853年)落成。现存宫门、仪门(连戏台)、正殿(连戏台)、后殿、厢房、偏房及董事与管理人员住宅等并保留了较典型的徽州建筑。正殿采用石雕、砖雕和朱金木雕作为装饰,突出展现了浙东一带雕刻艺术,堪称精品之作。庆安会馆是宁波古代海上交通贸易史的历史见证,也是妈祖文化的物证。
砖雕繁复的前宫门、富丽堂皇的戏台、妈祖大殿和其中的龙凤柱都是亮点。
庆安会馆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为五千平米。沿中轴线有宫门、仪门、前戏台、大殿、后戏台、后殿、前后厢房等建筑,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
殿前为中庭式,两旁建酒楼,前沿为戏台,站在中庭可以尽情想象当年的觥筹交错和繁华奢靡。昂与斗拱之间,驼峰、卧兽、托斗等错杂交叠,所有构、配件经匠师精心制作,雕刻成各种艺术形象,涂朱抹金,把酒楼装饰成一条多彩多姿的艺术长廊。
2001年06月25日由国务院批准庆安会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