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萝饮食】 陕西美食大全之咸阳
咸阳是八百里秦川腹地,因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本篇汇总整理咸阳美食小吃,仍然以各种面食为主,欢迎评论收藏。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1.乾县锅盔
"乾县四宝"之一,陕西到处都有锅盔,做法差不多但外形略有区别,但乾县的锅盔比较有名。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闻着香,吃起酥,回味无穷,耐饥,耐贮,携带方便。
2.乾县豆腐脑
"乾县四宝"中的一绝,不仅豆腐细腻,而且嫩滑顺口,各处都有卖的 ,价格非常便宜。早餐吃个豆腐脑和锅盔辣子夹馍或锅盔夹菜,美得很。
3.馇酥
"乾县四宝"之一,用马油和面(现在多是大油),包以冰糖,青红丝、绵白糖,又加以花生仁或核桃仁作馅,入锅油煎,饼即发起成泡,颜色金黄,香酥可口。据传馇酥原为宫中食品,唐代祭祀乾陵时作为供品敬献。
4.辣子蒜羊血
咸阳地区传统名菜。因碗中辣子蒜出头而得名,羊血鲜嫩,汤辣、咸、香,驱寒效果好。
5.汇通面
因地点而得名,一般是指咸阳市秦都区汇通十字。类似于臊子面,却又像干拌面一样重料少汤,面条筋道,口味适中,油泼辣子香辣带劲,肉臊子入口即化。
6.普集烧鸡
始产于武功县普集镇,鸡形完整、匀称、饱满,皮色新鲜,颜色酱红,油光亮泽,肉嫩离骨,酥烂无渣,醇香可口。据说是乾隆年间宫廷饮食秘方。
7.金线油塔
三原地区的一种名贵的传统小吃,因形而得名。相传始于唐代,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
8.安宫桥大麻花
永寿县特产,长尺余,粗如手臂,个大色亮,香味扑鼻,干脆爽口,宜于存放。
9.三原蓼花糖
三原县特产,外形如藕状或球状,圆满丰实、洁白细腻,松酥适口。表皮为金黄色,粘满芝麻,芝香浓郁,香酥甜脆,风味独特。
10.淳化饸饹
其他地方也有,淳化县的主要是荞面饸饹,其中以淳化的官庄、胡家庙、卜家、润镇等乡镇尤为著名。婚嫁丧葬、节日祝贺、来客招待,常以吃饸饹为习俗。
11.乾县酸汤挂面
乾县四宝之一,名气不如前三宝。面条细、白、筋、光,面丝细匀;讲究汪(油要多)、煎(汤要热)、稀(面要少),汤清亮溢香,入口油而不腻,下肚舒肠开胃。
12.三原泡泡油糕
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起源于唐代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特点色泽乳白、表皮膨松,薄如轻纱。
13.彬州御面
彬州著名的传统小吃,又称玉面、淤面,类似于凉皮。以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14.长武水豆腐
将豆腐点好后连汤食用,有点像菜豆腐。汤清、味香、油汪辣红,豆腐鲜嫩,早餐必备。
15.杨凌蘸水面
比较特色而且有名。面条宽厚且长如同腰带,论根卖的,一根约二两面,面和汤是分开的,汤汁加蒜汁、醋、辣子油,味道更佳。
16.酱辣子
咸阳地区特产,比大酱内容丰富,增加了不少内容。锅盔与酱辣子是绝配,美得很。
17.礼泉烙面
号称最早的方便面,存贮期长、方便携带、热汤冲泡即成面食。
18.咸阳花馍
关中地区民间传统艺术,能吃也能观赏,是一种面塑。
19.穰饸
泾阳特产,主要食材是鸡蛋、猪肉、馒头,香哈是老陕话,很香的意思。
20.咸阳琥珀糖
琥珀糖,又叫虎皮夹心糖,关中四糖之一(咸阳琥珀糖、三原蓼花糖、耀县雪花糖、富平琼锅糖),相传是宫廷贡品。
21.血条汤
长武的地方特色面食小吃,当地红白喜事,生日满月,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头一顿上等饭。吃血条汤,一般要泡上白蒸馍,配上凉拌豆芽或粉丝等凉菜,是宴席菜。
五谷为料,面食为主,是咸阳美食的主要内容,当地特色饮食有biangbiang面、咸阳花馍、长武锅盔、乾州四宝、礼泉烙面、三原金钱油塔等。biangbiang 面是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特指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再手工擀成长宽厚的面条。biangbiang 面擀厚切宽像裤带,吃时拌上油泼辣子和配料,即可口又耐饥。“关中八大怪”里的“面条像裤带”就是指这种面。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面食。御面,又称玉面、淤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礼泉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其特色吃法称之为“泖(音:miao,一声)”,即将面盛在碗中,反复用开水浇之。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调配比较独特,用上等的猪油调和辣椒面,配以葱花、韭叶、盐及当地酿造的香醋,美味扑鼻而来。
乾县挂面手工做成,堪称一绝。乾县锅盔相传在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曾征用数十万民工,吃饭便成问题。不耐饥饿的民工便因陋就简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乾县豆腐脑用优质黄豆为原料磨浆而成。乾县豆腐脑用优质黄豆为原料磨浆而成。由于豆腐细嫩,故称豆腐脑。乾县嚓酥特点是油大不腻,色黄味香,外酥里脆,趁热吃更是香味扑鼻。
三原金钱油塔亦名金钱油饼,俗名抹布串油饼。相传是清末经营餐馆的赵伯安研制而成,后由赵志正子承父业,在椽巷开设门面,独家经营。该食品丝细多层,松绵不腻。食用时,佐以泡菜和杏仁豆浆,则更具风味。建国后得到普及提高,1983年被评为陕西省名贵食品。
旗花面也有叫奇花面,陕西省武功地区汉族传统面食。因它碗上飘的五颜六色似花非花,故曰'奇花面';也有叫'七花面'的,因它所用的鸡蛋花、葱花、带片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行或三角形,故而得名'旗花面'。
咸阳花馍之最。民间花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在黄河流域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陕西关中、咸阳一带尤为盛行。花馍又为面花、面塑,花馍以花鸟鱼虫、蝴蝶、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造型为主,唯妙唯肖。其用途主要用于民间祭祀和老人、小孩生日庆贺等。
长武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
豆腐在长武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就是将豆腐点好后连汤食用——这就是有名的长武水豆腐。制作水豆腐,要选上好的黄豆或黑豆,先拣去次豆和杂物,然后磨碎脱皮,拿簸箕簸净,用温水浸泡三四个小时,再磨成豆浆过滤人锅煮沸,最后用石膏或醋或浆水点。点的时间一定要严格把握,谨防过早或太迟,以保证豆腐鲜嫩可口。
淳化饸饹又称淳化荞面饸饹,或简称荞面饸饹。饸饹:正确读音(hé·le),当地方言读作(huó·luo),是陕西著名的汉族面食。饸饹古时称为'河漏'。元代王祯《农书·荞麦》中载:'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李时珍《本草纲目》亦载:'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泻痢、腹痛、上气之疾'。
杨凌蘸水面是陕西著名的汉族小吃,杨凌是地名,过去不叫杨凌,叫杨陵,是隋文帝的寝陵,关中产麦武功县所辖,建杨凌农业示范区之际更名杨凌。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口越香。杨凌蘸水面的面和汤是分开的,吃的时候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拉到碗里的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着吃。
汇通面可归类为陕西臊子面,但其又不同与臊子面,其中还加入了干拌面的元素。主要配料一般为土豆、胡萝卜臊子+肉臊子。(可要求加入香菜)。面条筋道,口味适中,油泼辣子香辣带劲,肉臊子入口即化。可搭配蒜和啤酒食用,有浓厚的陕西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