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中国梨都”刮起“能人返乡种梨”热潮
央广网合肥7月16日消息(记者王利 邵光佳)白色的梨花开了又谢,夏天在枝头结出小果来,果园里飘散着丝丝甜香气息。再等两个月时间,砀山酥梨就要到成熟季,王小辉严格记录着日期,强调梨子上市前后45天是影响口感的关键。这是他返乡卖梨的第四年,在此之前王小辉当了22年兵,退伍后拒绝了组织上的安排工作,回到家乡安徽砀山种梨卖梨,在他心里这是用实际行动支援乡村振兴。
近几年像王小辉这样返乡的人多了起来,在他们眼里砀山越做越成气候,俨然成了创业的热土。总结这些年摸索出来吸引人才回流的“砀山探索”,砀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秦晓明则概括为:农业基础、电商发展、产销融一体和新农人助力。
位于中国中部的安徽省砀山县,以盛产酥梨闻名,被称为“中国梨都”。尽管被称为“中国梨都”,但砀山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防风固沙,有2500多年栽培历史的砀山梨开始在这片黄河故道两岸规模化栽培,后来形成了拥有近百万亩连片生态果园,“砀山酥梨”也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名声在外,却仍旧难以解决农产品交易固有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果贱伤农甚至滞销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时成片的水果成熟后只能烂在地里。
转机发生在2015年,“电子商务”的新风从城市刮到农村,砀山人找到了自己的脱贫密码。
如今的砀山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农产品网络销售大县,王小辉们熟练运用着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算法帮他们测算出今年的生产量与供销比,科技在其中发挥着“智慧大脑”的作用。通过与阿里巴巴等龙头电商企业的全方位合作,砀山县在电商交易平台上开设砀山特产馆、扶贫馆、旗舰店等,不断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又通过小视频、直播等宣传推介、销售砀山特色农产品。
乘着电商发展的东风,砀山酥梨打开了市场,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砀山电商已经实现从“买砀山卖全国”,到 “买全球、卖全球”的转变,成为砀山新经济的一张名片。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吕鹏认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砀山正好可以作为产业振兴的研究样本。这里从良好的农业基础和砀山酥梨的品牌效应出发,通过电商的阶段性发展打开销售局面,又在扩大销售与消费升级的驱动下,对于高品质农产品有了更高需求,这时候就要向“产销融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要效益。
那么,在砀山什么是“向产销融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转型”,从一个案例中可见一斑。
在本地农户翟灿灿眼里,农具早已迭代升级,如今她用的最顺手的“新农具”是蚂蚁链。在砀山,翟灿灿率先上链,她卖的每一箱酥梨和梨膏,都贴着溯源二维码,一码溯源的功能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扫一扫就能看到生产工艺和包装、发货信息。
目前,砀山县电商交易额已从2015年底的10.4亿元发展到2020年底的60亿元,呈现出“爆发式”“井喷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