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所在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永嘉县境内。它的水系呈树状,水源主要来自于北面的括苍山和东面的雁荡山。溪水贯穿永嘉县南北,最后在温州市汇入瓯江。

以前到过仙居县的永安溪,觉得其婉转秀美,颇似照片中看到过的楠溪江。——如今真的见到楠溪江,果然二者相似。这两条溪,皆发源于括苍山,只是一个向北流,一个向南而去。

沿楠溪江而行,溪水清澈,河滩上布满鹅卵石。

好大只的“凫雁”,悠闲踱步。

一处农家院墙边爬满藤蔓,细看,上面硕果累累——全是“毛梨儿”,即猕猴桃:

竹筏,是楠溪江上历史悠久的交通工具:

试了试,这方小筏子,仅够坐1-2人呢:

不远处就是一个渡口,供两岸的村民过江所用。于是我们决定也摆渡楠溪江。有趣的是,这渡船需要自力更生——有长长绳索连接于两岸,过江人在船上拉着绳索一点一点地收拢,就从此岸渡到了彼岸~,好玩。

对岸有个小土地神庙:

正是国庆,江边游人不少:

第一次知道这种搭着架棚、长长垂下藤蔓的植栽,就是山药:

叶子间已经结着果实——传说中的山药蛋子~

“永嘉山水如画”,第一个为永嘉山水点赞的是南朝的谢灵运。他曾担任永嘉太守,其游踪遍布永嘉及周边地区,作山水诗无数,被称为山水诗的鼻祖。

谢灵运有诗云:

朔溪终水涉,

登岭始山行。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

——其中的“溪”,就是指楠溪江啦。

永嘉也正是因为谢公的缘故,声名日隆。后世总有仰慕者追随谢公的足迹,来至永嘉;即使不是专程而来,也早已深心系之。如唐代孟浩然《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

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今天的永嘉属于温州市,而在古代,永嘉却长期是州治所在。“永嘉”一名定于隋代,取“水长而美”之意,这里也是今天整个温州地区文化的起源地。——而这“长而美”之水,当然也指楠溪江啦。

            楠溪江边散布着不少古村落。一些村落的原来面貌保持得还不错。其中芙蓉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古村落多为按宗族而聚居。芙蓉村是陈姓,下图即陈氏宗祠:

祠堂内部:

古戏台:


        芙蓉村陈氏家族中最有名者之一,是南宋的陈虞之,他是咸淳元年(1265)进士,宋末为抗元志士。

芙蓉村面积挺大,我们只走了很少一部分。村中一角:

村民聚会、休憩的凉亭:

再往前走就是芙蓉书院:

浙江地区人文积淀深厚,历来重视文化教育,所以楠溪江流域的古村落也多有书院。

进入芙蓉书院,院墙中间绘有讲学的场景。两边则各绘竹、梅一幅,尤好。
        竹:

梅:

书院正门:

进去后是第二进院落。院落面积和厅堂建筑的大小比例十分适当。

从“明伦堂”回看正门:

第三进院落里的“见贤思齐”厅,是读书、讲学之处:

尽管有不少游人,村里依然非常宁静,一时有世外之感。
        正是柿子金黄时:

芙蓉村在山水间:

            岩头村离芙蓉村很近,走过去就到了。这里是金姓聚族而居的村落。
        先进入的是丽水街,一条月牙形的临水长街:

岩头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水多。据说这里依托的是元明时期所建的水利设施。

文峰塔:

古戏台:

仍然是依山临水的村庄:

文峰塔前方的二层小楼,为民国时所建的“溪山第一图书馆”:

沿着“图书馆”前的小径右折,再逆水渠而上,无意间进入了一处精彩的院落。——院落共有两进,每一进里都有大大的水池占据了主要空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民居院落。
        第一进:

第二进院子的大门:

别致的第二进院落,仍然以水为主。中心则建有一个亭子;它的后方,才是正厅。

站在正厅一侧回望。从这个角度看中间的亭子就很清楚:

原来这是岩头村的书院,它有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琴山书院。

琴山书院又称水亭书院(“水亭”二字,倒真的是“名至实归”),创办于明朝 嘉靖年间。据说它是楠溪江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座书院。

“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明代王瓒在《温州府志》中写道:“自谢康乐(即谢灵运)招学士讲经而郡之有学旧矣,堂斋庑舍莫盛于宋,而学业随之……吾瓯自宋以来,有书院,有义塾,学业炽盛,正藉于此。”耕读文化是楠溪江古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从宋代以后,楠溪江畔日益书院林立,讲学成风,各类私塾星罗棋布。

岩头村的水利设施规划得井然有序。祠堂后面的水渠:

远山依约:

居然还有一个小教堂:

            达苍坡村大门:

自大门进去后,一条长长的石板路,左边是水塘,右边为李氏宗祠——这里为李姓聚居地:

宗祠的墙上还留有历史的烙印:

再向前走,出现一条与方才道路垂直的甬道。向右方看:

向左边看:

据说,苍坡村当初规划的创意来自“笔墨纸砚”意象。而这条长路就代表“笔”,路尽头的远山峰峦形如笔架,所以,这条路就宛如毛笔搁在了笔架上:

天色已近黄昏,日影斜沉,暮色渐合。我独自一人在这里踱步:

两株老柏:

从亭子向前看,又是一方长形的水域。远山倒映水中,给村庄凭添灵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