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何镇海丨木、陶本原中的传统与现代情结

本期人物


  何 镇 海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美术家协会理事

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


木、陶本原中的传统与现代情结

文 / 何镇海

陶既是“土”,土经火的烧制转变成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木与土属于阴阳五行,古人强调阴阳五行的思想,木为五行之一,象征着春天和生命。因而使“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在阴阳五行中“土”与“木”是与人的生存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两种物质在阴阳的属性上,较为温和而中性。因此、人们在建造房屋时,运用阴阳五行的“土”与“木”,作为建筑的材料。这两种传统材料的结合,从古至今贯穿着中国各种层面的文化艺术造型,无论是木或者陶都具有无穷的艺术表现力,陶让人联想到远古的彩陶文化,气势磅礴的兵马俑,木,让人联想到独具一帜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文化,如皇家宫殿、传统的木构民居等,因而,木与陶可以说是最具中国艺术特色的艺术材料,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是我创作木、陶结构系列作品的重要构成要素。

在我的木、陶结构系列作品中,着重选用木和陶两种材料的创作结合,木与陶的本原是最具中国传统含义的,这两种材料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其本原意识就渗透于中国造型文化的各个层面,我生长在南疆这块红土地上,这里聚集了众多的少数民族、也蕴藏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宝藏,尤其是广西桂西南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那依山延伸高高架起的吊脚楼和那些鱼鳞般层层覆盖的木板墙,那散发出清香的树皮屋顶以及那些独具特色的门槛和隔墙,还有那耸入云霄的鼓楼、风雨桥……这一切无不使我如痴如醉,驱使我的创作冲动,并将民族木构的形式注入到我的作品中去,以现代人的眼光和现代艺术构成手法,将原始木架形式重新组合构成,而陶质这种纯粹的中国传统艺术材料更是给予我创作灵感的契机,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将两者结合,借以沟通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努力寻求具有现代意味和传统内涵的木、陶结构造型的雕塑语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木构建筑一直是中国建筑的主流,无论是宫殿、寺庙、民间祠堂和民宅,都是用木构建造的,在长期的文化演进中传统的木构建筑样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木质结构的特点。木构建筑,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无论是远古的帝王陵墓、汉代的石阕、南北朝的石窑还是唐代的经幢、宋明清的牌楼……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我们从中看到了许多木构支架和精美的木雕,正是因为有木构建筑的存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独树一帜的,所以,木构建筑是中华民族鲜明的符号和标志。

在传统的木构建筑中,广西的干栏式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有地域特色的木构干栏式建筑,在广西的三江一带,侗族的木构建筑最有代表性,建筑样式最为出色,如:鼓楼、风雨桥、木楼等是侗族木构建筑的典型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甚称一绝。整体建筑构造“依山取势,依地取向,形成相呼应而开放的布局,所有的建筑物依然保持干栏式木构建筑的基本样式,在结构上保持着柱枋之间榫卯穿斗结构为主架,叉首式与瓜柱式结构为顶架的整体框架体系,并兼容支撑框架的结构方式,虽然建筑物有多种样式,但对于居住空间的安排却保持了古老干栏式建筑的基本特征,即楼上为居住层,楼下为饲养层的基本规则,在居住空间安排上又保持着前廊中空后房边厢的基本布局,并表现出向进深与拓宽两方面的延展性”。

“干栏式木楼的共同特点是底部架空,根据架空的高度和构成情况,通常又把它们分别称为干栏楼、吊脚楼、地楼和‘印子’屋四种,它们为最具有木楼特征与地域特征的侗族居住房屋,干栏楼实际上是将原始干栏房屋的支撑结构改变为整体框架结构而建筑的木楼楼面。提高离地面约二、三米,其使用空间与分屋功用均与原始干栏长屋相似,吊脚楼又称为‘吊柱楼’或‘半边楼’适宜建筑在河岸边与二级台地边缘等斜面上……”侗族的木构民居建筑依山地而建,属于典型的山地干栏式木楼建筑。所谓干栏式建筑,是指在地上或水中打桩立柱,树栏杆,将房屋构筑其上,用这种方式修建的房屋通称干栏式建筑。因此,所有的侗族木构建筑都是以构架式的构造形式,打眼、凿榫、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用传统的榫卯方式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相结合,创造出独树一帜侗族木构建筑的干栏式造型。

在对传统的干栏式的木构建筑的认识过程中,那种原始、古朴、粗犷、大气、榫卯的构造方式,创造出了独特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造型样式,其框架结构的构造美深深地吸引了我,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以解构的方式,用现代艺术的构成手法,把这种榫卯结构方式运用到我的创作中,在我的陶、木结构系列作品中(图一),

图一   陶、木结构系列作品之一

我力求从木与陶这两种材质的特性和材质的变化中寻找它们之间相互的一种转换关系,如木与陶在未经过火的煅烧前,木质材料是坚硬的,有韧性的;陶土的质地是软的,但经过火的处理后,这两种材质的质地就相互转换了;木质材料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碳渣;陶土的质地变的坚硬,在这样相互转换了的质材造型上,我着意强调了形体的单纯性,以柱的样式呈现出来,采用解构和重建的手法,使柱的造形丰富而有变化,通过断裂的形体诠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一种联系,使其作品具有雕塑的纪念碑式的和展开式的装置艺术形式,使雕塑的语言更加纯粹,更具有张力。陶木结构系列作品之二(图二)

图二   陶、木结构系列作品之二

以框架式的组合方式,以木构架的结构形式将高低错落而富有变化的绳纹陶柱,以榫卯的组合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粗犷的构架尤如一座雄伟的木陶结构的建筑样式,古朴壮观。陶木结构系列作品之三(图三)

图三   陶、木结构系列作品之三

其作品的构架得益干栏式吊脚楼的启迪,以构架式的组合方式将绳纹陶柱横穿悬挂在木构架的上部,突出粗陶质地和木构架组合形式的美。陶木结构系列作品之四(图四)

图四   陶、木结构系列作品之四

吸取侗族鼓楼的构造样式,强调木构架的形式组合,以榫卯的构造方式,将原始木架横穿过绳纹粗陶柱,采用杠杆的原理,支撑陶柱在框架的中间,精细光滑的木质鼓面与绳纹粗陶柱在古朴的木构架烘托下,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总之,我试图通过木与陶这两种传统材料的有机组合,以传统的木构架的构造方式,诠释传统木构建筑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一种新颖的木、陶结构的艺术样式,努力寻求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意味的陶木结构造型的新语境,在传统木构建筑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去感悟和表现艺术真谛。

(原载于《中国陶瓷》)


  作品欣赏(部分)

陶、木结构系列之一

木、陶、铁

120cm×70cm×97cm

1998

陶、木结构系列之二

木、陶、铁

135cm×113cm×75cm

1998

陶、木结构系列之三

木、陶、铁

96cm×90cm×40cm

1998

陶、木结构系列之四

木、陶、铁

100cm×150cm×96cm

1998.

陶、木结构系列之五

陶、木结构系列之六

木、陶

110cm×85cm×70cm

2013

陶、木结构系列之七

木、陶

105cm×210cm×145cm

2013

陶、木结构系列之八

陶、木结构系列之九

陶、木结构系列之十

木、陶、铁

50cm×40cm×40cm

2013

陶、木结构系列之十一

木、陶、铁

60cmx40cm45cm

2013

陶、木结构系列之十二

木、陶、铁

45cm×50cm×52cm

陶、木结构系列之十三

木、陶、铁

2013


何镇海教授,1985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198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

作品曾参加第八、九、十、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一、二、三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赛,2004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2014台湾花莲国际石雕创作营,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共生共荣——2016中国雕塑邀请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雕塑邀请展,2017绥德国际石雕创作营等大型展览并多次获奖。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桂林美术馆、清华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上海雕塑艺术中心、长春雕塑公园、芜湖雕塑公园等单位和机构收藏。

个人曾受邀到美国、德国、新西兰等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主要艺术经历

主要获奖作品

1999年 作品《福寿门》获广西美术创作一等奖

2000年 作品《太极门》获 “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赛”三等奖

2001年 作品《太阳门》获“2001中国(河北)国际雕塑艺术邀请展”优秀奖

2004年 作品《祥云》获“中国(福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优秀奖

2004年 作品《门》获广西美术创作一等奖

2005年 作品《红门》获“首届中国钢铁焊接艺术邀请赛”三等奖

2010年 作品《人与窗》获“首届中国现当代木雕大展”三等奖

2013年 作品《江风》获2013中国·芜湖第三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优秀奖

2014年 作品《消失的记忆》获广西美术创作一等奖

2015年 作品《消失的记忆》获朝圣敦煌——首届国际城市雕塑作品大展特别奖

主要作品收藏

1996年 作品《闩》广西桂林美术馆收藏

1997年 作品《蛙鸣》广西博物馆收藏

1998年 作品《友谊的纽带》长春雕塑公园收藏

2000年 作品《太极门》福建惠安县政府收藏

2001年 作品《太阳门》河北石家庄世纪公园收藏

2002年 作品《太阳门》福建惠安县政府收藏

2004年 作品《海之门》福建惠安县政府收藏

2005年 作品《红门》山东蓬莱市政府收藏

2007年 作品《陶鼓》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7年 作品《福寿门》之三,上海雕塑艺术中心收藏

2009年 作品《友谊之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收藏

2011年 作品《福寿门》清华大学收藏

2013年 作品《江风》芜湖雕塑公园收藏

2014年 作品《石韵》台湾花莲鲤鱼潭公园收藏

2016年 作品《友谊之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美术博物馆收藏

主持艺术活动

1992年 设计制作北京人民大会堂广西厅现代装饰壁雕《八桂风物》系列铜质浮雕

1994年 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6年 举办《门闩系列》木雕作品个人展

1997年 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二次新人新作展”

1998年 参加“98中国(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

1998年 参加“平台——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1999年 参加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9年 参加“漂移的平台——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2000年 参加 “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赛”

2001年 参加“时空平台——2001雕塑作品展”

2001年 参加“2001中国(河北)国际雕塑艺术邀请展”

2001年 参加“西部——西部——与历史对话景观雕塑作品展”

2002年 参加“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回展

2002年 参加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赛

2002年 参加“台湾第一届2002年国际袖珍雕塑展”

2002年 参加“中国(东阳)国际木雕艺术大奖赛”

2002年 参加“中国(佛山)国际现代陶艺作品邀请展”

2003年 应美国辛辛那提姐妹城市委员会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2003年 参加“中国(福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

2004年 参加“2004年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

2004年 参加“第三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赛”

2004年 应美国辛辛那提姐妹城市委员会的邀请再次赴美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2004年 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5年 应新西兰华文学会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2005年 参加“中国钢铁焊接艺术邀请赛”

2005年 参加“黄天厚土雕塑大展”

2005年 参加“雕塑百年”邀请展

2006年 参加“铸造城市文明”——北京传统与现代城市雕塑课题展

2006年 参加中国厦门.中韩雕塑家交流展

2006年 参加“人文平台——中国当代雕塑家实验肖像作品展”

2007年 参加“雕塑与城市对话——迎世博2007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

2007年 参加“第八届中国雕刻艺术节”

2007年 首届中国职业雕塑家作品联展

2007年 第三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雕塑艺术展

2008年 参加“探索·创新——中国青年雕塑家作品邀请展”

2008年 应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2008年 应美国辛辛那提姐妹城市委员会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2009年 参加《空间·印象》2009当代雕塑家联展

2009年 应德国慕尼黑哥德学院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2009年 应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2010年 参加“首届中国现当代木雕大展”

2011年 雕塑作品《福寿门》入选“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

2011年 2011蓝色交响.南戴河国际雕塑邀请展

2011年 应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2012年 参加2012中国·芜湖第二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优秀作品方案展

2012年 参加2012第三届中国.黑龙江万象国际木雕艺术节

2012年 参加 “五行和声当代雕塑展”

2012年 2012中国“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览”

2013年 参加2013中国·芜湖第三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优秀奖

2013年 参加2013海纳百川——中国.东营雕塑艺术展

2013年 参加泥.缘----2013中美国际坭兴陶创作交流展

2013年 参加 2013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2届作品年展

2014年 参加2014蓝色平台——中外名家雕塑作品展

2014年 参加2014台湾花莲国际石雕艺术季创作营

2014年 参加首届“中国好雕塑·为宅雕塑”大赛作品展

2014年 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4年 参加2014年”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

2015年 参加朝圣敦煌——首届国际城市雕塑作品大展.

2015年 参加新态.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

2015年 参加美国堪萨斯艺术学院驻留艺术家作品展.

2016年 应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2016年 参加丝路新语——东西部雕塑家作品联展

2016年 参加共生共荣——2016中国雕塑邀请展

2016年 参加第三届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

2016年 参加“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

2016年 参加“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

2017年 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雕塑邀请展

2017年 参加“上郡。天下名州”绥德国际石雕创作营

2017年 参加2017广西·第四届南北雕塑展

2017年 参加“汉文化与中国梦”兴汉城市百组雕塑方案展

2017年 参加“东方之源”2017首届研究员美术作品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