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巡察】也谈巡察报告的撰写
来源:宿迁市纪委监委网站,转载用作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另转载请注明来源!
听过很多谈巡察报告撰写的讲座,也看过很多讲巡察报告撰写的文字,深受启发,这里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但凡在机关工作的同志,如果被问到什么工作最难,恐怕大半以上的人会说写材料最难。在巡察工作中,巡察报告也是最难写的,不仅要求高,也是巡察成果的集中体现,各级领导都很关注。
谈到文章的难写,南怀瑾大师有一段精彩的叙述,他说:“说到写文章,我曾和年轻的同学们谈到,为什么写不好文章:一开头面对稿纸,已经害怕了一半,手里拿起笔又害怕了一半。笔和稿纸齐全了,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原因是在自己心里老想我现在写文章了,那就写不好。其实写文章没有什么道理,拿到纸笔先不要当作自己写文章,当自己放屁好了,爱放什么尽管放,想到就写。完稿以后,放下笔,自己再看,对与不对再作修正。就像房屋中的家具一样,椅子放得不对,把它搬一搬,桌子的位置不好,搬一搬,几次一搬就对头了。各个都会写文章,大家都说怕写文章,或说你的文章好,我的文章不好。写不好文章,都是自己把自己吓坏的,没有自信,也就是不弘毅,这也要有点傲气,你的文章有你的味道,我的文章有我的味道,我不好有不好的味道,也是文章,不能说不是文章。一定要养成自己这种弘毅的气派,多写几回就成了,有什么难处?”大师的话虽然随意粗糙了一些,但还是有道理的。我写文章就有点如大师所言,想到哪写到哪,没有想法绝不动笔,即便是命题作文。
具体说到巡察报告的撰写,感觉难度更大、专业性更强、要求更高。按照巡察报告要“有高度、有观点、有事例、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的要求,在撰写过程中应注意四个方面。
(1)突出政治性,要有高屋建瓴的政治站位。巡察是政治巡察,寻找被巡察党组织政治偏差,这一点是巡察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巡察报告必须突出政治性,这就要求巡察人员要有政治定力,巡察报告要有高屋建瓴的政治站位。偏离了政治性,巡察报告便是不合格的。无论是被巡察单位出现哪些问题,必须查找政治根源,从政治立场、政治站位、政治意识上查找原因。
(2)突出逻辑性,要有明晰自然的因果关系。巡察报告是严肃的政治报告,报告所列出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问题,必须有清晰的因果关系和严密的逻辑关系,必须有理有据,有数据和事例支撑,有前因后果的客观分析,见人见事。时间、地点、事件必须具体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
(3)突出写实性,要有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巡察报告不是文学作品,用不着修饰,用不着艺术加工,更不能想象推理,必须原汁原味,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更不能隐瞒事实真相。语言风格讲究朴实无华。
(4)突出针对性,要有无法复制的个性特征。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比有机体更为复杂的社会组织更是千变万化,每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存在基础,也就是独特的职责定位,因而每一个单位的问题除了少量的共性问题外,都存在个性化十分明显的特质问题。在巡察报告撰写中,就必须在这些个性特质问题上多花笔墨,才不至于形成“千人一面”的弊端。
在巡察报告撰写过程中,困扰我们的一直是如何按照给定的“三大问题”模板,或者“六个围绕一个加强”模板构思报告架构。尤其是后者,巡察中往往会遇到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单位,职能简单,问题也不是很多,如果按照“六个围绕一个加强”模板来写,难免牵强附会。因此,在把握中,问题多的大单位按照“六个围绕一个加强”来写,问题少的小单位按照“三大问题”来写。即便如此,也不要完全拘泥于模板要求,而是根据模板的大体结构,什么问题最突出,就重点写什么。有些方面问题较多的,甚至可以分开叙述。这样既照顾到模板结构的共性要求,也考虑了被巡察单位的个性问题表达。
这里说的巡察报告特指常规巡察报告,机动式巡察、专项巡察、巡察回头看等就不能完全沿袭这样的模板,而要根据巡察的特殊要求撰写报告。
有些巡察报告的对策建议往往是空洞的说教语言,“永远正确”的词语,没有结合被巡察单位的职能,没有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比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进一步深化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切实落实整改责任”,等等,既不实在也不具体,用一般性的政策或会议要求代替整改建议,放在哪个一单位都可以用。
整改建议一定要有指导性。整改建议不能高大上,要说具体,说实话,讲干货。让人能够理解,能够认同,让人感觉到在帮助被巡察单位,能对被巡察单位有所触动和启发,从而形成行动自觉。
整改建议一定要有针对性。整改建议一定不要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不要说无法落实的大话、空话、套话,要针对被巡察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
整改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这一点很有必要,否则,整改建议说的再正确,无法操作,无法落实,洪荒之力不能为,便成空话。
(1)发现问题是写好巡察报告的前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字能力再强,没有问题支撑,也写不出高质量的巡察报告。发现问题的十二条路径:从被巡单位汇报里“听”出问题;从信访材料里“感”出问题;从网络舆情中“辩”出问题;从审计报告里“找”出问题;从财务资料里“筛”出问题;从会议记录里“看”出问题;从谈话过程中“问”出问题;从工程项目实施中“查”出问题;从延伸巡察下属单位“追”出问题;从走访管理服务对象中“访”出问题;从核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中“探”出问题;从问卷调查和民主测评里“理”出问题。
(2)报告撰写人应全程参与巡察。“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有时候由于分工太细,或出于对巡察报告的重视,安排文字水平高的同志专门撰写巡察报告,但是巡察报告不是散文、小说,绝不仅仅需要文字功底。写报告人如果仅仅是对搜集来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加工,很难写出符合被巡察单位实际的高质量巡察报告。写报告人必须全程参与谈话、查阅资料、小组碰头会、现场走访调研等环节,才能知道问题的来龙去脉,知道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才能有真切的体验,表述起来才会更贴近实际、表达才会更精准。
(3)开好小组碰头会。无论是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访谈,每天都要召开小组碰头会,集中汇报每个人发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同时确定是否作为问题,或者是否需要深入了解印证,并对问题定性和归纳加以确认。
(4)建立集体通稿制度。巡察报告初稿形成以后,及时召开集体通报会,逐一研究问题归类的准确性、表述的严密性和前后逻辑性,十分必要。因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全组成员完成的,在问题定性、表述上他们最有发言权。(市委第一巡察组副组长 孙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