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没练好者|对号入座反省

习练太极拳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观点。 修炼太极是一个枯燥、艰苦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的磨砺;可以说是一种“脱胎换骨”的煎熬,需要咬牙、流汗、掉皮掉肉的磨炼。只是练太极拳如若长期方式方法不当,或者说长期病态练拳,也会出现偏差。想要练好拳需闯几道关,此言不虚也!

1、择师不当

老师的拳学素养与水平关乎学拳人能否学到真东西。尤其年岁较大的朋友,他们已过了学拳的最佳年龄段,是否有一个拳学素养与水平相当的老师指引进入太极殿堂显得尤为重要。如若所从之师本人拳架功夫缺乏雕琢,拳学素养也欠规范,武德修养也欠境界,给从学者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择师不当,既无缘功夫,健身愿望也可能化为泡影,学者不可不慎。

2、从师不诚

有些人虽从明师,只是自身机缘、天分局限,有始而未有善后;或者不以为然,未能遵循明师之授,见什么学什么,样样都能比画而没一样中规中矩;或者时练时不练,一曝十寒而无以为功;或者拳架未经雕琢却急于功夫上身、想走捷径,于是超负荷习练而越练越偏了形状;或者拳架尚未进入境界便忙于编套路制光碟出专著。这些现象的出现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方式方法问题,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太极拳缺乏敬畏,对“明师”缺乏认真的理解与诚恳的追随

3、心态不静

习练太极拳一个至为关键的要领就是“入静”,要心如止水、万虑俱泯,只有这样拳品才能舒缓而从容、沉稳而潇洒、凝重而轻灵。只是现实社会里,面对社会上的世态物欲与功名利禄,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确实是件非常难的事。纵观练拳出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难“入静”,心态偏累。累于世俗。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让人们面临更为复杂的世俗百态,练拳者虽然“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摆脱世俗的羁绊,但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与情趣,以专一持恒于拳学修炼。

4、方法不正

内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内核,而心法是内功的核心。我们练习太极拳,就是练习阴阳虚实,练习吞吐开合,在练习拳架的”五行八法“训练中,都要贯穿阴阳劲。练习太极拳强调内功的修炼,就不要求你在外形动作上做得如何漂亮,腿抬得如何高,架子如何低。有人认为腿抬得高,架子下得低,拳就练得好,功夫就深。这是不符合太极原理的。有许多人练太极拳膝盖疼,就是由于架子低、腿的负重大。这是对太极拳认识的误会,是理解认识上有偏差。这种练拳的身姿,只有向下的沉,没有向上的浮;只有阴,没有阳。其实,这就是偏执。太极拳首先是道法自然,不能偏执强为。不仅练拳的姿势要自然舒展;身体也不能过劳,不能违背生理的自然状态。架子过低,膝关节的半月板和韧带扭曲,日久天长势必造成损伤。许多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就在于此。

想要练好拳需闯几道关

兴趣关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或许你练太极为了锻炼身体,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或本身的身体很差等等,因此走上了打太极之路。此时产生了兴趣,多数人不会放弃。

苦练关

一天练拳5,6小时者有多数,此时觉得只需苦练,定能成功。这一阶段有了目标;而先贤拳论认为看书,不如多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吹尽狂沙始到金”,能够经得住层层筛选,无数次的锻造,大浪淘沙,假以时日,必有大成。

茫然关

此关最危险:发现自己苦练了这么多年和那些初学者比起来境界差不多;很多人在此关和太极分开了然而能留下来的又会误人子弟;欲过此关需有明师指点,世间明师何其之少能有几人?这个阶段是对个人毅力的第一次考验,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坚持。

功成关

入得此关,前面的各种辛劳就都没空费;此时看先贤拳照,拳论,仿佛是自己的好友兄长各持己见,言无不尽认真是字字珠玉,无一虚言;心中不由顿起敬仰感激打动之情。唯有进第四关者,才能真正晓得,太极拳虽穷生平之力,不能尽其妙也。一旦突破最初的艰难,随着身体柔韧性的提高和肢体开展,会伴随一种抻拔的愉悦和舒适感推动你登上更高的阶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