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背后的原因是“本”出了问题-《儿童健康讲记》连载1
关于儿童健康,大家需要一个思路。人永远都会生病,从婴儿长成幼儿、少年、青年,然后变成中年、老年,这一路上都有可能生病。我们无法找到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病是正常的。
我在大学学西医的时候,免疫学说小孩子刚生下来头几个月,他的第一次咳嗽、肺炎、拉肚子......建立了他最初免疫系统的反应模式。就像孩子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当他见到一个新东西,就形成一套反应模式,有了这个模式之后,第二次再碰到还用这个模式。
模式各不相同,对的话一切很顺利,不对的话就会有不舒服,然后再调整,再往前走一步。我们每个人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到现在。不光是免疫系统,我们整个的生理系统,包括我们的人格,所有的一切都是这样一点点成形的。
一个人生病,还有小孩子的生长、发育、修复......是一个身体自然变化调适的过程,尤其是那些常见的症状。
什么是常见的症状?我们都有过发烧。比如,我在讲课,现在还不错,两个小时后会觉得有点热。大家也有这样的感觉吧,有时候连续努力工作几个小时后,脸有点发烧,浑身有点热,要是量体温,没准就是低烧。
大家这时会不会马上去医院,或者吃药,或者按摩穴位?好像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吧,因为身体会自动调整。同样,感冒、发烧、拉肚子......这些也是正常的东西,和打嗝、放屁一样,都是身体的调整反应,只是反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第二,要从每一次生病中学习。至少做爸爸妈妈的要学。通常,不太忙乱的妈妈心会比较静一点,心细一点。细心的妈妈发现小朋友从小到现在每年发两三次烧,似乎能找到规律,问题不大。如果平均每个月发一次烧,就有点问题了。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体,如果某件事情定期发生,应该能找到规律。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原因?是吃多了?受寒了?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跟季节有关?跟情绪有关?还是其他的因素?
还有,孩子每一次生病以后,他的反应模式都有哪些?程度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这些都可以观察到。每一次你用中药或西药、刮痧或按摩、泡脚或者敷冰袋,有没有效果?好的效果是哪些?不好的效果有哪些?我们要注意观察学习,不要每次生病都白生了。
第三,安心、静心的状态很重要。心不静的话不可能学习到什么东西。每次急急忙忙应付症状,没有安心观察过整个过程。或者因为你的生活太忙、太满,节奏太过紧张,这时再加上小孩子突然生病,你根本不能静下来观察处理,连你自己病了也没办法,都扔给医生。
经常是,小孩病了,可是家长还要上班,心急火燎,见啥都烦,急冲冲送到医院看病,医生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医生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孩子整个的生病和治疗过程完全没弄明白。那就有点像我们玩过的电子游戏“弹球”。一个球弹出去,不知会遇到什么,也不知会弹到哪里去,完全是随机的。
这样的家长一多,做中医就会很辛苦。为什么?中医治的小孩子一般都是经过这样三天五天十天,被各种方法都治了一通,没效果,甚至更糟糕之后才来看中医。然后,心急的妈妈还不停地问:“李大夫,今晚要是退不了烧怎么办?”我想:“拜托,你这样折腾这么多遍,孩子的气机都乱了,你让今晚退烧,恐怕不那么容易。”
妈妈有一个单方面的、没有考虑全盘条件的期待,那就是“今晚一定要退烧”。如果是因为受了风寒,身体正在往外排寒气,你说有没有可能或者说有没有必要一定要马上退烧呢?某件事情的发生也许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那它下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退烧太快,会导致很多问题。
所以,以上三点作为前提,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学会这些后,你不仅能从小孩子的每一次生病中找到线索,也能帮助你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理清思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你还处在摸不到门路的阶段,那就把孩子每次生病和治疗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会帮助你建立一个逻辑思考的过程,多记几次,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我发现好好记录这些东西并且发过来问我的人,刚开始平均一周或半个月就找我面诊一次,我跟他说不用老来,歇一歇,省点精力省点钱,但他还是要来,后来几个月来一次,最后半年一年都看不到了,他学会了,不来了。
他学到了什么?他也不是对中医全懂了,他只是学会了观察,对日常的问题就有了观察、分辨和妥善处理的能力,不慌张了。西医也认为
感冒或者某些常见病,即使不看病、不吃药,喝水、休息、注意饮食,过个六七天,自己也会好。我们的健康曲线和股市一样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安下心来一边学习一边往前走,这样就很好。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静下心来找到这个规律呢。当它在中间值的时候,我们不用考虑它;当它发展的时候,就要小心一些,别再乱吃东西,比如冰淇淋、炸鸡腿、麻辣烫,让身体好好休息,别看太多电脑、电视,健康曲线自己会调整;当它的发展已经不在你的认知和调节范围内的时候,你就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我们大都学过辩证唯物主义,知道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在中医上叫本和标。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虽然知道不是太好,但我们不理它,不动它,它自己会过去的,而有些事情则一定要出手。我们处理小孩子的健康问题也是一样。
病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病的标签。那就是病有诊断、有病名,比如,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食物过敏、鼻甲肥大、白细胞减少。这些都是现象、症状、暂时的结果,我们称之为“标”。
另一个是病背后的原因,病人的体质,我们称之为“本”。在中医来看,能量不够、渠道堵塞、气机紊乱等等往往是这些病背后的原因,因为发生的位置不同、程度不同、组合不同而产生千变万化的“病”。在这“本”之后呢,还有更深层的“本”,长期的不当饮食、不合理的作息、紧张焦虑、压力过大、情绪累积等等。就像洋葱皮,剥了一层,还有一层。
所有的病都不是孤立的,不能离开整体。各种不舒服,是人体的反应,但首先要知道,我们不舒服,至少说明我们的身体还有反应的能力,并且身体能正常接收到这个讯息,这一点对保持健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两种情况,比如人家欺负你,第一种你
挺麻木的,不敢出声,一直让人欺负;第二种会说,“你别太过分了!”哪种反应正常一点?第二种比较正常吧。但有时候才稍微碰到了一下,就大怒,“你干嘛踩我的脚?”这个就是过了。有反应,是正常的;反应过高的时候,需要克制一下;反应不及的时候,让它起来一点,帮助身体把不需要的东西化掉。这是中医的作用。
但我们现在的很多治疗方法,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采取的其实是压制——不让它反应,表面上的“太平无事”。妈妈们还挺高兴,孩子吃了药马上不咳、不烧、不拉肚子了,马上就可以上课、上公园玩去了。这背后是一种焦躁的心态,把原本可以清出房间的垃圾都藏到了地毯下。
生病时出现的症状,其实是冰山一角,冰山下面的部分很大很大。但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只看到和处理表面的东西——症状。冰山下面的部分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体质,中医叫本。
一个人本身体质很好,即使碰到感冒病毒,一屋子人都病了,他都不一定会生病,即使感冒了也会很快就好。如果孩子体质很好,即使有反应,反应还挺激烈,适当控制就好,问题不会大。
一个人体质不好,再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还有反应,一种是没反应。体质不好,但还有反应,说明还有生命力,身体还有自己改善、修复、排毒的动力。没反应就比较没有机会了。比如,小孩子刚开始两三个月发一次烧,妈妈给他治得太厉害了,最后变得半年一年都不发烧,妈妈说,幸好被我用药控制住了,连着三个礼拜一直输液,还喝了三个月的苦汤药,现在总算不发了。
好吗?不好!为什么?虽然症状(标)没有了,但是体质(本)呢?小孩的脸黄黄的、瘦瘦的、精神不好,胃口也不好,过度的治疗把孩子的本给伤害了。
不管什么病,它只是现象,而且它会不断变化,变好或变坏。人总是要生病的,不会生病的是木头人,活着就可能生病。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这个病叫什么名字,属于身体的哪一部分,名字会吓到人和限制人的思想,让人牢牢记住这个暂时的现象,以为再也没机会改变,一旦这个无形的框框套上,就很难拆掉。
大家可以想象,当一个原本正常的人,突然被指认为精神病,从此就麻烦了,他即使不是精神病也是精神病。这个叫什么呢?标签化。这是我们成人世界的特点,喜欢贴一个标签,喘息性气管炎、SARS......当我们给它贴了某一个标签之后,就会设计出一套固定的方式去处理它,于是,原本可以变化流动的河流就被限制、冻结在这里了。
有人写了封邮件给我,一个小朋友,某三甲医院诊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较少。家长问我:“李医生,你有什么中药可以升红细胞吗?”我告诉他要看孩子是什么样的体质。这是中医治疗的前提。
假设十个人都是红细胞少,那么,脾胃不好的调脾胃,脾胃好了,人体运转正常,红细胞就升了;另一个人可能因为经期过长过多,我把她月经调整好了,红细胞数量就正常了;也可能是感冒一直没好透,我把他感冒治好了,人体运转正常了,不光红细胞升,原来白细胞高的也降了;还有可能是因为长期的过敏,身体有湿毒,体质上的问题,
我只要把湿毒体质改变,身体运转顺畅了,红细胞就升高了,而且不光红细胞升高,所有的组织、器官、代谢,都会自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中医不是只考虑处理“标”,中医是把视野扩大,找这个点和整体的关系,在控制“标”的同时把体质调整好,让改善的体质来永久性地消除这个问题。这是以人为本。
把握体质。这是中医比较简单的整体观,不需要去分析细节。孩子到底缺不缺钙、锌,有没有对某种过敏源过敏,全分析完了也没用。比如缺钙,并不是每天补钙、吃牦牛骨髓粉,就有钙了,人体不是石膏模型,灌什么就能得什么。吃的是钙,吸不吸收不好说。把体质调好了,才能达到目的。直接去抓这个目的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即使暂时得到,以后还要付出代价。
中医说的标和本,标是现象,物质层面;本,相对是能量和信息层面。身体没有能量的时候,容易出现各种症状,一旦能量正常运转了,这些问题自然就好了。当一个人老是出现很多问题,而且不是单纯的问题,他同时有鼻子过敏、眼睛红肿、皮肤发炎瘙痒、大便不成形、咳嗽有痰,然后西医检查又有血液和免疫系统的问题,还伴有细菌感......当这种涉及多层次、多部位问题的时候,是什么状态?是整个系统的问题,这时候更需要整体的调治,如果分开一个个治,那会导致整体失衡,陷入更大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