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绿皮车上的年味
当我们回首往昔,会意外地发现,在那个“绿皮车”年代,一进入腊月,从南京始发的火车上就开始能感受到满满的年的味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看似一句简单的话,然而却饱含着彼时人们乘火车归乡团圆的浓浓情结。
旧时年货土特产 满满的年的味道
虽说“那时慢”,但越是临近年关,火车车厢里越是挤满了手提各种年货土特产、归心似箭的旅客。记得那天正好是腊八节,我赶往外地开会,从南京西站上了一趟绿皮车,恰好是早餐时分,车厢里到处弥漫着腊八粥的诱人香味,只见身穿白色制服的列车售货员,推着小推车,走到你身边亲切地问,需要些什么?那上面既有刚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还放着让人眼馋的小瓶装的“小茅香”酒,俗称“二两五”,以及符离集烧鸡、德州扒鸡、芳香四溢的采石矶茶干以及椒盐花生米等等佐酒熟食。许多旅客会即刻掏出钞票,买一堆熟食放在面前的小茶桌上,津津有味地大快朵颐起来,于是,车厢里总有一股美食的芳香飘过。
推车里丰富多样的零食
那时人们普遍觉得,南京到北京、上海相当之遥远,即使到苏、锡、常,甚至镇江,由于沿途每个小站都停靠,因此或多或少有一种出远门的感觉。既然出门一趟不易,行色匆匆、兴师动众的,自然不可空着手徒劳往返,而彼时城市与城市之间商品又不流通,无形中催生了旅客对各地年货、土特产的好奇与购买欲。
上世纪80年代德州火车站抢购扒鸡的情景
那年头年货、土特产远不如今时考究外包装,比较粗放、透明,这样反而增加了年货、土特产自身的地域辨识度。于是车厢便成了流动的年货、土特产陈列场所,你来自哪里,只要从你手上拎何物即可获知。
月台卖土特产的商贩
从南京上车的自然拎着湖熟板鸭,或者南京肉联厂出品的“层层脆”、“节节香”以及香肚、浇切片、四色糖、猪油年糕等等。从上海上车的一般都是大白兔奶糖和城隍庙五香桂皮豆。从北京上车的就一定是包着大红纸的茯苓饼和五颜六色的各种蜜饯。从苏州上车的通常携带的是苏州观前街的卤汁豆腐干,这可是老牌苏州土特产,多少年遐迩闻名,儿时的最爱,记得最开始也就五分钱一盒,挡不住诱惑,于是打开盒子,芳香扑鼻,非常好吃。只可惜一小盒里只有区区几块深咖啡色豆腐干躺着,还附两根牙签,又有一张油纸垫着,上面汪着香香甜甜的卤汁,真舍不得一次吃完。
从无锡上车的,往往拎着用篾编的篓子装着的油面筋泡,不零卖,要买就是一篓。同是无锡特产,红纸盒装的无锡三凤桥百年老店出品的酱炙排骨似乎更受欢迎 ,车上带的人特多。常州的枣泥麻饼也是用印有“福”字的纸盒包装的,不过那纸盒呈圆桶状,有点儿怪怪的,于是就有人非常搞笑甚至颇有些戏虐地为它取了一个“马桶饼”的诨名,名字虽不雅,但该饼两面皆芝麻,且是玫瑰豆沙馅,又甜又香,口感非常好,价格又不贵,因此,那年月列车上几乎人手一份。镇江上车旅客拎着的是成打的、由大名鼎鼎的恒顺醋厂出品的“镇江香醋”,那年头,如此价廉物美又飘着香气的好东西,谁又肯轻易错过?
土特产商店
餐车里 一派迎新春的喜庆与祥和
犹记许多年前,从南京乘坐126次列车去北京出差,因走得匆忙,没来得及吃晚饭。于是打算去餐车用餐。刚进餐车,只见车窗上贴着大红的“福”字剪纸,几位书画家模样的人正在餐桌上挥毫为旅客写着春联,车厢顶棚上悬挂着五色缤纷的彩带......处处洋溢着一派迎新春的喜庆、祥和气氛。
忽然一股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哦,原来是几位旅客正在用餐。据餐车主任告诉我,他们餐车上的面食多年来非常受旅客欢迎,其中就有一款秘制老卤面,加上用文火慢炖五个小时、热气腾腾、芳香四溢的牛肉汤,再搭配上一叠双味小菜,味道绝佳。我当即买了一份。当身穿白色制服的餐车服务员将现下的老卤面端上餐桌,只见碗里深褐色的汤汁上浮动着淡黄色极富弹性的面条,鼻子里闻到的是汤汁的咸香,面条的芳香,牛肉的鲜香,芫荽和叶菜的清香......
在呼啸而过的时光里,旧时火车上曾经飘过的年的味道,依旧弥漫在人们心间,时不时想起、回味、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