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是一直遥远的新娘丨江非
来源:《诗刊》2021年1月号上半月刊“读诗”栏目
图片来源于unsplash.com
故乡曲
江非
白菜是最白的女人
大豆是最大的孩子
高粱是最高的男人
在那里
土地是最土的布匹
牛厩是最牛的房产
羊皮是最洋的服饰
在那里
宽恕是最宽的河流
小气是最小的垃圾
善良是最膻的肉汤
在那里
传统是一直流传的《诗经》
老师是一直不老的孔子
远方是一直遥远的新娘
“散点透视”与汉语的“巧劲”
李壮
江非的《故乡曲》其实是一首“两难”之诗。江非选择的,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应对方式。他避开了传统的抒情模式,在直观上进入了某种“无我之境”(用“在那里”而非“在这里”,无疑是巧妙的),不是以喷薄的情感去咏叹故乡,而是以节制精确的语言去勾勒和呈现故乡。与此相适应,借助重复的句式,江非把故乡“摊平”而不是“聚拢”了:人(白的女人、高的男人)、物(牛羊土地)、事(宽恕、小气)乃至文化传统(《诗经》和孔子),都作为“元素”,有序而又妥帖地填进了句式的空格。没有哪一个意象单独作为动力“装置”出现,但所有的意象排列在一起,却构成了强大的“诗意场”。在此意义上,这首诗呈现出十足的东方美学趣味:它不是“焦点透视”的,而是“散点透视”的。
此外,江非“四两拨千斤”所用的“巧劲”,还充分借力于汉语汉字本身。通过“字”的巧合,打通“意”的联想,是《故乡曲》引人注目之处。从名词“牛”到形容词“牛”(了不起之意)、从名词“传统”到动词“流传”、从宽恕的本意到“宽河”的象征意义……江非用“撞字”甚至“谐音”这样近乎游戏的方式,无形间消解了“故乡主题”和“重复形式”的内在难度,看似轻松简单,实则构思深沉、情意深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