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窑博物馆:剑气窑火续瓷韵
在一万余年前新石器时代,丰城境内就有早期人类劳动生息,桥东寨上遗址的发现表明,迄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丰城人就营造起了规模较大的城池,他们用石头做成斧、刀、箭等工具打猎、种植,商周时期开始烧造、使用印纹陶罐。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2年春秋战国时期,丰城先后属吴、越和楚国辖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丰城属淮南国(九江郡),公元前149年—公元209年,属豫章郡南昌县管辖,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划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此为丰城建县之始。
1800年过去,作为江西省的经济强市和人口大市,同时也是文化强市,丰城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而要了解丰城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最便捷的途径,便是去洪州窑博物馆寻找答案。
2013年10月12日,丰城市博物馆新馆——洪州窑博物馆正式落成并启用,向社会免费开放。洪州窑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新城区丰水湖文化公园二期工程心广堂文化园内,由四栋仿明清风格的古建筑构成,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总投资5000余万元。园内主要设有心广堂、紫阳轩、龙光阁、文公门、连廊、朱熹雕像、源头活水、假山等建筑,与和合塔处于同一中轴线,“北塔南堂”遥相呼应。
洪州窑博物馆内基本陈列为丰城历史文化展、洪州窑专题展和景德镇丰城籍陶瓷艺术家作品展三部分,分别突出“剑气”、“窑火”、“瓷韵”三大主题,展览面积1000余平方米。“剑气”表现的是历史悠久的宝剑文化。南朝作者雷次宗所著《豫章记》最早描述了龙渊、太阿宝剑剑气冲天、丰城掘剑、剑化为龙的故事,丰城剑逐渐为世人所熟知,于是有了王勃“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李白“宝剑双蛟龙、雪夜照芙蓉”,杜甫“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白居易“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等著名诗篇,丰城剑也被后人理想化为一种集威猛、正义为一身的神物,并赋予其狱底之剑仍气冲牛斗的英雄气概,蕴育了丰城人敢想敢干、重情重义,面对艰难困苦,敢于亮剑、所向披靡的丰城精神。
“窑火”和“瓷韵”表现的是驰名中外的陶瓷文化。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从饮茶人的角度阐述了洪州窑位居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的历史地位。1977年洪州窑被发现以来,经过多次考古发掘表明:洪州窑是我国青釉瓷器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晚期就烧制出精美的青瓷制作技术,一直到晚唐五代,中间延烧八百余年。匣钵装烧,褐釉点彩,芒口瓷、玲珑瓷烧制技法,化装土、火照的使用都是洪州窑的创造与发明,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日本学者藤冈了一考察洪州窑之后,曾长跪祭拜,留下“天人共感动”亲笔题字。
博物馆展厅主要设在心广堂和紫阳轩。“心广堂”、“紫阳轩”、以及“龙光阁”、“文公门”等建筑的创意设计,均来源于朱熹,表现了丰城辉煌灿烂的书院文化。丰城自古崇文重教,自东汉徐孺子隐居槠山“授徒自给”开始,晋代罗文通结茅池山“授徒八百”,创办罗山书院,丰城历史上有据可查的书院达61所,著名的龙光书院获得宋高宗赵构的钦赐匾额,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影响甚巨,“四方至者逾三百人,学舍几不能容”。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反映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心广堂记》,就是在丰城创作而成。
洪州博物馆内藏品丰富,充分运用各种传统和现代手段,展示了丰城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心广堂”一楼展厅,主要分为“远古寻根”(远古遗骸、新石器时代遗存、商周时代遗址)、“建置沿革”(县州市设置、镇街墟设置、名家咏丰城)、“气冲牛斗”(雌雄剑传说)、“文峰耸秀”(县学、书院、私塾、科举)、“剑邑杰秀”(历代杰秀、大家风范、文韬武略、当代英豪)以及“赣鄱名邑”(祥辉联壁、晴岚毓秀、显功树德)等六个部分。二楼展厅主要陈列洪州窑考古挖掘的成果。“紫阳轩”则主要介绍和陈列丰城籍的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作为宣传文化的重要窗口,洪州窑博物馆是传播历史知识、开展学术交流、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和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文化基地,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宣传基地、宜春市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了解和研究丰城历史文化的首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