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被俘后苏荣问:考虑过向陈毅投诚吗?杜聿明:我有一个条件

前言

1949年1月10日,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位于陈官庄周围杜聿明最后的30万大军全军覆没,这也意味着淮海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再无一战之力。伴随着这次战役,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如粟裕、陈毅等人从此走向了人生巅峰,可还有另外一些国民党军队的高官却从高高的“神坛”坠落在地,从此泯然众人,甚至沦为了囚徒,而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最高指挥官的杜聿明自然也难逃这样的结局。

图:淮海战役示意图

杜聿明被俘后一度想要“杀身成仁”

1949年月11日清晨,位于陈官庄附近的华野四纵战犯管理所。

从外表上来看,杜聿明被关押的小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是一处非常不同的农家校园,杜聿明被关在位于院落西南角的一间独立的小屋之中,在门口站着一名严肃威武的解放军战士,手里还拿着一把从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手里缴获过来的M-1美国卡宾枪。由于保密原因,谁也不知道这里关押的就是这次淮海战争之中臭名昭著的“战犯”杜聿明。此时的杜聿明穿着一身国民党士兵的棉衣待在屋子里,满面愁容。此时他的头上缠着白色的纱布,远远看上去就和戴着一顶白帽子一样,着实十分滑稽。

图:杜聿明受伤之后头顶裹着白纱布

尽管杜聿明是这次淮海战役的最高指挥官之一,还是陆军中将,但解放军并没有因为他的官位和军阶而给他什么特殊的待遇。他平时睡觉用的床是使用两张长凳和一块门板临时搭建起来的,上面铺满稻草之后再铺上一件国民党的黄色军毯,最后再加上一层白色的床单。

杜聿明毕竟是黄埔军校出身的正规军人,即使在当囚徒的时候也能够保持自己昔日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床单弄得一尘不染,并且就连被子也叠得和“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十分整齐地摆在床头的一角。

图:前排右起为杜聿明

自从他的副官在解放军强大的心理攻势之下将自己的身份从实招来之后,一个问题就一直在脑海之中久久不能散去,今后自己的命运会被如何处理呢?他叹了口气,心中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现在自己落在了共产党的手里,就只能往最坏的方向考虑了。事实上,早在淮海战役败局已定的时候,杜聿明就曾经考虑过自己突围之后的四种可能性:漂泊海外、免官为民、沦为(国民党方面的)囚徒,而最坏的结局就是被共产党捉住并且当成战犯枪毙。

图:淮海战役中被俘虏的杜聿明

想到这里,杜聿明又开始头疼,头上的伤口隐隐作痛。这个头上的伤口正是之前自己想要自杀时所留下的,说句老实话,他真的不希望解放军救自己。杜聿明身为国民党军队的嫡系、蒋介石的亲信,长期以来就被灌输了“不成功就成仁”的忠君思想,再加上自己又被共产党方面称之为“战犯”,因此杜聿明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自己如果被共产党方面枪毙,那就是人人唾弃的囚徒;而要是自杀,就能够成为向蒋介石表达忠心的证明,起码身后还有名誉可以追认,对于这笔账,他算得可以说是非常清楚了。

为防止杜聿明想不开,华野四纵专门派人和他聊天

由于粟裕要求必须保证杜聿明的安全,在将杜聿明抢救过来之后,华野四纵决定专门派人找杜聿明聊天,避免他再想不开,而时任四纵机要参谋的苏荣自告奋勇的接下了这个任务。为了和杜聿明套近乎,来到杜聿明的房间之后,苏荣就谎称自己曾经是徐州42军的一个勤务兵,就这样,他逐渐取得了杜聿明的信任。

图:曾任四纵机要参谋,后任中共海军上海基地纪委专职副书记的苏荣

闲谈之中,他们聊起了关于陈赓的事情,杜聿明感叹说:“陈赓和我是黄埔一期的学生,他的头脑很聪明,不过就是性格顽皮。他很会打仗,我们在学校里也能谈得来,就是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杜聿明这样问苏荣。

“他现在很好,在共产党野战军之中担任纵队司令,打仗也很有战略眼光,是文武双全的将才。”苏荣这样回答。

图:陈赓年轻时期戎装照

杜聿明听了之后颇有感慨地说道:“要是当初他没有离开老蒋就好了。”

可是苏荣却正色道:“我觉得陈司令员的选择没错,跟着老蒋能有什么好处?”

苏荣的话让杜聿明的心中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想当初,陈赓在上海做秘密工作的时候,被蒋介石追着满城乱跑,可如今他却成了胜利的一方,而昔日准备追随蒋介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黄维、胡宗南、还有自己却都落得兵败的下场,想到这里,杜聿明不禁唏嘘不已。

图:杜聿明被俘处

就在这个时候,杜聿明忽然向苏荣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对了,我的指甲长了,能不能从老百姓那里给我借把剪刀呢?”

听到这里,苏荣不禁暗笑:杜聿明可真是死心不改啊,都成了战犯了,还有心思在乎自己的指甲到底长不长?这分明是他想要寻短见。于是苏荣对他冷声说道:“我们解放军是优待俘虏的,但你身边只要有块石头都能把自己砸伤,剪刀的话就更不可能了。”

发现自己的心思被识破之后,杜聿明只能尴尬地笑着说:“没办法,军人就是这样……”

“啧,从没听说过用石头自己砸自己的军人。”苏荣半开玩笑的语气让杜聿明渐渐安心下来,最终他打消了第二次想要自杀的想法。

被问及为何在陈官庄负隅顽抗,杜聿明回答: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早晨9点钟左右,杜聿明的房间之中来了几位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分别是华野四纵司令员陶勇、政委郭化若以及政治部主任谢云辉等人,毫无疑问,他们也想见一见这位昔日在淮海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对手。

可是当他们推门进入的时候,杜聿明就面无表情地坐在里面,头也不抬,态度十分冷漠。于是政委郭化若首先开口说:“杜将军,你还记得我吗?”

图:解放战争时期的郭化若(右三)

杜聿明抬起头,惊讶地看着他,脑海之中顿时浮现出了一个人的身影:“你不是老郭吗?”

“没错,杜将军,你是黄埔一期的,我是黄埔四期的,我们可是一个学校的啊,你还是我的学长啊!”这番话让杜聿明心中很难受,还说什么一期,这不是存心打算气我吗?随后,郭化若又说:“作为你的校友,我很想知道你对淮海和东北战役的看法。”

杜聿明起先不愿意发言:“我都是败军之将了,有啥可说的?”被郭化若再三恳求之后,他才叹气说:“如果你真想听我的看法,我可以告诉你,卫立煌和陈诚都是无能之辈,所以我们才丢了东北;而此次徐州会战,完全是因为蒋介石听信了刘峙那个蠢材的鬼话,对我的劝告却置若罔闻……现在蒋介石的主力部队都打光了,失败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图:谢云辉少将

而四纵政治部主任谢云辉则问了一个更有趣的问题:“当初第七兵团和十二兵团都被我军全歼,黄伯韬被击毙,黄维也被我军俘虏,而你也收到了我们陈毅司令员的敦促投降书。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你明知道败局已定,为什么还要在陈官庄负隅顽抗?”

对此杜聿明抬起头郑重地回答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蒋介石的命令我不得不服从。”

后来,等到四纵首长们都离开之后,苏荣曾经就此问题再次向他询问道:“杜将军,请您和我说实话,您在收到陈毅司令员的劝降信之后,到底有没有产生过投诚的想法?”

只见杜聿明望着他发了一下呆,然后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最后说出了一个条件:“要是能保全我军手下两个兵团的部队,说不定我会答应这个条件吧……”

杜聿明与家小在两岸形成鲜明对比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之后,杜聿明和其他42位国民党高级军官一起被送入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在长时间的思想教育之中,杜聿明首先想到的是接受更多的惩罚,可人民政府不仅不歧视和虐待他,还对他在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照。当时杜聿明身患重疾,为了治疗他的疾病,人民政府花费重金使用进口设备为他治疗,并且还专门跑到香港为他购买国外进口药物。

图:北京功德林监狱远眺照(1964年)

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但为了能让他的身体尽快康复起来,战犯管理所为他特地做小锅饭,在当时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刚刚得以维持温饱的情况下,杜聿明却经常能够品尝到类似红烧鱼、鸡蛋以及鸡肉等高营养食品,每天还能喝一斤牛奶。在人民政府的关照之下,杜聿明的一身顽疾竟然慢慢调治好了。

与此同时,他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抚慰。在管理所的精心安排之下,为解放战争立下大功的一些起义将领,如傅作义、程潜等人先后前往看望他。在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人民政府还让杜聿明同在美国的杨振宁获得了联系,不过他这才知道,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们在台湾过得并不好。

图:做第五军眷属工厂厂长时的曹秀清

原来在淮海战役结束之后,他的夫人曹秀清就在上海到处打听丈夫的下落,结果她所能得到的“官方回答”都是:“杜聿明将军已经被共产党残忍杀害了。”而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曹秀清收到了蒋介石的一封手谕,要求她必须带着自己的子女乘坐专机前往台湾,由国民政府负担起他们子女的生活费。考虑到自己在上海无依无靠,没有经济来源,在没有得知丈夫的音讯之下,曹秀清只好带着自己的婆母还有5个孩子来到了台湾。

在台北定居下来之后,曹秀清全家的生活来源只能依靠少得可怜的一点生活救济,他们在当地还没有房子,生活异常窘迫。无奈之下,曹秀清只能外出打工,但她微薄的薪水依然很难养活全家。不久之后,曹秀清的婆婆在贫困交加之中逝世,为了让蒋介石兑现当初的承诺,曹秀清曾经找到宋美龄、张群等人向蒋介石反应情况,可最后都杳无音信,当然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杜聿明是败军之将的缘故。

图:杜聿明与曹秀清合影

此时,杜聿明的长子已经前往美国留学,由于没有收入来源,他只能白天上学,晚上靠勤工俭学打工,常常饥寒交迫,日子很难维持。迫不得已之下,他和远在台北的母亲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得到经济上的救济,可曹秀清也无能为力。无奈之下,曹秀清给蒋介石写信请求生活补助,蒋介石收到信之后特批1000美元分两年支付,而杜聿明的长子每年在美国的留学费用就高达3000美元。得知蒋介石政府这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做法之后,他在绝望之中服下大量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痛苦的一生。

曹秀清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悲痛欲绝,她彻底看清了蒋介石政府冷酷无情的面容。想当初,杜聿明为蒋介石辛辛苦苦服务了数十年,结果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深思熟路之后,曹秀清决定离开台湾。

图:杨振宁和杜致礼(曹秀清与杜聿明的女儿)合影

1957年,曹秀清的女婿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杨振宁给曹秀清寄去了一封信:“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很关心您,我现在很想见他。”而这个'老朋友’正是指杜聿明。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曹秀清有了一个清晰的想法:一定要找借口离开台湾辗转美国前往大陆,与自己的丈夫再度重逢。2年之后,蒋介石终于批准他前往美国,她只身一人来到了美国的普林斯顿与女儿女婿见面,从此一住就是6年。

由于杜聿明在劳动管理所之中认真努力、成绩优异,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终于走出了管理所,获得了新生。从此之后杜聿明就把12月4日当作自己另外一个生日来过,他逢人就对他说:“人们常说'十年一觉扬州梦’,我这则算是'十年不见红炉练,留得丹心报人民。’”可见杜聿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有着高度的认可感和责任感。

图:1972年7月,杜聿明与妻子曹秀清,女婿杨振宁合影

杜聿明获得自由之后,首先见到了前往中国看望他的杨振宁博士。在谈话之中,他得知自己的妻子曹秀清依然在美国,他心中非常牵挂,于是就让杨振宁给曹秀清带去一封信,心中希望她能够早日回到自己的身边,在信中他这样介绍自己的处境:“我现在很好,有一个卧室、一个客厅,还有一个办公厅,我重新认识了共产党,以后要和共产党一起工作。”

杜聿明会见蒙哥马利将军,指着陈毅说:他手下有200万人

1960年5月26日,杜聿明获悉自己要参加一场重要的外宾宴会,于是急忙前往人民大会堂。到达现场之后,他这才知道原来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要邀请英国二战著名陆军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参加国宴。吃饭期间,周总理将杜聿明介绍给杜聿明,这时杜聿明就对蒙哥马利说:“他曾经和陈毅打过仗。”

于是蒙哥马利就好奇地问:“最后他们谁赢了?”

周恩来指着陈毅说:“是他赢了。”

于是蒙哥马利就问杜聿明:“当时你们国军有多少军队?”

杜聿明回答说:“100万人吧。”

“既然你有100万人,为什么还会被陈毅击败?”蒙哥马利这样问他。

图:周总理会见蒙哥马利元帅

杜聿明就开玩笑说:“可是陈毅元帅手下有200万人。因为最后我手下的人都跑到他那里去了。”杜聿明的回答顿时引得众人们捧腹不已。

196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之下,杜聿明等7人调任至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杜聿明等人能够将自己亲身所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留给后代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了工作安排的杜聿明十分激动,他觉得自己终于能够为新中国的历史文化事业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此后不久,他就写信告诉曹秀清,讲起了自己被安排做文史专员的这件事情,希望妻子能够早日回到祖国和自己团聚。

不过此时,曹秀清的心中开始犹豫起来:毕竟古话说得好“成王败寇”,自己的丈夫毕竟是曾经被俘的人,被释放之后,到底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继续留在大陆上的呢?从丈夫过去的性格来判断,她很难确定这些话到底是不是发自内心。于是她甚至还曾经写信劝杜聿明如果实在不行就到美国来,对此杜聿明给予了耐心的解释和劝慰。

杜聿明坚持扎根大陆,夫妻二人终于再度重逢

1963年10月,曹秀清终于打破重重阻碍,动身从美国乘坐飞机回到了首都北京,回到了丈夫杜聿明的身边。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周恩来总理非常高兴,于是在11月10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杜聿明、溥仪等文史专员还有他们的妻子,周总理特地邀请了鲁迅的遗孀许广平、傅作义夫妇前来陪同。

图:曹秀清和女婿杨振宁幸福团聚

曹秀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激动,因为她早就想见周总理一面了。在人民大会堂之中,周总理高兴地握住曹秀清的手说道:“欢迎你回国定居!”面对热情的周总理,曹秀清不禁激动得泪流满面。

来到人民大会堂之后,陈毅副总理向杜聿明夫妇提出了一个问题:“最近台湾流传出一些风言风语,说是大家在大陆并没有真正获得自由,那么我现在就想问大家:你们是不是真的自由了呢?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如果有什么感到不自由的地方,我们一定会采取措施,保障各位有充分的自由。”

杜聿明和在场所有的人异口同声回答说:“我们生活行动都很自由,一切都由自己做主,没有被别人干预过,请总理放心!”这次的见面会让夫妇二人内心暖洋洋的,特别是曹秀清,她感觉自己选择回国这条路没有错。

图:晚年时期的杜聿明与曹秀清

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杜聿明从此之后一直铭记于心。在战后的岁月之中,杜聿明一直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和努力,改革开放之后,杜聿明被选为第五届人大代表兼第五届政协常委,他坚决拥护《告台湾同胞书》,为争取两岸和平统一贡献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惜的是,病魔没有留给杜聿明太多的时间,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不幸因病逝世。临终之前,杜聿明留下了这样一番话:

“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为子孙万代造福!”

我们相信,这是杜聿明发自肺腑的话语,而我们也坚信,随着两岸和平统一步伐的加快,台湾终究有一日会回到祖国的怀抱,达成杜聿明临终之前的遗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