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你的人生究竟由何决定?
1
心灵的自觉
受教育未必局限于上学念书,因为学习是人的自然倾向,但是所有的学习中,以个人的定位问题最居关键地位。
人生不外乎是一连串抉择的累积,每一次抉择都会牵涉或带动“我在哪里?”与“我要去哪里?”这两个定位问题。
于是,生命表现为动态发展、推陈出新的面貌。
“新”未必代表善,它往往只是不同而已。
譬如,身体机能的新陈代谢,在少年时固然使人充满希望,但是中年以后则使人忧心忡忡了。
日常生活上的变化与趋势,如电视节目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但是未必带来什么新意。电视看多了,有提早陷于痴呆症的危险。
我们要强调的是,一切皆以心灵的自觉为前提。
有了自觉,则自我意识与宇宙万物之间,才有建立关系之可能。
有了自觉,生命才有真正的新境界,就是成为由价值所塑造的新人。
2
相由心生
所谓价值,是指人的“知、情、意”三种潜能所引申发展的成果。
勤于求知,可以启蒙解惑,所见皆为真实的一面,所言皆有可靠的根据;
乐于抒情,可以点化困境,不以个人遭遇为苦,却能品味无穷美感;
勇于实践意志的要求,可以促进人我关系的和谐,集义积善,提升道德水平。
心灵在“真、善、美”的领域中沉潜涵泳,自然可以变化气质、培养风格。这就是“相由心生”的基本原理。
“相”是外表流露出来的气质风度,从小到大不断在改变,只是这种改变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好像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就换了一副面貌了。
古人所谓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这是对自己的期许,标准可以订得高一些。
若是当成通用的原则,那么三日不读书的人满街都是,又该怎么办?同样的,有些人奋发图强,造成“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效果。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以“三日”为“多日”,代表一段时期。
若有一段时期,念兹在兹,用心于追求某种价值,结果必然有些不同。
3
决定人生的五要素
那么,“心”又是什么?
心有自主能力,可以决定自己要什么与不要什么。
试以人生际遇来说,决定因素有五: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前三项有的是注定的,有的是巧合因缘,有的是复杂现象,往往不是自己所能掌握。
我们可以完全自主的,只有积阴德与读好书。
这两项作为,正好符合“心”的能力。
人若常行善事,不求回报,就是积阴德。
心灵就像福田,种善因得善果,即使没有现实世界的福报,也会在行善过程中得到平安喜乐。
“有心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不论福祸,行善之乐溢于言表,所过之处如春风化雨,祥和欣悦。
人若常读好书,思想明理通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明白一切现象的来龙去脉,心中自有定见与远见,不致受犹疑困惑及后悔懊恼之苦。
借着书本,可以“尚友古人”,与古人为友,聆听他们的嘉言懿行,坚定自己的志节,在滚滚红尘中独行而不寂寞。
因此,积德与读书都是“修心”的上上之策。
走上这并行的双轨,不但可以向着至善之途前进,而且在消极方面可以避开一切的罪恶与痛苦。
4
超越美丑
人生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的相貌又何尝不是“非向善即向恶”?
每隔五年仔细端详自己的照片,一定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但是更重要的,却是看到心灵成长或后退的痕迹。
在人际交往频繁的现代社会中,大家都重视外貌,都希望保持美好的容颜,于是化妆品大行其道,健美操也广为流行。
如果这时提倡以“积德与读书”来美容,会不会引来一阵讪笑?
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世人的讪笑也许正好证明了我们提议的办法是对的。
以心为本,则相不受年龄与风霜的侵蚀,超越有形的美丑,契合于完美的“人”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