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第五讲:学习的习惯
阅读:
“我所认识的、在漫长的生活岁月中能够保持效能的所有人,几乎都和我一样在不断地学习。无论是企业主管还是学者,无论是军队的高级将领还是一流的医生,无论是教师还是艺术家,无一不是如此。作为咨询顾问,我当然有机会与企业界、政府机构、大学、医院、歌剧院、交响乐团、博物馆等的许多人士打交道。我每次与某人打交道,总要设法弄明他获得成功的原因。我总能听他们讲述一些与我的故事非常相像的故事。”(彼得.德鲁克 《个人的管理》)
解读:
孔子对自己的好学可谓是相当的自信了,但这并非是在夸耀自己,他曾经表示自己并不是生来就是有知识的,是因为自己爱好古代文化,再勤奋敏捷地学习以获取知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第20》)必须努力学习才有心得,可见孔子认为自己的好学是一个行为习惯,是其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成就的基础,同时他也认为自己并非上等的人才而是因为后天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从孔子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证据,然而很多人对此是不甚清楚的,甚至包括孔子自己的弟子。在《论语.子罕篇第6》中,大宰向孔子的弟子子贡询问“孔先生是一位圣人吧?他竟然有这么多的才干?”这位大宰可能是吴国大宰,他认为圣人是才干与能力过人者,孔子应该就是这样的圣人。对此,子贡回答说:“是啊,这是天要让他成为圣人,并且具有多方面的才干。”后来这些话就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他就有一段对自己的评价:“大宰了解我吗?我年轻时贫困卑微,所以学会了一些琐碎的技能。做一个君子,需要具备这么多的才干吗?我想是不需要的”。(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从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这段接下来还有一段话可以上下印证,这是孔门弟子牢所记载,他说“老师说过,我没有机会发挥抱负,所以学会了不少技艺。”(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论语·子罕第7》。可见孔子这些话不止说过一次,他不喜欢别人说自己是圣人,就像德鲁克从来不喜欢别人称他为大 师一样。对于孔子来说,他想给门生的一点启发是,如果一个人一直没有机会在社会上发挥抱负,他不但不要抱怨,也不要浪费时间,更要进一步去把握这个机会充实自己。等哪一天你有机会,别人让你做事的时候,才发现我的准备还是不够。但是如果你一定要等准备要了再做事,事实上你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事,也不知道说你准备的对于你要做的事是不是有真的帮助。所以人有时候也要一边做一边学,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这样看来,我们也就有了信心,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我们一样可以因为好学而成就自己,看孔门三千弟子就可以知道。像子夏所说的:“每天知道自己所未知的,每月不要忘记自己所已知的,这样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篇第5》)显然这是出自于孔子的教诲,但孔子的好学远在此之上,在《论语.泰伯篇第17》孔子说自己学习时要像赶不上什么一样急切,赶上了还担心会失去。(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又是怎样的境界呢?
也一定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孔子得以成为中华文明的继承和传播者,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成为中国古代礼乐文化之集大成者,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后学立身行事之镜鉴。
与孔子一样,彼得.德鲁克的一生是教学与学习交织的一生,同样是“学不厌,教不倦”的典范,强烈的学习欲望一直伴随着其人生,从始到终,并成为其工作的动力。
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求知欲是德鲁克直到高龄依然保持思维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求知欲使得他得以与时俱进,年逾九旬还在著书。在《自我管理》一书中,德鲁克曾讲述自己的一段往事,他的不断学习的习惯即来自于此。当时德鲁克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家经纪行当实习生。他如是描述:
“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我供职的那家经纪行倒闭以后,我在20岁生日那天被法兰克福最大的报纸聘为负责金融与外交栏目的记者。我继续在汉堡大学法学系注册读书,当时学生能够方便地在欧洲各大学之间转学。我仍然对法律不感兴趣,不过没有忘记威尔第和菲迪亚斯的话。一名记者必须撰写许多题材的报道, 所以,我决心掌握许多领域的知识,至少做一名胜任工作的记者。
我所供职的那家报纸要到下午出版。我们早晨6点上班,到下午2点15分报纸上机印刷后就下班。所以, 我迫使自己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学习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社会和法律制度史、历史和金融等。我渐渐地养成了习惯,并且能持之以恒。每过三四年,我选择一个新的学科。例如,统计、中世纪史、日本艺术或经济学。要精通一门学科,3年时间的学习是绝对不够的。不过,要了解一门学科,3年的时间就足够了。所以,60多年来,我坚持一次选修一门学科。这种学习惯不仅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迫使我接触新学科、新学说和新方法,因为我学的每一门学科都有不同的假说,并且釆用不同的方法论。”
在德鲁克去世的前几年,也许是因为年岁之故,他意识到了为期三年的自学体系已经不切实际了,于是便把项目周期缩短到了三个月。2002年,在93岁生日的前几个月,他还在阅读哈德罗德.布鲁姆文学指南,并重读了莎士比亚的所有剧本。也许,他意识到自己所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希望在最后时间里能登上文学世界的最高峰,这种状态,不是正是孔子所说的“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状态吗?伟大的人之所以成就伟大的事业,确实是有着共同的基因的。
思考:
在新的一年,我需要在哪些方面特别精进?因此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
如何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让自己得以不断进步?我需要给自己设定怎样的学习目标?
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自己?换言之,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对自己是特别有效的?我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