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科普身垂范 2024-03-18 02:48:57 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标题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的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带领沙洲坝军民挖红井的故事,还非常简单地介绍了“红井”的来历。 2007年5月,我在中央党校中直分校学习时,曾随队参观了红井,除了实地瞻仰红色苏区,对革命先烈表示敬仰外,还想解开心中的一个谜团:南方的水源十分充足,水井也不少见,为什么当年毛主席带领军民挖了这么一口水井,就让当地的老百姓如此感动,继而要立碑纪念呢?按课文的说法,毛主席当年之所以带人挖这口井,是因为“村子里没有井,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既然别的地方都有水井,难道沙洲坝的村民就不知道就地挖一口井,省去每天奔波在路上挑水的气力吗?可见,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红井”的水确实很清甜。来这里的游人都会舀上一勺,品尝几口,体会一下当年这里的老百姓的心情。我也喝了满满一竹筒“红井”水,之后的行程也没带来闹肚子的麻烦。可见,“红井”的水质不错,很清澈,很卫生。之后,我在中国广播网“红色旅游之江西行”里读到一篇文章“吃水不忘挖井人——红井”。它是这样解释毛主席为什么要带人挖井的: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当时村民们非常迷信,认为挖井会破坏当地的风水,因此没有哪家村民敢擅自开挖,群众平时要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饮用。这篇文章说“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就如同说“黄土高坡是水泽沼国”一样缺乏说服力。“红井”的旁边就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水塘,目测其容量应足够沙洲坝村民饮用,类似的水塘在南方乡村四处可见,怎么能说“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呢?如果是因为怕在村子周围挖井破坏风水,完全可以在村子外几百米的地方开挖,也用不着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饮用”。我是在南方长大的,小时候在长沙郊县的农村生活过。在我的印象中,家乡一点也不缺水——我的爷爷奶奶住的村庄旁边就是浏阳河,人们却习惯于取用门前水塘里的水——挑塘里的水喝,在水塘里洗衣、洗菜,甚至刷马桶。今天看来,这绝对是陋习,非常不卫生。可在那个年代,人们却如此习以为常,并没有想到要去专门挖井喝水——挖井毕竟是需要一定的财力和物力的,更何况那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偏僻落后的赣南乡村。在我小时候,周围的人聊以自慰的还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也是那个时候农村为什么疾病特别流行,孩子们肚子里永远都有打不尽的蛔虫的重要原因。我想,沙洲坝的村民恐怕也不例外,既然门前有现成的水塘可挑水喝,干嘛还要劳神费钱卖力挖井找水喝呢?那个时代,村民们连填饱肚子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谁还有闲钱为了喝水而去挖井呢?我想,那时的沙洲坝村民,一定也会因为常年喝不上洁净的井水而经常闹肚子生病。毛主席是1934年4月随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的,而带人挖“红井”则是在这一年的9月,两者相距近半年时间。这段时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在长沙和北京等大城市接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毛主席,一定亲眼目睹了许多红军战士和村民因常年饮用不洁的塘水而拉肚子、闹蛔虫、发高烧的惨景——这可是损害红军战斗力和老百姓后勤保障力的大事啊!于是,想必毛主席便萌发了带领红军和乡亲们挖井的念头。 正是因为有了这口红井,沙洲坝的村民们从此喝上了干净、卫生的井水,不再受痢疾等疾病的侵扰,由此对毛主席开始感激乃至膜拜。所以说,毛主席带人不光是为沙洲坝人民挖了一口“红井”,而是革除了当地村民们的一种生活陋习,倡导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开启了中国乡村饮食卫生科普的先河。这恐怕才是他老人家当年带人挖井的最真实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沙洲坝的村民乃至今天的我们,确实应该“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正是:“课说掘井事简单,深究细研不寻常。赣南雨丰少干旱,洲坝水乏多荒唐。随声附和从众易,独立思考自主难。伟人科普身垂范,吾曹创新岂畏难?”注:本文将刊载于2019年8月23日《科普时报》“青诗白话”栏目,欲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 赞 (0) 相关推荐 看到灾情报告,主席说“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毛主席说过许多经典语录,比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而在众多话语中,"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quo ... 《红色印记》第19集:吃水不忘挖井人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演员吴刚. 我讲述的文物是位于江西瑞金市沙洲坝镇的一口水井,当地人又称它是"红井".这口井直径85厘米,深约5米,井壁是用鹅卵石砌成.它是中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赣州瑞金革命遗址--红井革命旧址群 江西赣州瑞金革命遗址包括叶坪.沙洲坝等地的旧址和纪念建筑物共15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井革命旧址群位于江西瑞金市沙洲坝镇. 【楚风诗联】饮水思源到瑞金 [楚风诗联]饮水思源到瑞金 楚风诗词楹联主题活动 第四十二期 策划:欧 平 选稿:杨昌清 审稿:吴绪松 编辑:李本柏 组稿:马爱玲 李子初 熊梅珍 陈为平 李晓梅 邱金炎 沙洲埧红军井 作者: ... 【红色经典 阅读百年】 一口井,滋润心田 1933年4月,毛泽东随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从江西瑞金的叶坪村迁到沙洲坝.沙洲坝地处干旱地带,一直以来住在沙洲坝的人,吃的是又脏又臭的塘水.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况很是 ... 现场教学点·红井 红井诞生 一九三一年,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政府起初设在叶坪,后来因为白匪军狂轰滥炸,为了安全防空,从叶坪迁到沙洲坝.毛泽东主席便住在沙洲坝的村子里. 有一天傍晚,毛主席办完公事从外面回来,一 ... 瑞金:北京天津 “不如”瑞金 出闽入赣,赣瑞龙铁路呼啸的动车把我们带入瑞金.思绪随着脚步,这个红色故都逐渐褪去神秘的面纱,真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瑞金,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 ... 每日一学 2021-03-05 2021-03-05 11:37 华人号:华人国学 [原文]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章句上> [孔老师译疏] 孟子 ... 怀念毛主席 伟人啊,毛主席 我衷心爱戴您 堂房仰望您 一片红光涂墙壁 搂着您的脖子亲不够呵 您摸着我的头笑眯眯 "祝你好好劳动,工作,学习......" 弟弟喜的蹦又跳 妹妹高兴得把花束高高擎 ... 红色之旅(音频)| 刘怡:红井(江西瑞金象湖话) "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五一假期去哪里呢?一起到红色 ... 瑞金自助游(5) 果不其然,这老天爷十分善解人意,体恤我们难得来一趟,免得因为天不作美扫了雅兴,随之由雨转晴为远方来客给足脸面.太阳公公配合得也很默契,时而躲在云层后面漫步,时而露出温柔的笑脸,无微不至地体贴来自广东的 ...